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科学(教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科学(教师版)
青年科学(教师版)

月刊

1002-2562

024-22690622

110014

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青年科学(教师版)/Journal Young Science
查看更多>>《青年科学》杂志,全国统一刊号:CN21-1202/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562,邮发代号:8-140。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辽宁省一级科技品牌期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励精图治,两度蝉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百种重点期刊”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拒证权

    郭定勇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法治国家,拒证权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拒证权的设立,是在平衡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赋予特定证人拒绝作证或回答相关问题的权利,以保护特殊的社会关系,促进某些职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与公共的重大利益.我国封建时期的法律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类似拒证权的“容隐”制度并长期存在,但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立法并未吸收和采纳这一传统的法律.而在西方国家,拒证权经历漫长发展并最终得到确立,获得了普遍认同.本文分析了刑事诉讼证人拒证权的概念,考察其在中外法制史上的发展和各国的立法例,论述了拒证权确立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并对我国刑事诉讼拒证权制度的构建提出了立法设想.

    拒证权证人刑事诉讼

    论BIT中MFN条款的扩大适用——谈“Maffezini v.Spain”案

    黄静纯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以下简称“ICSID”)的仲裁实践中,双边投资协议(以下简称“BIT”)中最惠国条款(以下简称“MFN条款”)越来越多地被适用于争端解决的程序性事项,其是其非,学者的意见莫衷一是.笔者将以ICSID当前的仲裁实践为依据,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从MFN条款的适用条件的角度,通过分析ICSID仲裁实践中赞成此观点的第一起案例Maffezini案,结论为MFN条款扩张适用于程序性的争端解决事项并不是必然合理的.

    BITMFN条款程序性争端解决事项

    浅谈国际投资中间接征收的认定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敏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际投资仲裁实践表明,东道国被指控实施征收时绝大多数指的是间接征收.间接征收这一概念背后是国家经济主权与投资者权益之间的矛盾,在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大背景下,目前国际层面上普遍存在偏袒投资者利益的习惯做法.间接征收的认定对平衡东道国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显得极为重要,认清这些认定规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采取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投资间接征收认定标准启示

    论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

    刘慧丽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和空间中频繁进行.在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随时担心买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还,不利于商品交易的安全.为了保护善意取得财产的第三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许多国家设立了善意取得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商品交易中也出现了上面的类似问题,,所以我国设立和完善善意取得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历史必然,也是客观现实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各种立法例的考察,立足分析目前我国对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现状,以期提出设立和完善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构想,和益于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和研究.

    善意取得继受取得原始取得

    论公证的性质——公证组织的社会中介属性角度的反思

    胡忠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公证的性质,目前学界虽尚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公证是一种证明活动,它有别与一般的司法活动.公证制度下一步改革是走向事业单位性质还是走向合伙制?还是走向社会中介组织形式?本文从公证组织的社会属性角度出发,对于公证走向社会中介组织的改革进行法理上的思考和论述.

    公证性质社会中介组织制度

    民事权利的界定——以民事立法空白为视角

    谢金月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新的民事利益诉求不断出现,如何能在相关民事立法出现空白的情况下,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作出恰当保护,是需要我们在法律方法上作出努力的.进一步厘清宪法基本权利与民事权益之间的区别,使得“宪法的归宪法,民法的归民法”,是我们正确对待立法空白的民事利益的第一步,这也是本文予以着重探讨的.

    宪法基本权利齐玉苓案民事利益立法空白

    从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角度看商法的相对独立性

    何于彬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商事活动的特殊性,商事留置权的牵连性应当区别于民事留置权,但并非完全豁免.然而我国当前立法对此却缺乏清晰而详尽的规定,这主要根源于我国当前商法的相对独立性缺失.

    商事留置权牵连性商法独立性民事留置权

    共犯认识错误——以行为共同说为视角

    陈斯洁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共同说回归单独犯本质认定共同犯罪,该说视角下的共犯认识错误表现为被利用行为客观上与共犯预期行为性质不一致的情形.区分同一构成要件与不同构成要件认识错误,藉单独犯视角与共犯相关理论,客观层面以错误引致行为指向法益的性质为基点斟酌行为偏离程度,主观层面藉错误行为者所持心态考量共犯可预期范围,具体分析不同形态共犯认识错误的解决方案.

    共同正犯狭义共犯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

    再议患者知情同意权

    向彦
    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其包括了知情权与同意权.知情权是指患者有了解并理解病情、治疗方案、治疗风险等医疗信息的权利,该权利是患者行使同意权的基础.同意权是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治疗做出决定的权利.该权利具有严格的生效要件,并且受到法律的限制.

    患者知情权同意权知情同意权

    英美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比较研究

    于杰
    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美两国虽然同属于英美法系,但是不同的价值取向使英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排除范围上,英美两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非法实物证据、非法言词证据和毒树之果存在较大差异.

    英美非法证据排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