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许渊冲"三美"理论来看林语堂《水调歌头》的译本

    韩富淑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辜正坤称:"宋词称得上是中国诗中最美的诗."《水调歌头》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北宋名词,情景交融,将哲理寓于绘景之中.其译本已受到广大海外读者的欢迎.本文旨在通过从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的意境美、语音美和形式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林语堂先生《水调歌头》的译本,笔者分析译诗中的"意美、音美、形美"的详细具体案例,以此分析今后的翻译作品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原诗词的艺术魅力,并希望通过自身分析为今后借助"三美"理论来研究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者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我国的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美论诗歌翻译林语堂《水调歌头》

    试析李清照前期词的自我体现

    黄汝华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词是对自我经历的完全展示.前期以轻盈妙丽明亮轻快的笔调,对自我心理进行淋漓尽致地抒写.在她的词作中为我们展示出一个极为真实的女性自我的心灵世界,表现出男性词人所无法摹拟的女性风格.她对自我的充分表现,创造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完美世界.本文就从这一体现试做浅要分析.

    李清照前期自我体现

    论《二十四诗品》中"疏野"一品的精神内涵

    赖斌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的一部诗歌理论专著,其中介绍并总结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歌美学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疏野"在蔚然大观的中国古典文学烟波浩海当中只是人踪罕至的一隅,似乎中国文论家对"疏野"一词绝少关照,亦无甚兴趣,只是匆匆略过,而司空图则是那为数不多的发现了"疏野"之美的文论家之一.当他惊异于"疏野"这朵生长于乡间僻壤的野花之时,慨叹随之产生,于是乎"疏野"成了《二十四诗品》当中的一品,在司空图的文学理论系统中"疏野"俨然成为了一个和"冲淡"、"清奇"并置的审美范畴.虽然"疏野"历来并不为文人墨客所重视,但"疏野"的背后却仍旧有着深厚的审美意蕴,故下文就"疏野"之意韵展开论述.

    疏野冲淡《二十四诗品》

    探讨《红楼梦》性格化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李雷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瑰宝,以封建社会为背景,展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从生活琐事、儿女情长中体现封建末世危机及封建礼教下的悲情之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与小说体裁类文学作品相似,其最突出的特点及最具有魅力的部分为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其塑造人物形象并非用语言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表、神态等特征,而是通过性格化、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形象特点,读起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文章以《红楼梦》中四个人物形象——贾政、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为例,探究《红楼梦》性格化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红楼梦》性格化语言描写人物形象意义

    试论《镜花缘》中的女权意识

    李荣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权利是社会进步的助力剂,在整个社会议题中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针对女性权利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镜花缘》是一部关心妇女问题的小说,本文着重选取了涉及女性权利的四大方面,分别是女性的身心健康、男女平等婚姻、女性教育以及男女平等社会地位,采用历史分析和文献法,详细阐述了此四方面并结合时代考察其流变,深入剖析了李汝珍的女权思想及其先进性,研究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镜花缘女性权利男女平等女权意识

    《孟子》的零代词分析

    李艳萍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零代词"是古汉语书面体系中一个常见的语法,它与"省略"不相同,是一个具有价值的语法现象.文章主要分析零代词在《孟子》中不同用法.

    《孟子》零代词人称代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天净沙·秋思》英译对比分析——以翁显良、许渊冲译本为例

    王丽姚丽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衍生的翻译理论,近年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对此理论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也不乏运用此理论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的学者.该文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个译本的特点,并分析在翻译生态环境下,译者如何进行适应和选择以及哪个译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更贴近原文.

    生态翻译学《天净沙•秋思》"三维"转换适应与选择

    浅析古典诗词中水文化的文学情怀

    王亚佳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尤其在古典诗词中,文人借助水抒发了多种思想和情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水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探析我国古典诗词中水文化的文学情怀,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古典诗词水文化文学情怀

    曲径通幽气韵生动——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浅论

    杨莹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元作为文学大家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达力,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即便千年之后仍鲜活地存在着.柳宗元就是运用自己文学上的非凡造诣和卓越技巧为我们勾画了一个鲜明的、纯粹的、美的、精致的山水世界.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像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简洁的线条轮廓之中蕴含着无限的精神气韵,本文试从形象性和灵动性两个层面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散文山水游记文学意境

    论唐传奇小说和诗歌的关系

    张红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传奇与诗歌之间天然存在着密不可分、互相依附的关系,诗歌与传奇的密切融合,使得小说颇具抒情性和意境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叙事性,使得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朝着现实性、世俗化的方向发展.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唐传奇诗歌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