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轻工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轻工机械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轻工机械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江仲文

双月刊

1005-2895

qgjxzz@mail.hz.zj.cn

0571-85186130 85187520

310004

杭州市体育场路71号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内

轻工机械/Journal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轻工机械》是由中国轻工机械协会、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技术性期刊。于1983年创刊,原名《轻机通讯》。1993年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起成为中文核心期刊。现已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1996—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先进集体。 本刊内容丰富,创新性、实用性强,信息全面、及时,广告新颖,印刷精良,是全国轻工各行业、轻工机械、轻工模具制造行业以及相关协作、配套、供应行业、企业和有关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维修、管理、营销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刊物的宗旨是:全面介绍轻工机械(主要包括:造纸、食品、包装、塑料加工、日用化工、日用机电及其他轻工机械)和与之相关的模具、配件、仪表、自控、通讯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科研、设计、生产成果,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安装、使用、维修,企业经营、管理及国内外有关信息、广告等,及时传播信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轻工业各行业、轻工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协作、配套、供应行业、企业和广大读者服务。 本刊的栏目有:“综述&专论”,“研究&设计”,“制造&检测”,“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安装&使用&维修&改进”,“环保&安全”,“经营&管理”,“信息&简讯”,和广告。“信息&简讯”栏目下设:“行业简讯”,“建设项目”,“专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企事业单位简介”,“产品介绍”,“广告索引”等分栏目。广告内容包括:造纸机械及配件、食品机械及配件、包装机械及配件、塑料加工机械及配件、日用机电及配件、机械制造设备及配件,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离合器,泵&阀&管件,气动&液压件,自控&仪表及其他类别。 刊物为季刊,A4,每期96页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氏体不锈钢薄板电阻点焊技术研究进展

    韦艳平任江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氏体不锈钢电阻点焊性能较差的特性阻碍了其在薄板结构上的应用.笔者对比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分析了马氏体不锈钢电阻点焊性能差的根源;综述了马氏体不锈钢薄板电阻点焊技术研究现状,包括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模式等.笔者特别关注了一些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点焊性能、提高马氏体不锈钢接头承载能力的工艺方法,如引入二次脉冲电流改善熔核韧性、引入中间层改变熔核组织、采用复合连接技术等,并对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不锈钢马氏体电阻点焊微观组织断裂模式

    基于机器学习的UD布弹道冲击有限元结果分析

    何洁徐平华袁子舜陆振乾...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析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图像结果的定性对比观察法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可能会忽略某些重要信息,故而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进行图像量化处理的客观分析方法.课题组结合机器学习,提出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有限元图像结果分析方法;以分析Dyneema®单向(unidirectional,UD)布以普通对齐堆叠和准各向同性堆叠的弹道冲击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布结果为例,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所截取的应力云图进行基于颜色特征的像素点聚类和区域分割,分割的区域可以实现快速统计和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量化不同应力范围的面积差距,从而得出更为客观明了的结果,便于深入地分析.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需要分析云图结果的领域.

    机器学习单向织物k-Means聚类算法有限元分析应力分析弹道冲击

    基于MMF理论的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细观强度性能研究

    高安
    16-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的组分细观强度,笔者基于细观力学失效(micro-mechanics of failure,MMF)理论提出了一种确定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细观强度的跨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单向带复合材料和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纤维束的细观尺度代表体积单元有限元模型,并介绍了基于代表体积单元模型的宏-细观应力转换方法;根据单向带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测试结果确定了单向带复合材料的组分细观强度;以单向带复合材料组分细观强度为基础,根据组分强度不变的假设反推了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强度,并以平纹织物复合材料层板宏观强度试验结果对反推所得的纤维束强度进行了校验与修正;以纤维束强度为基础,结合细观尺度代表体积单元模型,确定了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组分强度.针对T300/环氧复合材料,应用上述方法并结合宏观强度测试,确定了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的组分细观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符合,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平纹织物细观力学失效细观强度跨尺度方法

    基于MD模拟的低能FIB辐照金刚石靶材亚表层损伤形成机理研究

    李啸王全龙杨宇邱蓬勃...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作为一种用于金刚石微铣刀的特种加工方式,其引发的损伤程度直接关联到刀具的加工性能和寿命.课题组采用LAMMP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结合SRIM软件的分析结果,探究单晶金刚石亚表层损伤的形成机理和入射离子能量对损伤深度和范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提升,离子束在材料内的渗透深度及引起的非晶层和点缺陷损伤均有所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损伤形成过程中材料局部温度的上升可能诱发自退火现象,且与离子入射能量成正比,该现象对于理解聚焦离子束加工引起的损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势能的变化与损伤形成之间的显著对应关系揭示了第一邻近原子的势能明显高于第二邻近原子,进而高于Other类型原子,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损伤形成的微观过程.因此,精确控制入射能量是实现金刚石材料高精度聚焦离子束加工的关键,且对自退火效应和势能变化的研究对损伤监控与控制同样重要.

