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王启万

季刊

1006-009X

qxswhybjb@sina.com

0431-85515135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1号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Journal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面向行业、服务科研、反映心声、关注世界。”读者对象:大学、科研院所、部队、民航、环保、监测、检测中心、气象、水文、海洋、电子、计算机、通讯等行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激光雷达低空风切变监测的逐点滑动分析

    朱崔莹禹智斌范甜李肖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激光测风雷达低空风切变识别率不高的现状,文章利用陕西榆林机场激光测风雷达的数据产品,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引入风切变强度因子构建滑动分析方法,使得低空风切变被有效识别.利用沙尘天气、持续大风天气和日变化天气下的风切变过程,结合航空器风切变报告、机场自动观测站气象报文,对下滑道上顶风和侧风廓线的风速进行逐点滑动判别与风切变强度识别,验证滑动分析方法的可用性与有效性.3个不同天气背景下的举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逐点滑动分析,可判断下滑道上风切变强度因子最大值对应的高度位置与机组报告的风切变发生高度相吻合;风切变发生时,下滑道上侧风的时空变化明显大于顶风;在同一高度上,风速在短时间内存在较强的波动是造成风切变的原因之一.

    测风激光雷达低空风切变逐点滑动强度因子

    无人机气象探测用温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测试方法研究与性能分析

    颜平江姜明史静李宛桐...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无人机搭载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性能,采用恒温恒湿箱与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组合方式对5种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了响应时间测试方法的研究,同时对5种不同型号传感器的时间响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恒温恒湿箱与高精度数字多用表的组合方式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响应时间测试是可行的,测试的温度传感器应该采用从环境投入箱子的方式;温度传感器封装形式越简便响应特效越好;温度传感器置入百叶箱对响应时间常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无人机气象探测中应避免将温度传感器置入百叶箱中使用.研究结果对无人机气象探空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无人机气象探测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恒温恒湿箱

    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降水产品评估与分析

    张骞宫玉辛孙伟佳魏海文...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发挥双偏振天气雷达中一小时降水产品对下一时次降水预报的指导性作用,文章匹配分析山东省2020年94次降水过程的2 091个整点时次的一小时降水产品与自动气象站一小时降水量,以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为真值,发现一小时降水产品存在较明显的误差.一小时降水产品远距离的小雨估测准确性较低,对近距离局地强对流降水估测准确性较差,存在明显的空报现象.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有高空风速及风向使降水落区具有不确定性、降水估测算法没有经过本地化处理以及晴空回波与弱降水回波非常相似.因此,降水估测产品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双偏振雷达一小时降水产品误差高空风晴空回波评估

    铜鼓及上游地区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张王鹏程成廖满庭李正陈...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展铜鼓县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工作,文章利用铜鼓县、平江县和浏阳市雨量资料、流域地形资料、天气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3-2022年铜鼓、平江、浏阳在大暴雨事件中的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铜鼓共出现大暴雨日10次,平江出现7次,浏阳出现4次;21次大暴雨中降水量≥30 mm/h的短时强降水有14次,几乎每次大暴雨都会出现降水量≥20 mm/h的短时强降水;500 hPa低槽、200 hPa出流区、85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辐合线有利于形成铜鼓及上游地区的大暴雨天气;铜鼓及上游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絮状回波带(团)和絮状回波带中的短带回波两种;短时强降水回波的垂直结构主要特征为45 dBZ回波顶高为5 km~7 km,回波呈"直上直下"结构.研究结果为铜鼓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铜鼓大暴雨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

    基于CINRAD/CC在线自动标定数据的雷达探测精度提升方法的研究

    高原孙志于黄晓李建勇...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双偏振)两部天气雷达的在线自动标定数据,通过统计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合格率及不合格数据的数量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查找雷达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吉林白山和云南西双版纳(双偏振)两部天气雷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数据缺测、超限等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后,标定数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有效提升了雷达的探测精度.

