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轻工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轻工机械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轻工机械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江仲文

双月刊

1005-2895

qgjxzz@mail.hz.zj.cn

0571-85186130 85187520

310004

杭州市体育场路71号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内

轻工机械/Journal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轻工机械》是由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技术性期刊。于1983年创刊,原名《轻机通讯》。1993年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起成为中文核心期刊。现已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1996—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先进集体。 本刊内容丰富,创新性、实用性强,信息全面、及时,广告新颖,印刷精良,是全国轻工各行业、轻工机械、轻工模具制造行业以及相关协作、配套、供应行业、企业和有关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维修、管理、营销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刊物的宗旨是:全面介绍轻工机械(主要包括:造纸、食品、包装、塑料加工、日用化工、日用机电及其他轻工机械)和与之相关的模具、配件、仪表、自控、通讯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科研、设计、生产成果,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安装、使用、维修,企业经营、管理及国内外有关信息、广告等,及时传播信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轻工业各行业、轻工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协作、配套、供应行业、企业和广大读者服务。 本刊的栏目有:“综述&专论”,“研究&设计”,“制造&检测”,“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安装&使用&维修&改进”,“环保&安全”,“经营&管理”,“信息&简讯”,和广告。“信息&简讯”栏目下设:“行业简讯”,“建设项目”,“专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企事业单位简介”,“产品介绍”,“广告索引”等分栏目。广告内容包括:造纸机械及配件、食品机械及配件、包装机械及配件、塑料加工机械及配件、日用机电及配件、机械制造设备及配件,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离合器,泵&阀&管件,气动&液压件,自控&仪表及其他类别。 刊物为季刊,A4,每期96页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粘接结构波动特性的矩阵表示法及参数影响

    马志娟丁俊才苏越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多层复合材料界面形态检测方式,笔者构建了一种声波传播界面矩阵模型.分别用空气和水模拟粘接结构的界面为脱粘和进水状态,导出了横波入射下的多层结构中的声反射和透射系数表达式;研究了超声波与不同形态界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入射角度对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横波入射角度介于30°~40°或30°~60°之间,分别采用横波的反射系数法或透射系数法可较容易区分出完好连接、脱粘以及进水界面;除了0°、临界角和90°外,采用纵波透射系数法也较容易鉴别界面形态;无论横波入射角度为多大,采用纵波反射系数法均不能很好地区分脱粘和进水界面.该方法为实验时采用超声波检测粘接结构提供了依据.

    多层复合材料粘接界面矩阵表示法脱粘界面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临界角

    精密织针针舌冲压模具曲面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潘义峰张周强昝杰
    7-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手工打磨的针舌冲压模具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不同批次的织针质量不一致的问题,课题组选取舌勺曲面加工质量高的织针进行了研究.通过CT扫描获取舌勺的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对特征曲面的三维点云坐标数据进行多项式曲面拟合;然后根据特征曲面的方程设计织针舌勺冲压模具,并运用ABAQUS软件对模具进行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曲面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94,拟合精度符合拟合要求;应力均匀分布在冲压模具的接触曲面上,其最大应力值约为750 MPa,静强度和疲劳分析结果满足使用要求.该研究为国内织针舌勺冲压模具的自动化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纺织技术织针舌勺曲面拟合冲压模具ABAQUS软件

    基于混纺平纹织物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研究

    党帅王青吕绪山姜越夫...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机械手更好地对混纺平纹织物进行抓取,课题组研究了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首先,通过分析混纺平纹织物结构特性,建立混纺平纹织物三维模型与等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并对织物在电场中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Maxwell应力张量计算方法,建立二维静电吸附力模型,研究不同配置类型的静电极板产生的吸附力大小,用于指导静电极板的配置结构设计.结果表明:织物的等效介电常数与各纤维的体积分数和分布形态有关;织物所受到的静电吸附力随极板所施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并与其平方成正比,验证了使用静电吸附式抓取织物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配置类型极板的吸附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最优的极板结构.该研究为静电吸附式技术在服装面料抓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纺织面料抓取混纺平纹织物等效介电常数模型Maxwell软件静电极板静电吸附力

    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主动靶球装置设计及测试

    唐晓阮少伟高捷王婵媛...
    21-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激光跟踪仪测量工作中靶球容易断光、需要人工引导激光的问题,课题组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自动对光的主动激光靶球(spherically mounted retroreflector,SMR)装置.基于STM32 系列单片机实现了控制电路的设计,通过实时检测跟踪仪的转角以及靶球自身的自转角度,能够准确计算出靶球收光口与跟踪仪出射激光之间的偏角,进而控制步进电机带动靶球作相应的旋转实现对光;将主动靶球装置安装在4 足机器人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主动靶球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激光跟踪仪断光次数,提高了跟踪仪在机器人在线检测等领域的测量效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激光跟踪仪激光靶球对光断光STM32单片机

