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

杜桂萍

双月刊

1000-7504

qiushixuekan@163.com

0451-86608815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求是学刊/Journal Seeking Trut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该刊一贯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人文特色,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强化专业性学报的学术特色,注重学术品位的提升,并将品牌意识和学术特色作为第一追求,通过主编和编辑的主体意识以重点栏目的设置实现学术刊物的办刊特色,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城市层面的研究

    盛斌吕美静朱鹏洲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使用2005-2021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如何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流通效率、深化专业化分工以及强化城市网络效应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同时"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促进了统一大市场整合;数字经济的市场整合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数字化水平以及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存在长期效应和边际效应递增趋势以及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流通效率专业化分工城市网络效应

    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的反思

    张笑夷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东剧变后,作为20世纪思想家群体重要成员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将共同体的道德精神与每个人的道德个性生成视为人类与人自身的激进需要和整体社会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倡导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通过分析现代性的悖论及其道德后果,揭示现代性的理性化逻辑及其道德危机的社会生产,他们提出以良知和责任构建道德自我,不断培育和生成道德个体和伦理共同体,从实践上使现代性合法化.他们的理论还是一种现代性理论,以真正实现现代性的本质和价值为旨归,其中贯穿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式的道德愿景和人道主义,因而可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化.不过,我们显然不应该期待他们的现代性伦理批判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提供完整而切近的解释.如何从马克思的学说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思想遗产出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世界历史和革命实践,依然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性伦理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齐格蒙特·鲍曼阿格妮丝·赫勒

    现代性体验与个体的存在选择——基于赫勒的存在选择理论

    王海萍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对现代个体的悖论式的、偶然性的现代性体验和生存困境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明确偶然性是悖论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将偶然性作为其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预设;另一方面,又借助存在选择理论为现代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异化状态提出做"好人"和"好公民"的建设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现代性体验悖论性偶然性存在选择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否定性概念的"公民不服从"——哈贝马斯的公民不服从思想

    王凤才彭海龙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民不服从"守护的是共同生活的底线,而非某种积极向往,因而是否定的.它不是法律体系的局部性要素,而是法律体系否定地自我指涉的悖论性结构;它与多数原则之间的张力并非源于政治决策形式上的逻辑矛盾,而是源于不同生活形式的实质对抗.法律体系与政治系统的自我革新无法消解公民不服从带来的疑难,二者共谋的权力内在循环机制也无济于事.事实上,法律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产生于社会交往,对交往权力的捍卫是哈贝马斯化解合法性危机、消解公民不服从问题的关键.这一关注社会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的思想突破了实证科学范式的限制,推进了公民不服从问题的研究深度,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暗含的无政府主义要素仍处于自相矛盾之中,无主体的匿名交往则将使其丧失社会斗争维度.

    哈贝马斯公民不服从合法律性合法性危机交往权力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观念复兴"的四条进路及其批判

    谢昌飞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西方激进左翼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就是"共产主义观念的复兴",主要体现出四条思想进路,即把共产主义视为柏拉图式先在性理念和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理念的理念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反对现实矛盾的社会对抗运动的现实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阶段中所凸显的共同性趋势的内在化倾向;把共产主义视为以审美变革为基础的感性化倾向.这四种进路一方面体现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学者在新条件下寻求新的革命主体和革命策略的尝试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考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的曲解和误解.总结、反思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观念复兴中的趋向,以唯物史观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其展开批判,能够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更好认识共产主义提供一定的思想启示.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共产主义观念复兴四条进路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研究

    斯丽娟王超群
    6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承载数据要素的重要工具和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力支撑,势必会引起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样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村内部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背景,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使用鸿沟和接入鸿沟进一步考察了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通过促进低收入群体非农就业、提高农业效率、改善人力资本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接入鸿沟,收入相对剥夺程度较高、以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纯农业型职业的农村居民受到的减缓作用更大.文章结论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数字基础设施收入不平等"宽带中国"数字鸿沟共同富裕

    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生态化转型

    谭玉松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而这离不开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这一现实背景,选取城市样本数据定量检验人工智能影响产业生态化转型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且这一正向促进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人工智能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相较于老工业基地与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人工智能对非老工业基地与低行政级别城市产业生态化转型促进作用更强;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引致新兴环保型产业扩张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且市场化改革在人工智能环保效应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化绿色创新市场环境

    论合同违背公序良俗——以《合同编解释》第17条为中心

    王利明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同编解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民法典》第153条关于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由于公序良俗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有具体针对性,因此《合同编解释》第17条要求应优先适用《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关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的规定.由于公序良俗作为不确定概念需要类型化,该条将违背公序良俗行为进行类型化处理,并进一步采取了动态系统论的方法,为法院认定公序良俗提供指引,有利于统一裁判规则,保障交易当事人的合理预期,维护意思自治.由于公序良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依据该条规定,应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序良俗适用中的价值判断,以核心价值观统一公序良俗的适用标准.

    违背公序良俗类型化动态系统论核心价值观

    定金类型识别与定金规则的具体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第67条和第68条解读

    杨立新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违约责任一章只规定了违约定金,没有规定其他类型的定金.《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确认,定金还包括立约定金、成约定金和解约定金,具有不同的法律调整功能,需确认它们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对于定金的识别,不论约定的是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只要没有适用定金罚则的约定,都不是定金.对于定金类型的识别,交付了定金但没有约定定金类型或者约定不明的,推定为违约定金.对定金罚则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民法典》第587条规定处理;一方根本违约,对方轻微违约的,不影响定金罚则的适用;部分违约,只要不构成根本违约,可以请求按比例适用定金罚则.不可抗力构成不履行债务适用定金罚则的正当抗辩.

    违约定金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解约定金司法解释解读

    区块链电子送达的实践困境与应对

    谢登科周鸿飞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在司法活动中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是电子送达.但是,当前我国司法机关仅是将区块链作为电子送达文书的存证平台,并未将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全然发挥.为了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电子送达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摒弃既往电子送达对中心化实体信任担保的依赖,还有必要对现有电子送达证明角度进行转变.从信任层面出发,明确以区块链为送达媒介,以其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技术为电子送达提供信任支持.从证明层面出发,明确诉讼文书以区块形式进行"链"式送达,以区块链时间戳技术为电子送达的发生和生效提供记录证明,在送达证明上实现从结果到过程的角度转变.

    区块链电子送达技术信任送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