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王孙禺

双月刊

1001-4519

jysbjb@mail.tsinghua.edu.cn

010-62788995;6278332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ournal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教育研究理论刊物。发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破"中有"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性逻辑

    王志远朱德全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前沿性、世界性、历史性难题,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体.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历史、理论、实践、技术逻辑的系统交织中理性推进,是厚植教育评价功能和目的认知的迭代演进,承载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自觉,合乎教育实践和评价实践需要的共同构筑,以及立足思维变革与智慧运行前沿的技术重塑.基于历史、理论、实践、技术四重逻辑管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性逻辑,对于理解和促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现代化理性逻辑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诠释:教育效能视角

    俞国良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即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学校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能力,它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教育效能"破题,以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调研数据为依据,从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施效能和教育管理效能人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第一受益者,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主要贡献者,管理者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核心设计者,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萃集大成者.坚持不懈追求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心"和主旨.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效能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新诠释

    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职业素养的时代意蕴与培育路径

    曾天山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素养是成人之本、立业之基,堪称无用之大用的"软技能",是职场成功的第一力量,既是影响职校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员工胜任力的职业标准,决定职场发展和人生高度,成为企业超越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在对劳动者体能、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要求却不断提升,技能转型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从传统社会注重"做事先做人"到现代社会强调"职业素养影响一生成就",与职校"重技能轻素养"现状不相匹配.为此,职业教育要由重"一技之长"转变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体系上中专本整体构建;内容上伴随职业生涯与时俱进;途径上渗入行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学校生活和工作世界;方法上职业素养与技能学习融合,学思践悟技能文明,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职校生化茧成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整体构建技能文明高素质技能人才

    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研究

    阎琨吴菡张雨颀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厘清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产生的制度渊源和兴起动因,分析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西方理论溯源和中国因应实践,讨论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构模式和各类功能定位.论文揭示出中国现代大学的建构模式呈现外在多样化,而内核趋于模仿性同构;培养定位存在多重培养功能,但核心定位模糊;组织定位下,书院处于双院组织中,双院协同难;文化定位中,书院处于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职业文化与通识文化的多维冲突中;课程定位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论文从精神内涵、组织机构、内生动力、社会认可等方面指出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我国自主构建现代大学书院体系提出参考和建议.

    书院制现代大学中国

    认知·关系·情感:以三维框架重构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

    张晓光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智能时代的意义更加凸显.本文从认知、关系、情感三个维度构建教师角色框架,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目的要求,以已有研究为依据,阐明三个维度互为途径,共为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针对现实中认知失衡和情感缺失导致的教育异化问题,从关系维度人手推进实施教师的三维角色框架,阐明关系的本质是权力,通过核心反思和共同体建设构建积极关系,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认知提升者、关系构建者和情感激发者,并提出教师三维角色框架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径.

    教师角色认知关系情感智能时代

    一种平视的比较教育研究

    谢维和
    152-154页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世界视野和中国实践——第二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综述

    盛小敏文雯
    155-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