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朱兴泽

月刊

1000-3703

bjb_qy@faw.com.cn

0431-85789857

130011

长春市创业大街1063号

汽车技术/Journal Automobile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材料、工艺、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和普及知识。能够及时地为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驾驶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汽车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布式驱动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综述

    林贤坤卢彦希王志福杨忠义...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分布式驱动车辆的驱动控制问题,从转向控制、独立驱动控制及2个系统联合控制等3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分布式驱动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转向控制技术对影响操纵稳定性的方面进行分类;其次,分析了分层式与集中式控制结构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基于控制结构的操纵稳定性研究;最后,结合分布式驱动车辆操稳性改善的研究现状和技术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机操纵稳定性独立转向独立驱动

    《汽车文摘》征文

    12页

    基于TD3-PER的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虞志浩赵又群潘陈兵何鲲鹏...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及辅助动力电池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经验采样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PER)能量管理策略。采用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在防止训练过优估计的同时实现了更精准的连续控制;同时结合优先经验采样(PER)算法,在获得更好优化性能的基础上加速了策略的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所提出的TD3-PER能量管理策略的百公里氢耗量降低了 7。56%,平均功率波动降低了 6。49%。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优先经验采样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连续控制

    基于充电健康因子优化和数据驱动的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段慧云夏威邵杰汪洋青...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选取的健康因子不理想导致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充电健康因子优化和数据驱动的电池RUL预测方法,首先提取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种健康因子,再使用两步最大信息系数法优化特征子集得到优化的健康因子,最后使用带有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ATCN)预测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通过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锂电池老化数据的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锂电池RUL预测框架,并与简单循环神经网络(SimpleRNN)、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等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各数据集上均取得了最优的预测结果。

    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两步最大信息系数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

    新能源商用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设计研究

    周威力封万程巨建辉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最大化回收制动能量为目标,提出一种新能源商用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对再生制动系统结构及原理、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电机、电池功率等因素的分析,在保证制动方向稳定性前提下,合理分配前后轮制动力及后轮机电制动力。利用AMESim建立商用车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转鼓试验和道路试验对本文控制策略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大幅减少新能源商用车能量消耗,延长续驶里程。

    纯电动商用车能量回收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制动力分配

    《汽车技术》征稿启事

    33页

    高转速下车用扁线电机交流损耗分析与优化

    陈林闫业翠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高转速下扁线电机的交流损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以一台8极48槽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扁线电机模型,分析交流损耗的影响规律,并以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电机交流损耗降低约6。8%,各转速下电机效率均有所提升,且高效区间的平均占比提高约7。8%。

    电动汽车扁线电机交流损耗高速工况响应面遗传算法

    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参数对乘员损伤的影响研究

    姜剑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安全性,针对乘员在车速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侧面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改善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依据2021年版《C-NCAP管理规则》中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搭建了车辆侧面柱碰撞规定结构运动(PSM)子结构模型,最后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的气囊形状、点火时刻及排气孔直径可有效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侧面柱碰撞乘员损伤侧气囊全球统一侧碰假人

    基于通用生成函数法的CFRP防撞梁碰撞可靠性设计优化

    刘展鹏周金宇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汽车耐撞性与轻量化的要求,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防撞梁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RBDO)。以CFRP防撞梁关键控制点横坐标、厚度以及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以碰撞力峰值为约束条件,以比吸能最大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法与克里金(Kriging)代理模型法相结合拟合出目标及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通用生成函数(UGF)-直接映射法来进行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随机变量非止态、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的情况下,传统矩方法无法保证收敛,蒙特卡罗法精度最高但计算成本过大,使用UGF进行可靠性分析优化时收敛稳定,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效率较高;引入非均匀聚类技术的UGF法效率进一步提高,采用UGF法得到的优化结果相较于初始目标值优化幅度达21。6%,达到预期效果。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用生成函数法耐撞性可靠性设计优化非均匀聚类Kriging模型

    乘员坐姿舒适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评估

    田余洪李明月史崇月丁宝华...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定量评估车辆乘员坐姿舒适性,从肩部舒适度、背部舒适度、腰部舒适度、臀部舒适度和大腿部舒适度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出发,建立基于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AHP)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并开展实车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赋权方法可更精确地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

    坐姿舒适性熵权法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