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王启万

季刊

1006-009X

qxswhybjb@sina.com

0431-85515135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1号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Journal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面向行业、服务科研、反映心声、关注世界。”读者对象:大学、科研院所、部队、民航、环保、监测、检测中心、气象、水文、海洋、电子、计算机、通讯等行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距平行跑道能见度仪器互为备份可行性分析

    苏秋波谢英伟
    38-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近距离平行跑道能见度传感器数据的备份问题,文章通过配对t检验法对近距平行跑道能见度测量仪器互为备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相应位置的跑道视程,能见度传感器可互为备份,而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相应位置的气象光学视程,能见度传感器不可互为备份.研究结果可为航空气象工作提供支持.

    近距离平行跑道跑道视程气象光学视程t检验

    江西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分析

    付佳丽胡皓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中江西省93套国家级新型 自动气象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观测数据,提出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评估方法,统计分析了数据到报率和设备稳定运行率等量化指标,并对故障类型及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观测要素不全对运行效能影响最大.对设备故障类型及原因的分析为提高设备故障修复时效、提升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提供了 一定的支撑.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DZZ型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影响因素自动站故障

    北京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郝睿夏芸洁孟磊方冬青...
    45-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北京黑碳气溶胶的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文章利用北京市观象台黑碳仪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资料及环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黑碳质量浓度呈现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的变化特点,同时黑碳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呈现夜间高、日间低的变化趋势.黑碳气溶胶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到的偏南方向污染的影响大于偏北方向,主要的潜在源区包括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及北京南部.

    黑碳变化特征污染传输来源分析

    10米风杆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王亚静刘冲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是气象观测要素之一,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观测规范要求,需要测量10 m高度处的风速风向,因此在地面自动气象站中,10米风杆是常用的安装部件.文章在对原10米风杆现场测试失效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优化设计及系统设计等方法,从基础结构、杆体结构、材质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风杆进行受力和变形量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

    10米风杆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

    鹰潭2023年7月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李密刘懿枢杨洁
    53-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鹰潭短时强降水天气预报工作,文章从强降水实况、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 2023年7月鹰潭市4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得出:鹰潭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夜间,降水局地性强、时间长、强度大,往往造成一地或多地强降水;鹰潭处台风外围,低层辐合、高空辐散,水汽条件好,空气层结极不稳定并伴有强大的不稳定能量;强降水区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12 kg/m2以上,强反射率因子呈直上、直下的垂直结构,回波中心强度可达55 dBZ或以上,45 dBZ回波顶高在7 km~11 km,有辐合型速度;当有大范围45 dBZ以上强回波影响时,容易出现强降水;强降水区为气旋式环流并伴有显著的风向、风速辐合.研究结果为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鹰潭短时强降水小时平均回波图回波特征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和闪电特征分析

    张丹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乌兰察布市2021-07-05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以及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特征和闪电特征,为本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闪电特征

    1981-2020年北京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龙斌王璐孟磊姜涛...
    60-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收集1981-2020年北京地区20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地面观测数据,并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平原站和5个山区站,采用线性拟合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全部站点、山区站及平原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各个季节的年平均气温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研究近40年北京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气温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北京气温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变化特征

    南昌地区雷击事件气候统计与天气分析

    刘东育段和平尹哲强裕君...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南昌地区雷电天气,减少雷击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使用南昌市2000-2022年历史雷击事件资料进行气候统计与天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2年南昌地区雷击事件共出现96次,雷击事件的年、月、日变化均为"单峰"型;500 hPa高空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等天气系统是产生雷击事件的重要天气系统,中层干舌与低层湿区的交汇处最易产生雷击事件;雷击事件的10 min闪电频次与45 dBZ雷达回波强度相关性较好,闪电密集发生在≥45 dBZ回波中.研究结果为南昌地区雷击事件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南昌地区雷击事件闪电与45dBZ回波相关

    抚州"5.5"特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

    董玲郑劲光刘杰
    68-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特大暴雨的预报预警工作,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等,对2023-05-05-2023-05-06江西省抚州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200 hPa急流辐散区,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巴尔喀什湖切断低涡内分裂小槽东移为特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静止锋、中尺度辐合中心是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西南低涡稳定少动,东部850和925 hPa有低空和超低空西南风急流稳定维持,是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关键因素;赣东地区850 hPa比湿达15 g/kg,假相当位温达346 K,平均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中心值达1 250 J/kg,为此次特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由多个对流云团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造成的,武夷山西麓迎风坡地形对暴雨增幅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江西抚州特大暴雨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特大暴雨环境条件成因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

    招远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樊献政张娟杨金玲张翠英...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招远市1961-2021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整编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法,分析了招远地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变化特征及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61年招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0.24 ℃;降水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每10年下降0.3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63.1 h;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 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1975和1971年,年降水量突变较为频繁.研究结果为招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持.

    气候变化特征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