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江西2015-2023年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地面逐小时观测资料、地闪资料以及天气雷达资料,给出了江西雷暴大风的总体时空分布特征,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雷暴大风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雷暴大风集中出现在春夏季,雷暴大风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南北差异,表现为江西中北部春季雷暴大风发生的频数仅略多于夏季,而江西南部夏季雷暴大风发生的频数超过春季的2倍.雷暴大风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其发生最密集时段为14-20时(北京时),江西中北部傍晚至夜间雷暴大风发生频率远高于江西南部.江西雷暴大风发生前的热力、动力和水汽特征存在显著时空差异.在同一季节江西中北部的动力作用总体强于江西南部,而南部热力和水汽作用要强于中北部;夏季热力和水汽作用强于春季,春季动力作用强于夏季;不同时段雷暴大风发生所需要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有差异,但均在不稳定层结环境中,午后雷暴大风多发生在较小垂直风切变环境中,而深夜时段则多发生在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此外白天上干下湿结构比夜间显著.因此,按季节分区域、分时段设定环境参数阈值,对于雷暴大风预报预警的指导意义更大.江西中北部春季当0~6 km垂直风切变(Shear6)分布于30~33 m·s-1,即使最佳对流有效位能(MUCAPE)仅介于0~500 J·kg-1和大气可降水量(PW)介于43~48 mm,仍要警惕雷暴大风的发生.夏季预报雷暴大风时需关注MUCAPE和PW,尤其江西南部雷暴大风更集中发生在很弱的中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当PW>60 mm、MUCAPE>1500 J·kg-1时,即使Shear6分布在5~8 m·s-1,仍需考虑雷暴大风的发生.任何区域在不同季节,PW的增加对雷暴大风的发生都很重要,需重点关注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