首页期刊导航|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欧阳明高

季刊

1676-8484

jase@tsinghua.edu.cn

010-62798897 6278163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GER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作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刊登国内外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术上有特色、代表学科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汽车科技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适应扩展Kalman滤波的路侧多传感器融合

    武一民郑凯元高博麟陈明...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侧感知是云控车路协同感知的组成部分.为提升路侧传感器的感知精度和稳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测噪声自适应扩展Kalman滤波器(AEKF)的路侧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基于路侧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实现了异质传感器目标级数据的融合.采用一种量测噪声在线获取方法,检测了传感器测量值的稳定性,生成了量测噪声的修正系数,自适应调整了量测噪声;经过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传感器,采用该多传感器融合方法使横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9.7%,纵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5.4%,速度估计精度提高26.6%;由于该算法的横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44.9%,纵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21.3%,速度估计精度提高64.4%;因此,该文AEKF算法的估计精度高于传统扩展Kalman滤波算法(EKF)的精度.

    自动驾驶汽车路侧感知多传感器融合自适应滤波扩展Kalman滤波(EKF)

    自适应双时域参数MPC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李耀华范吉康刘洋何杰...
    528-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过度避障,基于车辆点质量模型,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设计了新型避障功能函数,建立自动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得到最优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参数,设计自适应双时域MPC参数路径跟踪控制器.搭建规划层和控制层集成的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180个障碍物点下,避障功能函数可避免过度避障,且计算时间仅增加0.294 ms.采用局部避障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集成结构时,在多静态障碍物场景与动态障碍物场景下,车速为65 km/h时,最大横向误差偏差减小0.169 m,最大横摆角速度减小3.196(°)/s.

    自动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MPC)避障局部路径规划路径跟踪控制器

    电动汽车混入条件下多方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张锐姚恩建张永生
    540-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电动汽车混入条件下多方式路网交通状态的判别及动态演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行为分析的多方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基于离散选择理论,构建了不同人群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基于点排队模型,动态考虑路网容量、电池剩余电量和充电站服务水平等因素,提出了多方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及求解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初始荷电状态(SOC)、充电服务费及充电桩数量等因素均对交通系统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提出的公共充电设施容量配置方案可降低用户成本3.61%,降低充电桩购置成本15.86%,减少交通系统CO2排放0.76%,同时提高充电站运营收益14.66%,提高充电站服务水平77.09%.

    交通工程电动汽车动态交通分配变分不等式出行行为分析

    冷凝条件对PEMFC混合工质ORC系统性能的影响

    李青山汪春梅汪陈芳时礼宁...
    55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能量利用率,提出以R245fa/R123混合工质有机Rankine循环(ORC)作为冷却系统并回收PEMFC余热.使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ORC混合系统模型,通过固定冷凝温度、固定冷凝压力等不同限制条件,分析了混合工质R245fa的混合质量分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比R245fa/R123=0.6/0.4的工质,在冬季工况和固定冷凝压力101.3 kPa时,余热回收率最高,分别为10.90%和11.08%;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对纯工质有较强的工况适应性,通过调整混合比,可在不同工况下充分回收PEMFC余热.

    氢燃料电池(PEMFC)混合工质有机Rankine循环(ORC)冷凝条件

    Markov链与Q-Learning算法的超轻度混动汽车模型预测控制

    尹燕莉马永娟周亚伟王瑞鑫...
    557-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同时兼顾能量管理策略的全局最优性与运算实时性,本文提出了基于Markov链与Q-Learning算法的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策略.采用多步Markov模型预测加速度变化过程,计算得出混合动力汽车未来需求功率;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与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局部平衡为目标函数,建立能量管理策略优化模型;采用Q-Learning算法对预测时域内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转矩分配序列.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于ECE_EUDC+UDDS循环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Q-Learning求解的控制策略比基于动态规划(DP)求解的控制策略,在保证燃油经济性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仿真时间缩短了4 s,明显地提高了运行效率,实时性更好.