    在线自动标定相位噪声稳定性

    2013-2023年铜鼓雨雪天气回波特征分析

    李正陈廖满庭张王鹏刘娟...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铜鼓县冬季雨雪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文章使用铜鼓地面资料、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铜鼓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7-2023年,铜鼓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到雪深≥0.1 cm 的频次有 62 次,≥1.0 cm 的有 18 次,其中 2022-02-22T20:00/2022-02-23T08:00 降雪深度最大,为24 cm;铜鼓降雪天气系统有500 hPa槽前,200 hPa出流区,700 hPa或850 hPa有切变线,850 hPa有西南急流和东风气流;铜鼓雨雪天气雷达拼图典型特征是回波强度最大为35 dBZ,一般在25 dBZ左右;回波结构均匀,呈东北—西南走向条带状结构;铜鼓降雪的回波顶高都在3 km~5 km,回波强度在15~30 dBZ.研究结果为铜鼓雨雪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铜鼓雨雪天气天气系统回波特征

    广西一次持续性强降水的机理特征分析

    李华实黄菲朱鹏程罗小莉...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9年7月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CMWFERA5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SRTM 250 m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一次低涡(切变)引起的持续性强降水进行了成因和机理特征探究.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冷空气南下受桂北地形阻挡并与暖湿空气交绥引起锋生和旺盛对流,水汽源源不断向桂北输送和辐合,较强锋生起始高度较高且不深厚,但在中低层存在一定的干冷空气侵入,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度,进一步激发强锋生和对流;随着地面冷空气的补充,强锋生高度更低、强度更强,表征更高效率的暖云降水,指示极端 日降水的发生.锋生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指示降水强度变化,能为强降水预报提供有意义的着眼点.

    持续性强降水地形水汽辐合锋生结构暖云降水

    都匀雷达ROSE 2.0产品在2022年4月24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应用分析

    罗红龚雪鹏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和都匀雷达探测资料,在应用雷达探测软件ROSE 2.0产品的基础上,分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2-04-24傍晚到夜间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结果表明,ROSE 2.0产品能识别出冰雹和大风;雷达探测的小时降水量偏弱,主要是受Z-I关系及黔南西面螺丝壳山脉遮挡影响;ROSE 2.0产品报警功能对小冰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对促进雷达产品在黔南的广泛应用有积极作用,ROSE 2.0产品识别的特征量可为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提前预警提供参考.

    雷达特征分析冰雹小时强降水

    基于2021年两次重要台风过程的舟山市定海区城北水库溢洪预报方法研究

    邱璟怡朱丹丹张鑫邵思学...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21年影响舟山的两次重要台风过程,将面雨量、定海国家基本气象站降雨量和城北水库周边自动气象站降雨量作为水库降雨量值,分析了城北水库溢洪前的蓄水量和溢洪后的溢洪量.研究得出,2021年影响舟山的两次重要台风过程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将定海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降水量作为主要参考数据,有较明显的实际应用优势;每1 mm降水量可以造成城北水库约5 000 m3的水库溢洪量/水库蓄水量.研究得出的预报方程可为定海区城北水库溢洪时间、溢洪量等要素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台风降水溢洪规律水库运用

    2019-2020年肇庆地区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李辰俊张凯涛房文彬周海龙...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广东省肇庆地区2019-2020年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观测的雨滴谱资料,将该时段内依据天气条件划分的3种类型暴雨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和SL3-1型雨量传感器测得的过程雨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关系,3种类型共8次暴雨过程雨量中,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测得的累计雨量比国家站SL3-1型雨量传感器实测累计雨量偏小;在小时雨量对比中,当降雨量较小时,偶有少部分时段会出现SL3-1型雨量传感器测得的小时雨量略偏大;从雨滴谱5种特征直径上分析,3种类型暴雨过程雨滴粒子算术平均直径、峰值直径、粒子直径中值、粒子最大直径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值以热带气旋型暴雨最小,粒子中值直径、峰值直径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以西风带型暴雨最大,西南季风型次之,热带气旋型最小.肇庆地区暴雨过程中主要以直径D<1.0 mm的小雨滴居多,在雨强贡献方面1.0mm≤D<3.0mm时,雨强对总雨强的贡献最大,贡献率高达83.89%,但粒子数浓度占比只有37.48%;速度谱上3种类型暴雨过程中雨滴下落速度和直径的频率散点分布较符合经验曲线.

    暴雨雨滴谱广东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