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龙江省大学生信息共享微信平台的前景与设计

    张珂馨祖拜代郭琛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信作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一种社交工具,其公众平台功能方便了信息的共享.本文重点对我省大学生信息交流平台的发展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发现了我省大学生信息交流平台的不足之处,即各高校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拥有地域优势的黑龙江省各大学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微信平台已经迫在眉睫.

    大学生信息共享微信平台

    健康宣传材料在新媒体上的推广和运用

    郑静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也显现了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身影,在加快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上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宣传手段相比,新媒体对于健康宣传材料的应用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文章以健康宣传材料在新媒体的推广与运用为核心,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针对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展开大规模、高效率的健康宣传材料推广进行了探究,以便有效提升健康宣传的效率与质量,使民众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

    健康宣传材料新媒体推广运用

    社会组织作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适格性基础

    陈佩怡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日益重要,赋予社会组织作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实现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标.

    社会组织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法适格原告

    浅析新形势下的法律职业伦理

    郭奕岑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处于新时期,身为从事着法律工作的职业人员,应当认清法律职业伦理本身的内涵及具有价值,在转型社会的新形势下,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利益分化明显,中国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即重塑社会伦理,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就标志着我国职业伦理的完善及有效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因此法律职业伦理问题的研究也就更具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法律职业伦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抓住重点并分析、整合架构,形成制度化的法律职业伦理体系,运用多种方法化解问题,促进国家的法治发展.

    职业伦理道德规范法律职业共同体法治

    浅谈我国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协调

    商文艳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舆论监督在众多因素推动下不断发展,舆论监督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推进民主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保证司法公正,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舆论监督司法公正民主法治

    见义勇为条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杨亚静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见义勇为是在法定职责之外、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的自然人,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防止、制止不法侵害或者抢险救灾的危难救助行为.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民法总则》第183条、184条存在的缺陷,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笔者认为,应根据法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受益人的范围,使见义勇为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明确受益人适当补偿的份额,及在确定份额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见义勇为人因救助行为致第三人受损时应获得减责或免责,以此来完善见义勇为人权益的民法保护.

    见义勇为人受益人第三人

    预防原则下检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重新定位

    董荣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生态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已成为新时代环境司法的新理念.修复治理受损生态环境是环境权益保护的最终目标,建立健全环境司法预防性机制是环境权益保护的有力支撑.最高法于2017年1月公布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司法解释》,针对环境侵权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进行了规定,由此确定了对具有重大风险的环境侵权行为也可以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通过对原告需要提交被告的行为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初步证明材料也可以初见端倪.我国尚没有规定生态环境损害预防机制,但可通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来预防生态环境污染对公共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就是将环境损害预防理念建构在现有的司法救济模式内,通过对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功能的重新审视,将风险预防原则贯穿到诉前程序中,借助诉前程序功能的扩大化,实现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预防性救济.

    诉前程序预防原则环境修复检察机关

    浅析习惯法的概念

    孔甫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蓬勃发展,但是对于习惯法的概念这一基础问题还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在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字面含义和其与历史风俗、民族传统规定和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习惯法的定义是一分为二去认识,即习惯法是一种法律规范,也是一种社会习惯.

    习惯法国家制定法历史风俗民族传统规定

    刍议被害人陈述的庭审质证程序

    李均尧程昊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害人陈述一方面因为被害人对被告人的质证权而失去客观性,另一方面作为关键证据需要得到程序的保障,因而产生了构建被害人陈述庭审质证程序的必要性.同时,证人证言质证程序和相关域外经验可供参考,为构建被害人陈述的质证程序提供可行性.为解决被害人陈述面临的困境,应当赋予被害人在质证程序中的实质证人地位、调整被害人陈述的质证顺序等.

    被害人陈述证据质证程序诉讼角色

    学生权益保护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法制教育探赜

    梁伟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和保障学生权益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高等教育法为蓝本,重新审视高校学生权益保护工作,发现高校法治思维薄弱、法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底层教师和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基于此,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提出通过加强高校顶层设计法制化、建立健全综合监督机制和加速高校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设的发展路径.

    高等教育法制"四有好"教师权益保护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