    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模型预测控制Markov链(Markovchain)Q-Learning算法多步Markov模型能量管理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

    董鹏张剑波王震坡
    570-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无析锂和析锂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电化学阻抗谱变化趋势,应用等效电路模型分别拟合电化学阻抗谱中的Ohm阻抗和固体-电解液界面阻抗,提出了EIS-Ohm法和EIS-SEI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化学方法对析锂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随着温度升高,析锂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中的Ohm阻抗先增大后减小,固体-电解液界面阻抗变化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方法确定了电池电极表面析出锂金属形貌和化学变化特性.结合电池工作温度(-10~60℃)和检测时间(>21 min),讨论了2种析锂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电化学阻抗谱开发的2种检测方法能够清晰地判断电池发生析锂现象,这一快速、非解体检测方法对电池寿命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谱析锂检测Ohm阻抗界面阻抗

    二甲醚微火焰引燃高稀释汽油混合气燃烧和排放特性

    付雪青何邦全徐思鹏赵华...
    580-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高稀释下燃烧稳定性和缩短燃烧持续期,由直喷少量二甲醚(DME)的压缩自燃着火形成多点微火焰,调控由气道喷射形成高稀释汽油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即微火焰引燃(MFI)混合燃烧.在一台单缸四冲程热力学发动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热废气和空气稀释对MF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提高进气压力以增加过量空气系数(λ)和减少内部热废气率.结果表明:较低燃料量时λ对着火时刻影响较弱,高λ使燃烧持续期增长;较高燃料量时高λ使着火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逐渐增加.高λ下净指示平均有效压力(pIMEPn)和指示热效率(ηnet)先增加后减少,pIMEPn为0.32、0.56 MPa时ηnet分别为35.4%和42.3%.随λ增加,未燃碳氢排放在低燃料量下增加,在较高燃料量下减少;一氧化碳排放增加,而低于15×10-6的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汽油机排放特性混合燃烧废气稀释二甲醚(DME)空气稀释

    柴油、生物柴油、戊醇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实验

    李莉李雁飞秦颂
    587-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燃料与发动机协同优化,探究燃料物性、喷射压力、环境背压、环境温度对宏观和微观喷雾特性的影响.基于定容燃烧弹,采用高速摄影和相位Doppler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分析了柴油、生物柴油、戊醇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液相贯穿距最大,锥角最小;戊醇液相贯穿距最小,混合燃料介于其中.随喷油压力从40 MPa提高到120 MPa,燃油Sauter平均直径(SMD)降低,随背压的增大而增大;生物柴油SMD最大,戊醇SMD最小;燃料的密度、粘度、沸点和表面张力等物性是影响喷雾特性的重要因素,且高温(830 K)时影响更显著;因此,燃料物性融合可改善喷雾特性.

    发动机混合燃料生物柴油戊醇喷雾特性相位Doppler粒子测试技术(PDPA)物性融合

    国六重负荷柴油机的低粘度节能型机油应用及可靠性影响

    赵国权邓建林
    596-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新一代国六重负荷柴油机的燃油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的研究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进行仿真分析,进行了台架燃油经济性测试以及相应的国六重负荷柴油机台架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全新开发的低粘度节能型机油可以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约1%,可以满足发动机基本使用性需求;本研究为后续推广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市场应用做了准备工作,积累了数据.

    重负荷柴油机低粘度节能型机油节能性

    用交互氢泵法的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堆-30℃启动

    司德春蹇季廷徐浩森汪尚尚...
    604-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温带、寒带地区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了含20片单体电池、活性面积为285 cm2的石墨基双极板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短堆的零下启动.开发了基于实车的使用交互氢泵的电源系统;对短堆阳极和阴极同时供应氢气;用低温环境舱来构建-30℃环境;以起始膜—水(分子数)含量、交互电幅值及频率等作为3个控制参数,实现燃料电池短堆-30℃启动;测试了短堆零下启动前后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短堆-30℃启动后,中心位置的单体电池可在80 s内温升至0℃;在其余位置,可在200 s内温升至0℃;零下启动前后的极化性能基本无衰减.

    燃料电池汽车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EFC)石墨基双极板短堆交互氢泵方法零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