    颗粒阻塞变刚度可折叠柔性臂设计

    许勇郭书言孙伟军刘凌霄...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折纸结构存在的刚度恒定不变及刚度不足难题,基于折纸结构和颗粒阻塞原理,笔者提出一种质量小、惯量低、刚度调节范围宽、空间折展比大、制作成本低的变刚度可折叠柔性操作臂.首先,设计了由多个折叠柔性单元串联而成的折叠柔性臂的三维结构方案;提出基于颗粒阻塞原理的折叠柔性臂的刚度调节方法,完成了柔性臂变刚度系统方案设计;提出电机驱动、绳索传动的折叠柔性臂驱动方案,以实现柔性臂的位姿变换;最后,完成变刚度折叠柔性臂的样机制作和弯曲变形实验、刚度测试实验测试.样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颗粒阻塞变刚度可折叠柔性臂的弯曲实验结果与运动学模型、刚度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该变刚度柔性臂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柔性臂折纸结构折叠柔性单元变刚度颗粒阻塞

    轻韧型主动包络软体夹爪设计

    牛思旗陈永当王欣豪胡师源...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刚性夹爪刚度大、安全性差以及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轻韧型主动包络软体夹爪.夹爪由固定平台和3 根软体手爪组成.参考人的手指尺寸和抓取物品时手掌的作用,设计了手爪的尺寸;软体手爪由传统的硅胶沉积浇筑、3D打印等技术加工和制作而成,采用气动驱动方式;基于Yeoh模型对设计的软体手爪的形变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后对设计制作的轻韧型主动包络软体手爪进行弯曲和抓取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单根软体手爪能够在气压驱动下达到空间内预定的弯曲角度,在60 kPa时手爪达到形变极限位置,指尖接触力为 1.12 N.抓取实验结果表明轻韧型主动包络软体夹爪具有良好的包络和承载能力,不仅对规则的刚性物体有好的抓取效果,对不规则物体和质地较为柔软的物品同样有良好的抓持效果.

    软体夹爪轻韧型沉积浇筑包络Yeoh模型

    3轨式横向对称分布6-PSS并联机构及性能优化

    施利涛张海峰叶伟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滑块共轨式6-PSS并联机构存在的姿态工作空间小、容易奇异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一种 3 轨式分布的 6-PSS并联机构(P为移动副,S为球副).该并联机构杆件长度和轨道间距呈不均匀布置,以提升姿态工作空间;采用闭环矢量法进行位置分析,通过极限边界搜索法求解工作空间;基于运动/力传递指标对机构性能进行评估,并采用性能图谱法基于全域指标GTI进行机构尺寸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机构运动/力传递性能有显著提升,同时姿态工作空间也得到提升.该机构在工程上有一定的实用性.

    并联机构螺旋理论闭环矢量法极限边界搜索法工作空间全局传递性能指标

    人字齿行星齿轮系统激励参数二维域界特性

    李英杰林何宁凯旋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人字齿行星齿轮系统激励参数二维域界特性,课题组构建了系统的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运用Runge-Kutta法对消除刚体位移和量纲一化的系统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基于离散空间域胞映射法绘制了啮合阻尼比与太阳轮输入转速和太阳轮输入功率构成的二维域界图,并结合位移分岔图、FFT频谱图、相图和Poincaré映射对系统激励参数二维域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系统工况条件下,适当增大啮合阻尼比可使系统由混沌运动转变为周期运动;啮合阻尼比较小时,系统对太阳轮输入转速变化敏感,提高太阳轮输入转速可使系统进入稳定1 周期运动,减轻系统振动响应;太阳轮输入功率较小时,系统处于大范围混沌运动区域,通过增加太阳轮输入功率,系统更趋向于稳定周期运动,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行星齿轮系统选择稳定运行的激励参数范围提供参考.

    人字齿行星齿轮激励参数二维域界胞映射法混沌运动

    结构参数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及生热分析

    陈玉立许涛高琛李建平...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测不同工况下主轴轴承的生热量,课题组基于轴承准静态模型和局部法生热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参数影响下的角接触球轴承生热量预测方法.依据Jones滚道控制理论,确定了轴承接触角和接触载荷参数求解方法;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计算了变转速、变外部载荷和变结构参数影响下的角接触球轴承接触参数和生热量.仿真预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对轴承接触参数和生热量影响比较显著.利用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为复杂工况下的轴承设计优化和热优化提供了参考.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生热接触角接触载荷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

    基于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和K-SVD的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何建国区瑞坚张玮薛卓...
    64-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中的故障特征分离和提取难题,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形态滤波(multiscale morphological filtering,MMF)和K-SVD字典学习的复合故障特征分离与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形态学滤波的尺度差异对信号进行分解,实现复合故障特征分离;其次,通过特征能量因子(feature energy factor,FEF)筛选出最佳尺度分量,并利用K-SVD分别构建学习字典库;然后,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从字典库中重构出信号;最后,结合迭代求差思想,对复合故障进行分离和特征强化.仿真和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分离并准确提取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特征.与经典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方法对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轴承复合故障多尺度形态滤波特征能量因子字典学习正交匹配追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