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王启万

季刊

1006-009X

qxswhybjb@sina.com

0431-85515135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1号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Journal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面向行业、服务科研、反映心声、关注世界。”读者对象:大学、科研院所、部队、民航、环保、监测、检测中心、气象、水文、海洋、电子、计算机、通讯等行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鲁南地区1981-2021年地温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崔云鹏胡园春陈立峰邢丽珠...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鲁南地区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0~320 cm层地温和气温数据,分析出该地区1981-2021年0~320 cm层地温年、季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通过线性倾向率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探索鲁南地区地温分布特征.研究得出鲁南地区各层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升温特征最为明显;40 cm和80 cm层地温分别在2015年和2013年呈突变性增长状态;各层地温具有明显的20~25年时间尺度周期变化,且各层地温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各自的第二周期变化和第三周期变化;从地理角度分析,鲁南地温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状态,由薛城、微山等地依次向东北、西北方向递减;各季浅层地温与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4以上,80 cm和320 cm层地温秋季与平均气温相关系数未通过0.05显著检验.

    鲁南地区地温变化特征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ArcGIS

    湖州"2022-06-24"梅雨期暴雨过程分析

    向华吴彬奚雷周雪婧...
    85-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双偏振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22非典型梅雨年湖州一次较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对流性雷雨大风阶段雷达表现为飑线和大雨滴、高浓度特征,稳定性降水阶段雷达表现为小雨滴和低浓度特征;副高的强度减弱缓慢,切变线和700 hPa急流长时间在区域内维持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强降水数值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向南偏移.需要关注最新预报调整及物理量的变化并合理订正,加强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

    暴雨梅雨双偏振

    安徽地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

    杨春明陈晓伟朱浩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基于安徽省2010-2020年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及马鞍山市1998-2022年雷电灾情统计资料,采用闪电密度(强度)计算模型,分析地闪活动频次、密度(强度)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研究得出:地闪活动是雷电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马鞍山地闪密度为0.04~1.50次/(km2·a-1),地闪强度为0.50~0.71 kA/(m2·a-1),地闪密度(强度)较大的地区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实施农村建(构)筑物内外防雷系统改造、雷电区域拦截、电气设备浪涌保护等综合雷电防御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结果以期为农村防灾减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致灾因子

    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低空风切变成因分析

    马利柱
    94-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2019-2023年低空风切变 日的天气环流形势及机场地面风与850 hPa之间的风矢差异,得出结论:83%的风切变出现在500 hPa冷涡底部槽线附近,17%的风切变出现在500 hPa高空槽线附近,总体在"南高北低"的气压场形势下产生;地面图上83%的风切变在高低压之间大气压梯度区内,17%的风切变出现地面均压场;不同的地面形势场造成地面风向或风速与850 hPa层风向或风速有较大差值时,航班在下降高度或上升高度容易遭遇低空风切变.

    低空风切变环流形势850hPa和地面风矢

    2023年5月4-5日铜鼓大暴雨天气分析

    陈凫廖满庭张王鹏李正陈...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铜鼓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文章使用江西省气象资料查询系统和铜鼓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数据、MICAPS平台、江西雷达拼图平台和宜春SA雷达基数据反演PUP产品等资料,对2023-05-04-2023-05-05铜鼓县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鼓大暴雨过程中,铜鼓国家基本气象站降雨量为152.7 mm/12 h,赣西北和赣东北为两个暴雨区;铜鼓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中,2 min平均风速和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均较小;在两次短时强降水出现前,2 min平均风速和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都有一个峰值;气温、水汽压变化较小;本站气压在短时强降水发生前有个升压过程,在短时强降水结束后有个降压过程;短时强降水高峰期不是闪电频次最密集时段;铜鼓大暴雨的天气系统在100 hPa高度上有明显出流区、500 hPa低槽、850 hPa切变(低涡)和西南急流、地面西南倒槽,在倒槽中江西北部存在辐合线;铜鼓回波特征为絮状回波团和回波短带;45 dBZ强回波面积≥100 km2,强盛时强回波面积为457 km2和650 km2;强降水回波45 dBZ回波顶高度在7 km~8 km,比低质心强降水的回波顶偏高1 km~2 km.研究结果为监测预警铜鼓飑线天气提供了分析依据.

    铜鼓大暴雨天气形势回波特征

    物联网技术在海上风电防雷检测平台开发与实现研究

    郑伟民杨丁甲王萌萌陈志威...
    101-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环境效益.然而,雷电对海上风电系统的影响成为制约海上风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雷电引发的潜在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实现海上风电防雷检测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探索了物联网技术在海上风电防雷检测平台中的应用,通过对雷电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警,为海上风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物联网海上风电防雷检测

    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中气象光学视程与跑道视程的相关性分析

    鲁正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中的气象光学视程(MOR)与跑道视程(RVR)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使用阿拉德定律和柯西密德定律对不同时间段的MOR与RVR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在白天时段,MOR与RVR大致相同,在夜晚时段对采用阿拉德定律计算出的RVR估值进行报告;在下午至黄昏时段,同时使用阿拉德定律和柯西密德定律计算,选用较高的值作为RVR估值,并检验数据的延续性.研究结果可以为RVR估算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和解决方案,为飞机的飞行安全、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管制人员的保障工作等提供更有效和更精准的参照.

    气象自动观测系统MORRVR

    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设计与分析

    冯旭哲陈建云李献斌瞿智...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海洋反射信号遥感技术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用以对GNSS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进行接收.多普勒延迟映射结构是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采用直射信号通道闭环、反射信号通道开环的方式,反射信号通道利用直射信号通道获得的扩频码和多普勒频率,在半个C/A码片时间内进行相关积分,得到反射信号的相关峰波形.由于海面反射的GNSS信号是多个不同反射信号的集合,合成码的相关波形和直射信号不同,其位置和形状包含了海洋学参数信息,通过此相关函数波形即可解算出海面风场信息.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技术可以为海洋环境监测、基础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GNSS反射信号海面风场反演多普勒延迟映射海洋环境监测

    基于民航通信网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异地传输显示方案

    田方谭天燕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甘肃空管分局进近管制室终端引入嘉峪关机场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文章介绍了三层路由器、串口服务器等网络通信设备的专用配置,展示了主导能见度、天气现象、云高云量云状、实况报文等特殊气象数据同步传输过程中在自观系统服务器数据格式中的修改,以及针对管制服务过程中特殊显示需求的配置.数据的成功引入对未来中国西北辖区民航事业的统一规划和全面部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三层路由器串口服务器数据格式特殊显示

    基于自组网的气象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张新文曹永港林冠英许铭彬...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气象监测系统的快速组网和传感器即插即用能力,文章结合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组网的气象监测系统.该系统搭载了数据采集控制与融合软件,能够通过配置方式兼容不同传感器的输出格式和数据解析协议,可使气象传感器以软件配置的方式接入监测系统.基于广东某码头工程建设项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获取率高,新增和扩展监测节点时减少了软硬件设计变更,具有组网部署快速和扩展性好的优点,可推广应用到其他无人值守环境监测平台.

    气象监测系统自组网数据采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