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仪垂杰

双月刊

1673-4602

xbb@qtech.edu.cn

0532-85071718/19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出版方针,严守国家有关保密政策,积极贯彻实施和体现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及条例,严格按照专业分工出刊。努力做到及时反映和宣传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特色,对外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与进步服务,开拓新思想,力争使学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刊登校内外学者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与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B-FRP黏结混凝土界面性能试验研究

    魏琦安高磊黄悦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FRP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效果是外贴FRP加固技术(EB-FRP)中的关键,FRP与混凝土黏结界面过早失效会使FRP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混合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HB-FRP)以机械锚固和胶黏结并用的手段,用以抑制FRP的过早剥离.为明确HB-FRP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锚固形式的单向剪切试验,对比研究了EB-FRP和HB-FRP锚固方式的锚固性能,分析了不同扭矩和钢扣件个数对HB-FRP试件的剥离荷载和FRP利用率的影响,基于HB-FRP组合界面黏结-滑移统一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试验结果验证HB-FRP组合界面剥离荷载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EB-FRP,HB-FRP试件的剥离荷载和FRP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扭矩和扣件个数的增加而提高;验证了剥离荷载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可用于计算HB-FRP组合界面的剥离荷载.

    FRP加固黏结-滑移关系单向剪切黏结界面黏结-滑移模型

    玻璃纤维加强型胶合木梁柱植筋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李凯旋李军唐秋霞王燕...
    11-1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胶合木梁柱纯植筋节点的延性及耗能不足问题,提出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的加强型梁柱植筋节点,以使植筋有效发挥作用,改善节点受力性能.运用ABAQUS软件分析了纤维布粘贴方式、层数对植筋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确立合理的粘贴方案后,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有、无加强型胶合木梁柱植筋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节点的加强效果明显,节点延性和耗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但在保证植筋节点承载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设计承载力要求合理控制GFRP的粘贴层数,以避免浪费.

    胶合木结构梁柱植筋节点玻璃纤维加强拟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

    利用煤矸石粉制备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研究

    张敏陈涛武迪郑强...
    19-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水泥基材料,但因其水泥用量较大,造成数倍于普通混凝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于颗粒紧密堆积理论,将煤矸石粉作为水泥替换材料制备UHPC,旨在降低传统UHPC的碳排放.对煤矸石粉基UHPC进行系统表征发现煤矸石粉掺加劣化了UHPC堆积结构和工作性能,但对UHPC强度影响较小,含有高掺量(>40%)煤矸石粉的UHPC强度仍大于 120 MPa.本研究在降低UHPC高能耗的同时也为煤矸石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超高性能混凝土煤矸石粉生态化

    水泥基固化剂对余泥的固化效果研究

    孙佳诚朱亚光徐培蓁乔旭...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施工过程产生的地铁弃渣、盾构泥浆经泥砂分离、压滤形成的余泥,是工业一大固体废弃物.为实现余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 2 种水泥基固化剂对不同含水率余泥的固化效果,分析了固化剂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Ⅰ类固化剂主要通过C-S-H凝胶与钙矾石晶体对土颗粒的胶结黏聚作用进行固化,固化余泥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最高可达 15.01 MPa;Ⅱ类固化剂主要通过C-S-H凝胶以及Ca(OH)2、CaCO3 对土体结构的填充作用进行固化,固化后余泥耐水性较好.余泥固化强度随水泥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固化剂在不同含水率下存在最佳配比,在含水率为 20%时,用 10%水泥掺量的Ⅰ类固化剂经济有效;含水率为 25%~35%时,用 12%水泥掺量的Ⅰ类固化剂固化效果最好.

