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感读本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感读本
情感读本

旬刊

情感读本/Journal QingGan DuBe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文化的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研究

    陈鑫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了红色文化在美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强调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征、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强烈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以及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发展.同时,揭示了红色文化对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共同体意识、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格完善等美育方面的积极影响.指出其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贡献,力争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艺术魅力美育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陆文婷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吸收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当下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如何更好的构建游戏教学形式来丰富音乐课堂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揭示游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进一步验证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性,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核心素养游戏教学小学音乐实践探究

    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调查研究

    李静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并探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得分,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水平,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 6535 人中,男生 2597人(39.70%),女生 3938(60.30%),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 516 人(7.90%)、597 人(9.14%);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及有无宗教信仰的高职院校学生,其焦虑或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066,95%CI:0.886~1.283;OR=1.059,95%CI:0.891~1.259)、汉族(OR=1.174,95%CI:0.801~1.722;OR=1.088,95%CI:0.769~1.539)、有宗教信仰(OR=1.652,95%CI:1.235~2.208;OR=1.509,95%CI:1.140~1.999)是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城市(OR=0.859,95%CI:0.661~1.117;OR=0.895,95%CI:0.698~1.148)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 后疫情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上有一定表现,性别、民族及有无宗教信仰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高校和家长需要对此引起关注.

    后疫情焦虑抑郁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感悟

    李文斐李文静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关注人类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个体的潜能和优势,关注人类的幸福成长,而不仅仅只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在学科教学当中进行积极心理学渗透和融合,不但能够给积极心理学带来更广的实践空间,还给学科教育带来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在授予学生一定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

    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研究

    张会芳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变,尤其是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内容,也提升了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基于此,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的教学现状,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具体途径.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在道德、法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整合学生发展

    爱发脾气的优优——婴幼儿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

    邓伟邓旭芳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性行为是婴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以一个 2-3 岁婴幼儿任性的典型案例剖析任性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教养者提供参考.

    任性行为个案分析策略

    新时代群团组织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作用

    史韵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群团组织在促进青年社会融入中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青年社会融入的挑战与机遇、群团组织的发展变革、以及群团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塑造价值观、增强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效,本文展示了群团组织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和加强多方合作,有效地支持青年融入社会.研究强调了群团组织在新时代促进青年社会融入中的重要角色和价值,为深化群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新时代群团组织青年社会融入就业与创业社会参与

    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李征邱长江高瑀谣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 96 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认同量表(MIM)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学生共情、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除匿名性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共情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认同及亲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共情对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0,p<0.01)(3)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0,p<0.01)(4)共情对道德认同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6,p<0.01);(5)道德认同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综上,共情能够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在之间起中介作用,为促进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机制.

    共情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中介作用

    云南省农村养老现状及养老环境改善研究——基于对昆明市宜良县的调研

    马占龙杨君丽刘彩花芮炼芳...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昆明市宜良县农村养老现状及养老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云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养老模式困难重重,农村老人基本权益保障缺失.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云南省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及养老环境问题基础上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老龄化农村地区养老环境改善

    万里山河皆有你 你的至亲我心系——基于烈士家属访谈录的内容分析

    彭法荣李幸涛李芮莹彭颖...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烈士是民族的脊梁和时代的标杆,烈属是英烈精神的传承者和守护者.通过查阅英烈相关资料、走访慰问烈士家属等方式,针对英烈精神传播与烈属关怀的现状,分析影响英烈精神传承的因素,创新性地提出搭建桥梁、优化认证等新形式.使人们走近英烈与烈属,更好地对英烈精神进行歌颂与践行,使之扎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

    浙西南英烈精神烈属关怀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