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闻文化的基本精神

    胡钰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传播文化,新闻创造文化,新闻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形态.中国新闻文化植根在中国文化中,又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新闻文化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的新视角,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重要理论突破口,新闻文化则成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新闻文化的基本精神源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新闻实践中的求善与求和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新闻文化还应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提升传播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动性.

    新闻文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新闻学人文精神文化传播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国际传播的启示

    张治中关留博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并为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今天,国际形势相对毛泽东时代更加缓和和稳定,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堵本质并没有变化,其中以美国的舆论战和价值观输出为主要形式,在此情形下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仍存在不足.本文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出发点,其中重点以"矛盾论""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军事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国际传播的启示.

    毛泽东军事思想国际传播舆论博弈国家形象传播

    数字新闻规范:行动伦理与评价体系

    常江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数字新闻生态开放性和离散性的结构出发,描摹数字新闻实践的新特征,并据此展开对于数字新闻规范理论的探讨.研究认为,数字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带来了新闻实践的非职业化和人机共生局面,从而导致了传统新闻规范的失效.数字新闻规范体系应包含两个维度:面向异质性新闻实践的行动伦理,以及以品质为核心的新闻评价体系.本文进而倡导构建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基石的数字新闻规范理论,使之有效地调和技术创新与人类主体性之间富含张力的关系,并捍卫人类行动者对新闻实践终极价值的裁决权.

    新闻规范新闻评价体系新闻伦理数字新闻数字新闻学

    基于"智能对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治理探究

    田丽陈馨婕许洁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深刻挑战了传播秩序,使传统的内容治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既有的研究依旧拘囿于从算法、算据和算力的生产逻辑探寻破解内容风险的路径,提出的方案尽管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是经济成本过高,且对行政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本身的能力来应对和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内容问题,并通过敏捷治理和价值对齐作为"智能对抗"的思想保障和价值追求,其在AIGC内容风险治理中的应用包括:快速响应、小步快跑、强调团队协作、不断反馈和改进.此外,还需以高质量数据保障检测模型价值对齐,以实现"智能对抗".

    智能对抗AIGC内容治理AI治理敏捷治理

    在周边传播现象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周边传播的六个向度研究之三

    孙延凤陆地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今中外,中心、节点的传播活动和价值一直都很受重视,实际上,两物或多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部分就在其接触的边线上.对国家主体而言,重视主体或主体之间的周边传播,特别是在周边传播,化"防"为"通",化"边"为"锋",是做好周边传播特别是国际传播的第一步.

    周边传播被周边传播向周边传播在周边传播传播现象传播价值

    直面挑战:新闻评论要超越"坐而论道"

    张玉洪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评论建基于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但事实本身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的"罗生门"现象、反转新闻和虚假新闻都是新闻评论作者要面对的创作挑战.新闻评论作者需要超越"坐而论道",力争用第一手信息对二手材料进行验证、纠偏与证伪.第一手信息的来源包括亲身经历、观察、采访、实验、社会调查等多种手段.新闻评论作者对第一手信息重视不够,除了有社会分工的原因,也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有关.

    新闻评论反转新闻虚假新闻第一手信息调查

    智媒时代定制化网络信息服务的"过滤"警示

    涂慧峰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网络信息服务定制化成为常态.因此,信息过滤具有存在的正当性诉求.定制化网络信息服务具有信息内容划分的个性化、信息传播技术的精准化、信息获取终端的移动化以及网络信息用户的分众化等特征,其运作机制至少经过信息产制阶段、平台运营阶段以及信息使用阶段的"过滤".此外,信息过滤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存在"回音室"中用户主体性削弱、虚拟串联下的群体极化现象、"全景监狱"下的用户信息安全以及定制化时代的网络信息管理等隐忧.

    定制化信息信息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推荐网络信息管理

    网络暴力的刑法区分规制路径探索

    张楚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暴力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术语,一般是指借助互联网传播针对特定个人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或者其他给特定个人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语言行为,具有传播的自发性、结构的开放性、效果的失控性以及影响的恶劣性等特征.实践中应当区分网络暴力的不同类型,按照不同路径和罪名来进行规制.本文主张,根据网络暴力的类型和行为方式,将其分为谩骂造谣型和舆论引导型进行规制,依据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结合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和犯罪构成,分别评价为相关犯罪.

    网络暴力刑法侮辱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县域媒体融合发展

    黄艾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媒体作为基层传播体系的重要"底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媒介支撑.本研究从媒介功能、价值、技术等维度切入,探究了县域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两心融合",助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创新融媒技术,打造政务服务新平台;激发"媒体+"势能,促进乡村数字经济建设;以智媒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县域媒体融合转型智媒化发展"媒体+"乡村数字经济建设

    规范、约束、赋能:社交媒体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重构——基于苏州市M社区的考察

    谢欣蒋雪阳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理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媒介形态对城市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的影响,是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口.对苏州市M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交媒体通过规范、约束、赋能等三种方式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行政性、经营性和自治性治理主体进行了重构.这种重构有赖于以允许身体缺场为特征的社区信息传递机制的微调、以促进线上部落化为关键的社区沟通联络机制的改善,以及以打通内外渠道为要点的社区舆论反馈机制的重塑等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遵循政策、市场和技术的三重逻辑.若想巩固社交媒体对重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建设性作用并规避其可能性风险,则需在治理过程中正视媒介技术的局限性,并着力厘清不同主体的治理权边界与权责关系.

    社交媒体城市社区社区治理治理主体媒介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