    金刚石微铣刀聚焦离子束分子动力学亚表层损伤SRIM软件

    石墨烯微通道的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刘志凯朱旻琦万吴兵魏宁...
    36-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笔者采用在流道内壁涂覆石墨烯的方法对微通道的传热效率进行了优化.通过将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相结合,研究了入口流速、通道长度对石墨烯微通道和普通微通道的固液界面总传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使流体分子相对壁面产生了滑移,增大了流动的平均速度,降低了流体分子间的速度差异性;使用石墨烯涂层和增大入口流速均可大幅提高界面传热能力;相比于普通微通道,石墨烯微通道的传热率最高提升了49%,最高平均热流密度可达730 W/cm2;界面总传热率随通道长度的增大而提高,最终达到其最大值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微通道散热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通道散热器计算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石墨烯涂层滑移速度界面热阻

    基于混合3D打印技术的人体监测用嵌入式应变传感器

    刘涛于培师陶银刘国涛...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嵌入式传感器与结构集成工艺的效率,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从传感器嵌入式设计到混合3D打印的方案,用于快速制造传感集成结构.课题组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和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DIW)相结合的混合3D打印技术打印嵌入式应变传感器;将试验中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打印的嵌入式应变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变吻合良好,从而证明了课题组提出的混合 3D打印技术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混合3D打印技术为传感器与结构集成工艺提供了一种效率更高、成本较低的方法.

    混合3D打印技术应变传感器传感集成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构集成工艺

    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赵航钱淼褚利权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折流板结构对换热器整体性能的影响,课题组通过FLUENT模拟分析弓形折流板板间距以及缺口高度占比这2 个关键变量,得到不同条件下换热器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以换热系数h、压降ΔP以及综合性能参数η作为换热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2 个关键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板间距的减小,流动与传热"死区"区域变小,换热系数及壳程压降增大,板间距较小的换热器在低入口速度工况下综合性能相对较好;当板间距为185 mm时,换热系数和压降随板缺口高度占比的增大而减小,此时选择缺口高度占比为 0.30可获得较佳综合性能;另外,通过研究2 个变量间的关系发现板间距较小时应选择相对较大的缺口高度占比以保证其较优性能.

    管壳式换热器弓形折流板传热性能流动性能FLUENT软件

    基于压电效应的道路振动能量俘获系统研究

    祖洪飞马俊俊金正韬陈章位...
    56-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车辆振动能量回收率较低的问题,为探究路面振动能量俘获技术,笔者对基于压电效应的道路振动能量俘获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并搭建了能量俘获模拟系统,并进行了测试.首先,基于PZT-5H系列压电陶瓷设计了压电振子,并对影响压电振子能量转化效率的振动模态及支撑方式进行分析及设计;然后,对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及储能电路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集成芯片LTC3588-1 设计了外围电路,通过引脚选择3.3V的输出电压并将其输出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中;最后,利用激振器搭建了道路振动能量俘获模拟系统对压电振子进行了测试.LED灯的模拟负载电路验证了该能量俘获系统的可行性;激振器载荷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该能量俘获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0.5%.

    能量俘获道路振动压电效应压电振子激振器

    电梯包覆带曳引传动力学特性

    孟琳于苏扬王兆满郭万金...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梯包覆带作为一种新型曳引装置,在提升过程中会承受拉伸、冲击及振动等多种载荷.为了探究包覆带应力应变状态对电梯安全性能的影响,课题组建立了包覆带侧丝轴向拉伸应变的理论应变模型,对电梯包覆带曳引传动力学特性开展仿真分析;通过ABAQU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应变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承载体钢丝绳侧丝的缠绕角变化是影响包覆带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包覆带内部张力分布不均匀,其应力大小随着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包覆带的应力主要分布在内部钢丝绳上,发生应变的部位主要是内部钢丝绳的侧丝,包覆层随着钢丝绳侧丝的扭转而出现微小位移.

    电梯包覆带理论应变模型曳引传动力学特性ABAQUS软件

    基于盲源分离的纱线张力信号去噪研究

    董晓洁贾江鸣贺磊盈万昌江...
    69-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集到的纱线张力信号精确度低、对张力的大小读取困难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al decomposition,EMD)、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ICA)相结合的纱线张力信号盲源分离方法.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张力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得到多个平稳、有线性特点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将本征模态函数与张力信号组成多维观测信号,对其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邻近奇异值差值并确定源信号的数目;计算IMF分量与张力信号间的相关系数,选择IMF分量与张力信号重构,得到虚拟的多通道信号;对得到新的多通道观测信号进行快速独立成分分析运算,实现纱线张力信号的噪声分离;搭建实验平台去噪实验对该算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纱线张力信号的有效分离,信噪比得到了提高,与15 层小波去噪相比,信噪比提高了2.678 1 dB,完成了纱线张力自由振动信号的噪声去除.

    纺织机械纱线张力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独立成分分析盲源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