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马连湘

双月刊

1672-6987

xbzr@qust.edu.cn

0532-88959017,88959018

266061

青岛市松岭路99号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因学校名称的变更曾用《山东化工学院学报》、《青岛化工学院学报》刊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的来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收录,并己加入台湾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工程与制药、环境科学、机电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研究简报,以及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炭黑粒径对不同橡胶低温性能的影响(Ⅱ)

    史浩楠赵永健温新龙史新妍...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极性与饱和度不同的天然橡胶(NR)、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活氯型丙烯酸酯(ACM)4种橡胶为基体胶,分别填充30份的不同粒径炭黑N774、N550、N234,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低温回缩试验机、低温脆性试验机来完成不同炭黑粒径填充各种橡胶的低温性能的表征,3种测试仪器表征的低温性能分别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回缩10%对应温度(TR10)以及脆性温度(Tb)。结果表明,不同炭黑粒径下极性胶NBR、ACM的Tg变化幅度较大,非极性胶NR、EPDM的Tg变化较小,与结合胶含量成正相关;虽然NBR和ACM存在饱和性差异,但两者的Tg变化幅度相近,NR和EPDM间的Tg变化幅度也相近,橡胶的饱和性对橡胶Tg影响无关联。炭黑粒径对不同结构橡胶的TR10影响微弱。极性胶的Tb更容易受到炭黑粒径的影响,而Tb的变化规律与橡胶的饱和性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温回缩温度低温脆性温度

    基于ANSYS的SMA复合材料双闭室梁动力响应分析

    孙双双王永哲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层与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双闭室复合材料梁相粘合,利用SMA的超弹性效应对复合材料梁进行振动被动控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悬臂式复合材料梁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分别研究了自由端作用有脉冲荷载及上表面作用有简谐压力两种情况下梁自由端的位移响应,分析了SMA对梁的振动抑制效果,并讨论了SMA铺设位置、铺设长度以及铺设厚度对该复合材料梁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MA超弹性耗散能量的特性,双闭室复合材料梁的振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且,SMA铺设在梁的上下表面比铺设在左右腹板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此外,在梁的上下表面只粘贴距离固定端1/4长度的SMA层对梁的振动抑制效果等同甚至优于沿全长粘贴SMA层的振动抑制效果;脉冲载荷作用下,SMA层的厚度越大,其对复合材料梁的振动抑制效果越好。

    形状记忆合金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双闭室梁动力响应分析

    基于混沌优化自适应萤火虫算法的室内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李冰鑫孟雨倩曹梦龙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标准萤火虫(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GSO)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过慢和搜索路径过长等生物智能算法的一般性问题,提出一种混沌优化自适应萤火虫(chaos-optimized adaptive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CAGSO)路径规划方法算法。该方法中,首先采用立方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对萤火虫的初始位置进行初始化,提高全局路径规划的全局搜索能力;其次,在混沌优化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萤火虫搜索步长,提高算法的运行速度和搜索精度。最后,在MATLAB上模拟室内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对CAGSO算法、GSO算法和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与算法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缩短了全局路径的长度,减少了收敛时间,解决了标准萤火虫算法易陷于局部最优问题。

    萤火虫算法混沌优化调节步长路径规划

    基于观测器的采样数据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崔汶志池荣虎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采样数据无模型 自适应控制方法,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从离散时间系统扩展到连续时间系统。提出了一种动态线性化方法,将一类高阶非线性非仿射连续时间系统转化为基于采样数据的非线性仿射输入输出数据模型;为了将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未知非线性转化为未知的时变参数向量和非线性余项,分别设计了参数自适应更新律和扩展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和补偿。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采样数据自适应控制律,包含了采样周期和更多过去时刻的输入输出信息,从而可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是有效的。

    连续时间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采样数据控制扩展状态观测器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海岛微网多目标优化调度

    李帅梁宏涛吴沭运高大唤...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海岛微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降低负荷峰谷差。本工作以满足海岛居民负荷需求和微网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全面考量功率均衡、柴油发电机爬坡及抽蓄电站启停等相关约束,构建了含光能、风能、潮汐能、抽蓄电站和柴油发电机的海岛微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采用sobel机制和正余弦扰动等策略改进麻雀搜索算法,通过测试函数与其它优化算法进行实验对比,表明改进算法不仅能克服算法本身的缺陷,还提高了收敛效果和搜索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模型的求解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构造的海岛微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绿色环保无污染,经济效益显著,并对海岛微网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海岛微网优化调度爬坡启停约束改进麻雀搜索算法正余弦扰动

    基于数据同化方法的风暴潮数值模型

    聂玉玲徐俊丽朱善良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应力拖曳系数是风暴潮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本工作基于二维的风暴潮数值模型和伴随同化模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反演出了空间分布形式的风应力拖曳系数。研究了空间分布形式的风应力拖曳系数和三种经验公式的风应力拖曳系数对渤、黄、东海海域内7303号台风发生期间的风暴潮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应力拖曳系数经验公式计算的风暴潮水位相比,利用空间分布形式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计算的风暴潮水位更接近观测水位,这说明数据同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风暴潮水位的模拟精度。进一步地,讨论了数据同化过程中天文潮对风暴潮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考虑M2分潮后,基于数据同化方法计算的风暴潮水位最接近观测水位。因此,在风暴潮的模拟过程中应当考虑天文潮的影响。

    风暴潮天文潮风应力拖曳系数数值模拟数据同化方法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类

    高洪莉李双翼于彬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无标签数据集也在日益俱增,然而细胞标签标注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自编码器和图卷积神经网络单细胞分类算法,称为sctAGCN(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 data classification via autoencoder and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首先,使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AU)克服数据的高维性难题,将高维数据投射到低维空间。其次,借助相互最近邻算法(mutual 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MNN)寻求每个细胞的k个最近邻用于构造邻接矩阵。最后,将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CN)作为分类器,用于单细胞分类。本工作使用跨测序方式和跨物种收集的5个数据集对模型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sctAGCN能够有效提取单细胞信息,并且在实验中优于其它单细胞分类方法。

    单细胞转录组半监督学习自编码图卷积神经网络

    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吸收和光折射效应

    郝琳红郭磊磊王茂榕赵秋玲...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吸收和光折射效应。采用飞秒激光Z-scan技术在400和800 nm的激发波长下测量发现CsPbBr3量子点呈现出饱和吸收和自散焦特性,分析表明两种效应均起源于单光子吸收,且800 nm处的饱和吸收效应明显强于400 nm,而400 nm处的非线性折射效应明显强于800 nm。本工作制备的CsPbBr3量子点与其它钙钛矿材料相比表现出较为优异的非线性吸收和折射特性。

    CsPbBr3量子点Z-scan非线性吸收非线性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