    余泥固化剂最佳配比固化机理无侧限抗压强度

    起爆方式对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

    郭建孙博闻姚颖康王海亮...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爆轰波碰撞对爆轰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起爆方式下炸药内部和外部爆轰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轰波发生碰撞后,依次产生正碰撞、斜碰撞及马赫反射现象,最大爆轰压力可达到稳定爆轰压力的 3 倍以上;采用对称双线性起爆方式时,土体聚能侧所受爆轰压力是起爆侧的 2.74 倍,轴向所受爆轰压力较单侧线性起爆方式提升了 75%.基坑爆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对称双线性起爆方式时,沿爆轰波碰撞聚能方向呈一字型布置起爆,炮孔间的贯通效果相较于单侧线性起爆方式得到了明显提升.

    聚能爆破爆轰波碰撞起爆方式数值模拟基坑爆破

    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夜游资源现状及夜景提升策略研究

    于红霞原铭雪祁丽艳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东商业步行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试点步行街,是青岛的商业街区夜游资源之一,是典型的"底商上住"型商业步行街.这种"底商上住"型商业步行街的夜景改造提升通常面临着兼顾商业与住宅的双重考验.通过对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吃、住、行、游、购、娱"夜游六要素的调查研究,以及街道水平照度、垂直照度、色度、逼真度和建筑立面亮度的实地测量,分析台东夜景的光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发现其在满足商业活动需求的同时,会给城市夜间环境带来光污染的危害,影响当地居民夜间生活质量.从建筑立面、道路、景观等方面对台东商业步行街的夜景提升提出优化策略,对其他商业步行街的夜景提升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夜游资源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夜景提升

    维生系统与民族精神双重视角下青岛水族馆营造策略探析

    魏书祥徐大钰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成于 1931 年的青岛水族馆,是我国近代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科学建筑,是我国对海洋、建筑、海洋生物以及人之间关系的第一次科学探索.通过追溯水族馆类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第一代水族馆的建造经验,在维生系统演进视角下,对位于海岸的青岛水族馆建筑策划、设计、运行等策略进行了剖析,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下,深度理解海洋、建筑、海洋生物、人之间关系的建构原理,以期为当代中国海上建筑的营造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海洋建筑设计原理青岛水族馆维生系统民族形式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与过渡季室外风环境耦合研究

    肖铁桥郑立成水滔滔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校园空间形态与室外风环境的耦合关系,为皖中片区校园规划在空间形态设计阶段提供风环境建设的规划思路,选取同一地区(合肥)相同气候条件下的 5 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以及CFD软件对大学校园室外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合肥校区以及新华学院呈现格网型空间结构,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以及安徽大学馨苑校区呈现明显的自由轮轴型空间结构,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以及安徽大学馨苑校区校园过渡季风环境要更好.总体来看,自由轮轴型空间校园在局部空间的感知性上要弱于格网型空间校园,在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的协同性上要强于格网型空间校园.格网型空间校园内部存在无风区,自由轮轴型空间校园内部不存在无风区,更适宜大学生进行室外学习生活活动.

    风环境空间句法空间形态大学校园

    LID理念下的韩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与启示——以德津湖流域为例

    徐晓云王彪金锭汶魏甜甜...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德津湖流域因水质恶化被指定为优先治理水域.近些年,该流域通过水生态修复项目,重获可持续的生态安全城市面貌和水友好型城市宜居环境.以德津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梳理和介绍了其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关于"德津湖流域LID-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背景、相关政策、技术方法、实践应用及其产生的协同效益,进而分析总结出其水生态修复实践的方法和具体策略,以期从低影响开发、多组织协作和多目标统筹 3 个方面为中国城市水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低影响开发绿色基础设施水生态修复雨水管理

    基于山体风貌保护视角的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控制研究

    肖健孙昊刘丽绮周浪浪...
    79-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青岛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原有的山水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城市与山体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项目,多维度分析青岛中心城区山体周边风貌保护的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山体保护对象确定、山体保护分级以及山体周边建筑相关高度控制等方面入手构建青岛山体周边高度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认知要素与内生需求要素,提出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形态控制方案,整体保护青岛城市风貌,回归青岛"城"与"景"的融洽关系,并为其他城市的高度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高度控制山体保护对象分级保护青岛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