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格日力

季刊

1006-8252

qhyxyxbtg@126.com

0971-6104086;3987175

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16号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high altitude medicine and bi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低氧暴露下海马中M1 AChR表达对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冯江鹏黄灵泉杨全余嘎琴...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高原低氧暴露下海马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1,M1 AChR)表达对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常氧组(N组)、低氧组(H组)和低氧+TAK-071组(HT组).采用定位巡航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别考察大鼠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技术观察大鼠额叶和海马的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M1 AchR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M1 AchR和叉头框蛋白P2(forkhead box protein P2,FOXP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训练后,大鼠海马组织中M1 AChR的蛋白总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在海马CA1区、CA3区显著增加(P<0.05).低氧环境会明显改变大鼠在定位巡航实验中的表现:逃避潜伏期时长增加;明显改变大鼠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的表现: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减少(P<0.05).激活M1 AChR后,大鼠海马组织中因低氧增加的M1 AChR明显降低(P<0.05).结论 激活M1 AChR可以改善高原低氧对雄性大鼠的记忆损伤,减缓记忆衰退进程;对学习改善无影响.推测M1 AChR在雄性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可能是保持已有记忆.

    高原低氧学习记忆海马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

    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雄性大鼠的右心室结构与功能变化

    李慧茹谢新华玉美多李占强...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测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雄性大鼠的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结构与功能变化情况,以进一步验证其诱发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单次40 mg·kg-1 的MCT皮下注射.注射MCT第 0周、2周、3周、4周末时检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和右心室-肺动脉(RV-PA)耦合情况.注射MCT第4周时采用右心导管术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取脏器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半径的百分比(WT%);采用HE、Masson染色法观察右心室心肌细胞的肥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0周相比,2周时,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FW)增加、平均肺动脉压(mPAP)升高(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加速时间(PA-AT)和右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RVOT-VTI)及PAT/PET、TAPSE/mPAP降低(P<0.05);3周时,右心室内径(RVID)增加、TAPSE/PAT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mPAP、RVHI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狭窄,WA%、WT%升高(P<0.05);RV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P<0.05).模型组大鼠心、肺增大(P<0.05).结论 用MCT诱导的PAH雄性大鼠的右心室结构与功能均发生变化,导致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雄性大鼠右心室结构功能变化

    低氧对妊娠SD大鼠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王雪妮陈文静李丹李建华...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氧对妊娠SD大鼠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20只,将其分为常氧组(Normoxia组,8只)和低氧组(Hypoxia组,12只),按雌雄比例2∶1将10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配到以上两组,与雌鼠合笼饲养建立妊娠动物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雌鼠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与肝、肾、胎盘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胎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 Normoxia组血清维生素D代谢活性物25(OH)2D3含量低于Hypox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Hypoxia组代谢水平加快;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在低氧条件下,肝的CYP2R1基因表达量上调(P<0.05),肾的CYP27B1基因表达量上调(P<0.05),肾的CYP24A1基因表达量下调(P<0.05),胎盘的CYP2R1、CYP27B1基因表达量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胎盘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ormoxia组相比,Hypoxia组CYP2R1、CYP27B1蛋白在胎盘的表达增加(P<0.05),而CYP24A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且三种蛋白主要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中表达;从胎盘染色切片的结果可知,Normoxia组和Hypoxia组在胎盘的形态上无明显改变.结论 低氧可加快妊娠母体维生素D的代谢,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低氧增加肝、肾、胎盘维生素D的代谢,同时破坏CYP24A1介导的维生素D负反馈机制;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存在维生素D代谢系统和自分泌调节系统,且滋养层细胞可能是妊娠母体1,25(OH)2D3的来源.

