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仪垂杰

双月刊

1673-4602

xbb@qtech.edu.cn

0532-85071718/19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出版方针,严守国家有关保密政策,积极贯彻实施和体现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及条例,严格按照专业分工出刊。努力做到及时反映和宣传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特色,对外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与进步服务,开拓新思想,力争使学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刊登校内外学者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与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既有山岭隧道扩建施工关键参数影响分析

    张永忠刘东韩健勇王庆海...
    82-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既有隧道扩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托某既有山岭隧道扩建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基于数值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现场施工进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议循环进尺为2.0 m;锚杆长度与围岩变形呈现负相关,锚杆纵向间距与围岩变形呈现正相关,当锚杆纵向间距超过1.0 m时,围岩变形显著增大,建议采用长度3.0 m,纵向间距1.0 m的锚杆进行支护.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隧道工程隧道扩建锚杆扩挖方案数值模拟

    纳米流体稳定性及对流传热特性研究

    李俊皓张西龙张永亮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u纳米流体为例,探究表面活性剂和pH值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以及体积分数和温度对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SDBS表面活性剂并且在弱酸性时可以最长保持11 d的稳定性;布朗运动和热泳运动对对流传热受到不同体积分数和温度表现出的影响不一致;在管道对流传热中,努塞尔数Nu随着体积分数和温度增大而增大.

    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稳定性传热机理数值模拟

    大力值电磁作动器电磁热耦合分析与性能优化

    马欣源武倩倩刘碧龙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作动器在工作中产生的欧姆损耗会导致温度升高,加快电磁作动器中磁铁的失磁现象,降低气隙处的磁感应强度,减少作动器的寿命.阐述电磁作动器产生欧姆损耗的形成机理,推导欧姆损耗中涡流损耗的公式,创新设计了一种双线圈电磁作动器来减小涡流损耗,并进行了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通过对比电磁作动器的电磁场与温度场可知,优化后的双线圈电磁作动器的控制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电磁作动器欧姆损耗涡流损耗多物理场耦合温度场

    基于N-K模型和尖点突变的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潘福全董炳洁董云鹏张丽霞...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公交车交通事故中的风险耦合关系,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基于N-K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度量模型,以国内发生的664起公交车交通事故为例,得到了不同风险因素耦合发生概率和风险耦合度值,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尖点突变模型,最后通过仿真,使公交车交通安全系统风险状态可视化.结果表明:参与风险耦合的因素数量越多,发生公交车交通事故的风险越大;人的因素和道路因素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在风险耦合过程中造成的风险最大,是影响公交车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公交车交通事故N-K模型风险耦合尖点突变安全管理

    基于改进NSGA-Ⅱ的交叉口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

    陈秀锋王瑞聪陈咨羽高梦圆...
    111-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效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NSGA-Ⅱ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案.该方法采纳车辆延误、停车次数、通行能力3个评价指标设计了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改进的NSGA-Ⅱ(NSGA-Ⅱ-DE)对配时模型进行求解.NSGA-Ⅱ-DE采用DE/Rand/1的全局变异策略对NSGA-Ⅱ算法选择策略进行改进,并设计了种群动态更新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获得了较好的Pareto最优解,通过典型交叉口仿真验证,相对于NSGA-Ⅱ算法,NS-GA-Ⅱ-DE方法设计配时方案平均车辆延误优化提升13.42%,排队长度优化提升16.73%,平均停车次数优化提升15.50%,能够实现城市交叉口的最优化控制.

    交通工程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T形交叉口城市交通相位NSGA-Ⅱ-DE算法全局变异

    基于AGRU-Trans融合模型的特长海底隧道交通量预测

    黄欣谢文红陈耀鹏李翔...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海底隧道交通管控部门更好地掌握准确的交通数据,给出行者提供更好的交通引导,通过对循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算法的研究,结合GRU与Transformer模型算法优点并加入自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基于AGRU-Trans融合模型的海底隧道交通量预测模型.选取胶州湾海底隧道市南-黄岛交通运行数据,通过AGRU-Trans融合模型与3种基准模型对比发现,LSTM,Transformer,GRU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相比AGRU-Trans分别大了31.48%,67.54%,20.5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增长了35.63%,38.45%,32.02%.结果表明:AGRU-Trans融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贴合性最好,预测精度均高于基准模型,因此,基于此方法可为胶州湾海底隧道管理部门对车辆进行精细化诱导及管控提供理论参考.

    海底隧道交通量预测AGRU-Trans融合模型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模型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王珅李昕光詹郡吕桐...
    126-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BP神经网络预测短时交通流量过于依赖初始参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ISSA-BP).针对标准麻雀搜索算法(SSA)易收敛于原点,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对麻雀群体中的发现者和部分加入者的位置更新公式分别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发现者将基于搜索维度的大小和当前最优值的位置来进行全局搜索,部分加入者将根据其与最优位置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全局搜索.通过实验对BP,PSO-BP,SSA-BP,ISSA-BP 4种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ISSA-BP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误差最小,ISSA-BP模型相较BP模型在MAE评价指标上的预测精度提升了48.85%,有着更好的预测精度.

    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优化改进麻雀搜索算法BP神经网络基准测试函数

    基于CS算法优化的SVM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兰添贺曲大义陈昆刘浩敏...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uckoo Search,CS)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CS-SVM).选取青岛市内的多组典型城市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将观测收集的车流量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利用CS算法对SVM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以SVM为基础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最后将CS-SVM模型与多种现有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S-SVM模型相比其他传统模型具有更低的预测误差和更好的稳定性,CS-SVM模型相比SVM模型的MAE值下降了6.56%,RMSE值下降了7.36%.因此该模型能够为城市交通出行和交通流理论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短时交通流预测城市道路交通布谷鸟搜索算法支持向量机

    基于可变形卷积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周立俭卜振飞耿增荣孙伊萍...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滚动轴承剩余寿命(RUL)预测任务中神经网络的普通卷积核提取到的特征分布不均问题,建立了基于注意力的深度可变卷积残差网络(ADRN)以提取轴承的退化特征并计算健康因子(HI).通过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轴承的时频特征,采用ADRN提取轴承时频图中的退化特征,并通过Tanh激活函数得到HI.为提升对异常值的约束能力,在整个网络中采用提出的动态损失函数进行训练.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平滑HI后,由多项式函数拟合HI得到回归方程,预测出轴承的RUL.在PHM2012数据集上的实验仿真证明,提出的方法得到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可变形卷积注意力机制动态损失函数连续小波变换

    基于BPSK解调算法的随钻测量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

    宋雷震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勘测中,确保勘测数据的精准并能够随时根据钻井情况调整姿势是钻井工程的技术关键.当前国内外随钻测量系统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脉冲数据传输方案,这种技术传输性能弱、局限性大.引入随钻测量无线电磁传输技术解决钻井通信问题,基于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方案,对通信传输系统进行优化,并做通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BPSK方案能很好提升信号宽带能力,传输速率达到100 bit/s,误码率<0.1%,有效解决载波问题,同时工频信号与噪声信号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研究内容对地质钻井平台精准控制具有较大意义.

    BPSK解调算法随钻测量无线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