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凯里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凯里学院学报
凯里学院学报

徐晓光

双月刊

1673-9329

klxyxbw@163.com投稿信箱:klxyxbl@163.com(哲学社会科学)klxyxbl@163.com(自然科学)

0855-8500642

556011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凯里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凯里学院学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更名为《凯里学院学报》。本刊主要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学教育与各科教学的科研成果,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繁荣。突出刊物的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以高校教师、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为对象,注重发挥优势,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出版背景下的艺术类学术期刊发展思考

    涂艳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整个出版业发展来看,数字出版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学术期刊应该始终紧紧抓住"学术性"和"传播性"这两大核心,在数字出版的大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艺术类学术期刊以刊登艺术学科论文为主,研究内容主要涵盖艺术类五大学科门类,即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艺术学理论类,艺术类学术论文兼具学术性、学理性、艺术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艺术类学术期刊应该紧密结合数字出版的优势,走出数字出版困境,通过数媒发布、数字出版超链接等模式来完成数字出版,并有效实施常态化数字管理模式,不断繁荣艺术类学科的学术研究、共享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发展。

    数字出版艺术类学术期刊数字管理

    贵州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对策

    李旋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文化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职责,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责无旁贷。本文概述了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情况,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阐述了贵州省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并从"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精准服务;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品牌效应,抓好典型引领;创新供给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实践逻辑

    杨建忠廖声涛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对促进区域间教育共同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变迁主要经历了探索初创、形成发展、深化完善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区域持续扩大、主体日益具体多元、内容形式不断丰富的特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政策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实施教育反贫困治理,有为政府协调各方,强化检查督导确保实施成效是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实践逻辑。

    共同富裕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教育扶贫教育协作民族地区

    家校社协同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应然理据、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杜建军谢芬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社协同共促家庭教育是新时代新型育人路径上的新选择,也是传统家庭教育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新探索。从时空压缩理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视域下探究家校合作到家校社协同的发展变迁,发现家庭与学校、社会存在着交叉互动的教育环境,这让三者协同共促家庭教育的发展具备实现可能。如今家庭教育践行中出现了教育理念固化、内容教化、资源分化与组织散化的问题,完善制度规范、开发全面交融的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建设等方式将有效促进家校社协同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家庭教育家校社协同教育现代化协同价值

    基于SMCR模型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

    何伟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创新与变革。高校应积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全面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笔者基于SMCR模型的信源、信息、通道、受传者四个角度,从教师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设计、技术手段运用、学生考核评价等从多个维度出发,对构建学教并重、线上线下多元混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的可能性。

    SMCR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国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研究

    伏希周杰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短视频为媒体媒介讲述中国故事是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探究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现状及其对该能力的认知和理解,构建了包含外语叙事能力和数字媒体素养两部分的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叙述中国故事时展现了对本国文化良好的认知,但对外国文化了解不足;有较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网络道德水平,但媒体工具使用能力和网络信息获取、整合能力一般;叙事能力,尤其是组构能力和语用能力,有待提高;对外语数字化叙事概念缺乏认知,叙事意愿不足,因此希望得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

    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数字媒体素养能力自评

    因材施评:学生个性化差异为导向的班主任评语及其教育意义

    刘亚男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教育提出的规模化与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学评价环节中的班主任评语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之为导向,运用"因材施评"的方式,有情有境地做出个性化评语。以学生个性化差异为导向的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处理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关系、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与生命价值、进行平等对话与情感升华等方面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材施评班主任评语教育心理学教育意义

    新文科语境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严伟祥胡熠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分析新文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背景形成、内涵标准,并探索思政育人、学科交叉、跨界协同等专业人才培养新范式,通过深挖内部潜力,优化教学资源环境、发挥协同育人、加大激励举措、为投资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投资学专业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养高质量投资专业人才。

    新文科投资学一流专业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