    低氧妊娠维生素DCYP2R1CYP27B1CYP24A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大鼠

    黑果枸杞花青素单体PrG对H2O2诱导的小鼠颗粒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马荣花张璐瑶潘波赵婧...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黑果枸杞花青素单体矮牵牛花色素-3-O-(6-O-对香豆酰)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PrG)对H2O2诱导的小鼠颗粒细胞(GCs)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20只ICR雌性小鼠的GCs进行原代培养.将GC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过氧化氢处理组(H2O2组)、PrG处理组(H2O2+PrG组).首先,构建了由不同浓度(0 μmol/mL、25 μmol/mL、50 μmol/mL、100 μmol/mL、200 μmol/mL、400 μmol/mL)、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H2O2诱导的G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随后应用PrG不同浓度(20 μg/mL、40 μg/mL、80 μg/mL)、不同作用时间(12 h、24 h、48h)处理氧化损伤后的GCs.采用CCK8法筛选H2O2与PrG的最佳作用浓度与作用时间,采用EdU法检测H2O2诱导的GCs增殖情况,使用DCFH-DA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GCs内的ROS水平,使用JC-1探针和Mito-tracker Red CMXRos活细胞染料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分布.结果 H2O2在作用浓度为200 μmol/mL、作用时间为2h时小鼠GCs存活率下降约60%.GCs活力随着PrG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且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活性影响最佳.PrG能显著促进GCs增殖能力,降低活性氧水平(P<0.01),增加线粒体分布数量(P<0.01),恢复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 黑果枸杞花青素单体PrG通过清除ROS自由基、增强线粒体功能对H2O2诱导的小鼠GCs氧化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枸杞花青素矮牵牛花色素苷过氧化氢颗粒细胞氧化损伤

    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和nad1的多态性

    陈欣怡梁宏赤列旺姆扎西旺杰...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nad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集西藏中部地区45份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提取包囊生发层DNA,根据细粒棘球蚴线粒体cox1、nad1基因序列设计扩增的引物序列,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cox1、nad1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测序;利用MEGA11.0软件做cox1、nad1序列特征与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DnaSP 5.0软件计算序列单倍型数量(H),分析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体型多样性(Hd)特性;利用Network软件为cox1、nad1基因的所有单倍体构建单倍体网络图,判断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的主要单倍型.结果 (1)cox1、nad1序列长度分别为925、839 bp.(2)在cox1序列中,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6%、33.1%、17.4%、16.9%;而nad1序列中,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为19.5%、47.6%、25.5%、7.4%;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9.6%~100.0%,nad1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8.1%~100.0%;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G3、G6.(3)cox1、nad1单倍型个数分别为19个、7个,Hd、Pi分别为0.89600、0.56000和0.36500、0.00060.(4)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c-2、Hc-12、Hn-1为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的主要单倍型.结论 西藏中部地区散养牦牛和绵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G3、G6,G1是主要基因型.上述结论为探明西藏中部地区细粒棘球蚴的分型和病原体遗传演化的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西藏散养牦牛绵羊细粒棘球绦虫cox1nad1基因多态性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

    陈佳昕张耀刚王志鑫朱鑫琳...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初步探析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情况.方法 1.从沙鼠模型中分离出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并检测原头节的存活率;2.用Polymorph Prep梯度离心法提取中性粒细胞,用PE-CD66b标记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纯度;3.将原头节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于体外,用Pi-coGreen dsDN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的dsDNA浓度;4.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的NETs结构;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后形成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e H3,H3Cit)的水平;6.用PCR技术鉴定NETs中DNA的来源.结果 1.从沙鼠中分离出的原头节存活率可达90%以上;2.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的中性粒细胞经分离纯化后,其纯度达到87%以上;3.PicoGreen ds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ETs的产生随原头节数量和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4.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共培养后产生的NETs,其DNA骨架呈网状分布,被标记的MPO、H3Cit的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原头节共培养的实验组中的MPO+、H3Cit+的中性粒细胞数量(6.83±1.87)%与阴性对照组(0.53±0.12)%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17.33±2.59)%相比差异显著(P<0.01);6.共培养产生的NETs,其DNA既来源于核DNA,也来源于线粒体DNA.结论 感染多房棘球蚴后,可以诱导NETs形成.

