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庄建平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构建现代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需重点把握乡村自治、乡村法治、乡村德治体系的创新发展.立足乡村基层治理实践现状,乡村地区需从强化党建引领、转变治理观念、加强治理队伍建设、设计智慧治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现代化转型实践策略,并在党建引领下凝 聚多元力量,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以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

    《郑风·风雨》诗旨辨析

    郝苗杨延平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雨"、"鸡鸣"两种意象,可知《风雨》本为一首情诗,表现了女子与心上人重逢时的喜悦."君子"应为女子的心上人.与不得已,早期"情事说"最近《风雨》诗旨.

    郑风诗旨风雨鸡鸣情诗

    《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

    蒋金芳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特征.

    《宋诗钞》清初宋诗吴之振

    论郭平小说《广陵散》的声音叙事和细部修辞

    贺与诤杨鑫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小说家、琴史学者与古琴家多重身份的郭平,沉潜多年出版了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广陵散》.他对琴人命运、古琴流转、时代更迭的描摹不仅饱含着对"高山流水"知音精神的缅怀,也探讨了雅与俗、传统与现代、文化精英与商业资本等看似悖论式的命题.小说中,郭平将声音叙事与细部修辞相结合,使得小说具备了可视性和可听性特质.音乐性元素的融入也为文本内部的知识性内容、叙事节奏、嵌套结构等增添了丰厚的文人意趣和审美内涵.

    郭平《广陵散》声音叙事古琴小说细部修辞

    论赋集与类书功能的趋同性——兼论赋集对类书的学习

    辛梓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赋是适合分类辑录的文体.从《文选》赋以类相分开始,历代赋集编纂也多类分.部分赋集重选,学习《文选》赋编类以文附经;另一部分赋集则辑录求全、体量倍增,故亟需更圆融完备的体例.赋集与类书都"穷尽"文献知识,分类也多以物名类兼有"百科"特征,这使赋集趋同于类书.赋集学习类书,对类书编类整体迁移.类书的纂书体例集分类之大成,以文本自然之旨的观点编类,以天地综括万物,实现了纂书分类的文学"原道",适合与类书功能趋同、以赋体特点进行编类的求全赋集.

    赋集类书分类百科原道

    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及应对策略研究

    陈丽珠刘龙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传播,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正确、简洁的外宣译本不仅会准确无误传递国家形象,而且和促对外传播、文化交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反之,外宣翻译的误译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还直接产生不利国家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先阐明外宣误译的标准,再以景区、路标、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近三年外宣误译材料,从语言维度、语用维度、文化差异维度分析地方外宣误译,同时辅以跨文化视角对部分地方外宣翻译材料进行修改.旨在探究总结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为克服外宣误译提供应对策略.

    跨文化视角外宣翻译误译解决策略

    衔接连贯理论与语篇翻译研究的新视点

    吴其佑王冠人王琪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衔接连贯理论与语篇翻译关系密切.衔接理论与连贯理论采取不同的理论视点、从不同侧面指导翻译实践.诸多流派翻译理论也从不同侧面讨论"衔接与连贯"的问题,但是在语境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语言合作方面,"衔接连贯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语言发展中的语境、多模态翻译、机器翻译、社交媒体和网络文本翻译以及特定领域翻译任务的挑战,通过文化语境的差异性、自然语言处理的局限性和语言合作方面等完善解决.

    衔接理论连贯理论语篇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青铜葵花》副语言翻译研究

    秦静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曹文轩代表作《青铜葵花》及汪海岚英译本为语料,并参照英文原创小说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的文本和电影字幕,构建类比加平行的小型综合语料库,从副语言中的动作和神态两个角度分析英译本对主人公青铜的刻画.依次考察高频次搭配动作、高强度搭配动作和"哭""笑"两种神态的翻译.研究发现,英译本选词简单,语言精炼,充分切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成功重塑了青铜人物形象,但单一依赖纸质媒体使其海外传播度不尽人意.

    基于语料库青铜副语言翻译

    论维米尔绘画中的静物及其主题建构

    张峰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米尔的静物绘画作品静谧、清新、宁静,以画面中的具象元素暗示主题.本文通过对维米尔画中静物的图像分析,研究静物种类与社会、经济、人物身份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寻维米尔在静物形式上对表现内容的精心安排,从而解析画面静物的抽象语言及具体动态的内涵,最终综合看待维米尔画中静物对主题的建构.

    维米尔静物绘画主题

    刘天石改编钢琴作品《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演奏分析

    魏鹂娆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天石创作的《娱乐升平》和《雨打芭蕉》两首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采用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旋律,作品中赋予了岭南音乐独特的音调和韵味,充分展示了他对岭南音乐传统的尊重和对现代钢琴技巧的精通.两首作品将岭南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元素融为一体,让岭南风格钢琴曲具有更广泛的音乐语言.这些曲目不仅代表了当地文化,还为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更容易为观众理解和欣赏.

    刘天石《娱乐升平》《雨打芭蕉》岭南风格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