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李景新

双月刊

1008-6722

qzuXBWK@163.com或qzuXBLK@163.com

18976328114

572022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路1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琼州学院学报》(原琼州大学学报)于1994年创刊,1998年底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并于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6-1071/G4;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号:ISSN1008-6722;《琼州学院学报》是国内统一发行的高校学报类期刊,是海南省琼南地区唯一的以教育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刊物(双月刊、汉文),是进行各学科理论探索的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的科研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海历史研究的境遇与情怀(五)

    郭渊
    1-2页

    鲍应中的海疆治理实践

    王泽政刘永连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民国时期,我国深受周边日本等渔业强国侵渔,有志之士积极探寻加强海疆治理的道路。其中,广东省建设厅水产股主任鲍应中立足时代背景,发挥所学,结合粤省渔业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大量措施,如引进拖网渔业、推进废除鱼行制度、积极建设渔民学校等。鲍应中从发展渔业生产力、改造渔业生产关系和鼓励渔业教育等方面,致力振兴粤省渔业,巩固南海海疆主权。

    鲍应中民国时期海洋资源开发主权维护

    近代奉粤之间的海上贸易——以太古航运牛庄—汕头贸易线为例

    屈海龙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奉粤贸易,以牛庄—汕头间的豆饼、白糖贸易最具特色。奉省丰富的大豆、豆饼资源作为甘蔗肥料,通过太古航运运至岭南,即所谓北豆南运。货轮送达汕头港后,再将岭南丰富的白糖及其他生产、生活物品,运送至以牛庄为贸易核心的奉省和东北其他地区,即所谓南糖北运。一南一北的奉粤贸易,加强了奉粤两省间的经济、文化与物质交流。

    奉粤贸易太古洋行豆饼贸易线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更路簿中的渔民习用地名

    马雪周文德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具有丰富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形成、发展、传播和存废等过程,既映射了早期海南渔民群体与自然的博弈,又展示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地名的分类构成来看,早期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极大地受制于南海自然环境,同时渔民群体的航海经验、技术、社会文化和观念也在习用地名的形成中留有痕迹。伴随着更路簿的地域扩展、代际传递以及过渡性技术的使用,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渔民习用地名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准。而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技术的渗透和国内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又使渔民习用地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废与变更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文化生态学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

    新中国南海主权教育图书的编撰历程、特色及价值

    谢林秀温小平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南海主权教育图书出版历程经历了萌芽与起步、调整与优化、创新与发展、丰富与繁荣4个阶段,出版了与南海相关的图书上千种,极大丰富了南海主权教育事业。南海主权教育图书编撰体现出增进知识、点燃情感、厚植意志、强化行动等现实导向,引导民众关心南海、认识南海、经略南海,有效增强了国民南海海洋意识,维护了我国南海海洋权益,改变了国际社会的认知态度,推动了南海维权证据链建设。

    南海主权教育图书海洋意识海洋权益南海维权

    东坡研究的多元开拓和深入掘进

    李景新
    37-38页

    "三苏"的编辑生涯及编辑思想

    张花氏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苏"留下了极其富厚且高质量的文化遗产,这与"三苏"接踵赓续、始终如一的编辑生涯有密切的关系。"三苏"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为:所编辑出版的作品要"归合于大道";编辑工作应纳入国家常态化管理;创作与编辑是编辑工作一体之两翼;编辑应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储备;为确保出版的效率,要根据时间、精力和专长,在创作和编辑上合作、分工;提出国家要对涉及政治、军事和历史等重大出版领域进行扶持、引领和主导等。

    "三苏"编辑思想出版管理编辑素养

    苏轼的赏石审美观念

    周利美吴壁群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与石头结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爱石行为对宋朝赏石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苏轼的赏石观表现为:追求体形精巧,形状奇特的赏石趣味;尚自然、抽象化,且主观化的赏石行为;清供雅座、石附植物、以水养石、香炉熏石的赏石情境;"石丑而文"与"寓意于物"的赏石审美。

    苏轼石头寓意于物石丑而文

    苏轼词中的代语

    刘培宇易永姣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词作中的代语使用,主要缘于"虑于文辞""系乎文义"两大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妙解情理"与"言简境阔"方面,代语之效,助苏词臻至"惠巧"与"英奇"之境,使得东坡词于词作兴盛的北宋脱颖而出。

    苏轼词代语修辞表意造境

    苏轼"和陶诗"的情志美学

    刘洋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陶诗蕴含着苏轼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是其思想与美学意识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苏轼的美学情志——贬谪美学、逆境美学、自然美学和生活美学。贬谪美学是苏轼以自身遭贬的经历,书写坦然面对挫折的豁达心态;逆境美学昭显人生虽有跌宕起伏,却始终有怀揽风月的豪情壮志;自然美学关注山水风光,寄心灵于田园躬耕,关怀百姓之趣事;生活美学将诗意与酒食日常交融,抒发对生活的热爱。苏轼的"和陶诗"既有返璞归真、旷达洒脱的纯然意趣,又有经世致用,怀国爱民的文人志向,集中体现苏轼独特的审美情志。

    苏轼和陶诗贬谪美学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