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

杜桂萍

双月刊

1000-7504

qiushixuekan@163.com

0451-86608815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求是学刊/Journal Seeking Trut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该刊一贯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人文特色,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强化专业性学报的学术特色,注重学术品位的提升,并将品牌意识和学术特色作为第一追求,通过主编和编辑的主体意识以重点栏目的设置实现学术刊物的办刊特色,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政复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用论析

    马迅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复议坚持矛盾纠纷化解的问题导向,寻求权力运行监督的常态长效,充当政府改革创新的示范纽带,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表达,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主要围绕构筑科学统一的复议体制、秉承高效便民的复议宗旨和健全有错必纠的复议监督三个维度,改进或创设了一系列制度举措,增强了行政复议回应法治政府建设现实需求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保障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切实有效实施,需要从廓清其功能定位、延展监督质效和释放治理潜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完善富有中国特色的内生监督型法治政府建设模式.

    行政复议法治政府规范表达监督质效诉源治理

    论数字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风险体系化治理

    赵精武周瑞珏
    1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社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一些超出社会预期的新型社会问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法学研究逐渐无法在传统理论范式中有效回应这些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释放了数据的经济价值后,传统法学研究逐渐开始向数字法学研究转型.不过,在转型过程中,数字法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范式频繁遭受质疑,被认为脱离法学学科固有的研究体系.但从数字法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该类研究始终是以法律关系为重心,技术原理等跨学科知识要素不过是研究过程所必要的论据,这也是数字社会治理问题所固有的特性.并且,在现行数字法治体系趋于完善的背景下,数字法学研究范式也从最初的个体性风险预防转向风险的体系化治理,并借由分级分类治理、全生命周期治理以及协同治理理论等基础研究范式,完成数字法治体系内的规则衔接和义务协同.

    数字法学风险治理技术安全风险人工智能

    中国传统"道-艺"观论要

    韩文革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道-艺"观对中国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艺"二元结构中去认识和处理艺术问题,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道-艺"观既丰富又立体,其中,"道器"论是对本体(本原之道)与实在(艺术之象)之隐显关系的总体归纳;"道贯"论是对艺术创造中"一"与"多"关系的辩证提摄;"载道"论确立了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学"道主而艺从"的文艺认知格局;"同道"论主要涉及文化原型和艺术同构内秘之诠解;"乐道"论表征着中国古代艺术对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之合一的高度提倡.全面了解中国传统"道-艺"观,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和超越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艺术"道-艺"观民族性

    "回首"的诗学:杜诗中的"回首"事象及诗境建构

    刘晓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首"是兼具动态感和叙事性的诗歌事象.在诗歌史脉络中,杜甫在继承唐前诗歌将"回首"用于离别、恋阙语境的抒情传统的同时,对其诗意内涵和诗境塑造作出开拓性贡献.杜甫将"回首"事象纳入"事切""理切"的事态组合中,营造了多样化的恋阙事境,从而使"回首长安"的恋阙情结被拓展为对国家、时代饱含理性的思索和审视.杜甫充分发掘了"回首"事象所蕴含的时空交互特质,赋予"回首"以时间意义,将个人与国家的记忆绾结起来,使"回首"由表行为动作的事象演变为带有时间性的回忆过程.杜甫对"回首"诗境的塑造,典型地体现了"篇终接混茫"的诗歌气象,构成其"老儒""腐儒"形象的角色要素.

    杜甫"回首"恋阙回忆腐儒

    "理念"与"理想"的张力:论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观念

    孙云霏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念"与"理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本雅明既注重这两个概念的传统,又对其予以创造性发展.它们在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文本《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与《评歌德的<亲合力>》中形成张力.浪漫派以"理念"为核心;歌德则以"理想"为核心.浪漫派以"反思"为方法;歌德则以"直观"为方法.浪漫派针对形式,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本身的显现之一,批评从单一作品入手展开艺术自身的反思,进而通向艺术理念;歌德则针对内容,认为艺术的纯粹内容或艺术理想即自然,但它无法完全表象于单一作品,只能在表象的中断处揭示.因此,对浪漫派来说批评是可能的,但对歌德来说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内容的二分,本雅明在之后的艺术批评中发展出更为成熟的"寄喻批评".

    本雅明艺术批评理念理想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