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
青年与社会

雷邦怀

月刊

1006-9682

qnyshzzs@163.com

0871-4137076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青年与社会/Journal Young&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听说法与交际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艳梅
    218-21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听说法和交际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水平。

    口语教学听说法交际法

    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建议

    叶帆
    219-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所在学院的特殊性质出发,分析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艺术类英语定位思维方式交流教学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程喜荣
    22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为本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儒家思想就倡导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上,都倡导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实现一定的目标。在教育上,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向,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抵制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方法。文章就“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教学改革带来裨益。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孙乐
    22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将人的思想放在主位,时刻以人为中心,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其最大的能力及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院校教育的研究重点,是使高职院校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立校之本。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索

    秦爱萍
    22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新生入校以后所接触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它不仅是学生认识和适应高校生活的重要引导者,而且对于他们在高校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以后的发展道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使这门课更具吸引力,使学生真正乐于接受。笔者认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师生互动探索

    班主任情绪艺术案例分析

    包明顺
    224-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主任情绪对学生的情绪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文章旨在以一个学生的案例来浅谈班主任情绪艺术的运用。

    情绪艺术干预措施

    从志愿失灵理论研究高校志愿者组织的问题及对策--以秦皇岛市高校为例

    马鸣
    225-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志愿者是学校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的主要力量,所以高校志愿者组织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让高校志愿者组织更规范化、社会化、优质化,以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广大高校教导老师研究谈论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志愿失灵理论,以秦皇岛市高校为例,深刻探讨分析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合理性解决对策。

    志愿失灵理论高校志愿者组织问题及对策

    大学精神与高校档案建设研究

    陈海林
    226-226页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荣春熊丽娜
    227-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目的、内容的确定,日程、形式及方法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入学教育的效果。当前,国内高校针对新生教育的研究逐步加强,对新生教育的功能的认识越发深入,在具体工作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对策

    浅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新途径

    李鹏鸽
    22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塑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运用民族的优秀高雅文化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来建设和谐校园,以促建德育实效,通过校园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合一的共融教育,主课堂、辅课堂、社会实践共融的综合教育,宿舍文化、网络道德、党团组织的强化教育进而实现“思想育人”本真的德育教育实效。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