    多房棘球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获取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

    朱鑫琳陈佳昕任利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获取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方法 1.提取冻存组织细胞核.2.构建cut&tag文库.3.分析生物信息:1)评估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测序数据;2)确定reads在基因组上的分布;3)分析单个样本富集区间信息;4)分析peak转录因子;5)分析与Peak关联基因的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情况;6)分析差异关联基因基本情况;7)分析差异关联基因的GO功能富集情况;8)分析差异关联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情况.结果 1.提取冻存组织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计数>100 000,表示细胞核提取成功.2.测序文库构建后,用qubit软件检查测序文库,结果显示合格.3.生物信息分析结果:1)实验组与参考基因库之间的数据相似程度>98%(测序数据良好),可进行下一步检测;2)多房棘球蚴病组和健康小鼠组的reads在TSS明显起峰;3)通过单个样本的富集,筛选出显著性Peak;4)与peak关联的转录因子主要集中在zf-C2H2、Homeobox和BHLH等;5)与Peak关联基因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蛋白大分子定位、细胞发育调节、解剖结构形态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与peak关联基因的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MAPK、cGMP-PKG、Hippo等信号通路;6)多房棘球蚴病组与健康小鼠组的组蛋白H3K4ME1存在5 547个差异关联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 556个、下调基因2 929个;7)组蛋白H3K4ME1差异关联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的生物过程主要有细胞投射组织的正向调节、GTPase的活性调节等,细胞组分主要有细胞投影膜、突触等,分子功能主要有肌动蛋白结合、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等;8)组蛋白H3K4ME1差异关联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分布在MAPK、Wnt、Rap1等信号通路上.结论 获得了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

    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生物学信号通路

    四氢嘧啶对HaCaT细胞活力及AQP3、Claudin-1、ZO-1表达的影响

    高翔严雅军徐烁乔丽娟...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四氢嘧啶(Ectoin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活性氧(ROS)的影响,并分析水通道蛋白3(AQP3)、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锁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方法 设置Ectoine浓度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HaCaT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HaCaT细胞的细胞活力,甄选最佳的Ectoine作用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a-CaT细胞的AQP3、Claudin-1、ZO-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aCaT细胞的凋亡率及胞内ROS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0.10%Ectoine组、0.20%Ectoine组、0.30%Ectoine组的HaCaT细胞活力均高于120%,其中0.20%Ectoine组最高(146.92%±7.67%).Ectoine浓度实验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的AQP3、Claudin-1、Z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Ectoine可提高HaCaT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上调AQP3、Claudin-1、ZO-1表达水平.Ectoine可能与相关保湿蛋白的表达相关,对HaCaT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氢嘧啶人角质形成细胞水通道蛋白3紧密连接蛋白-1闭锁连接蛋白

    腰椎黄韧带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

    王清爽唐延军单中书刘树伟...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腰椎黄韧带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研究.方法 观察1具层厚0.2 cm的连续腰椎横断层、3具层厚1.0 cm的腰椎横断层和1具层厚2.0 cm的腰椎矢状断层标本中的黄韧带.解剖10具人体标本(男性4具,女性6具)的腰椎椎管后壁,观察腰椎黄韧带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5具标本均表现为腰椎黄韧带外侧端覆盖椎间孔后壁的全部,其上缘前方与脊神经相毗邻;椎管后壁外侧半黄韧带覆盖关节突关节囊,内侧半黄韧带附着于相邻椎板,其上缘附着于上位椎弓板中部,下缘附着于下位椎弓板上缘;6具(40%)标本的腰椎黄韧带与关节突关节囊、上位椎弓板、棘间韧带之间见疏松结缔组织或间隙.结论 黄韧带与椎间孔前后径关系密切,黄韧带后方的硬膜后间隙使两侧关节突关节腔存在潜在连通可能.

    腰椎黄韧带椎间孔关节突关节冈田硬膜后间隙

    李先加教授领衔的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