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琼州学院

李景新

双月刊

1008-6722

qzuXBWK@163.com或qzuXBLK@163.com

18976328114

572022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路1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琼州学院学报》(原琼州大学学报)于1994年创刊,1998年底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并于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6-1071/G4;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号:ISSN1008-6722;《琼州学院学报》是国内统一发行的高校学报类期刊,是海南省琼南地区唯一的以教育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刊物(双月刊、汉文),是进行各学科理论探索的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的科研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罗君名杨立根彭雯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存在"小、散、同、粗"的不平衡、不协调状态,需要区域协同发展,以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信息、文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发展空间等的共享,从整体上提升区域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可通过构建与完善自贸港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重要机制,在宏观层面设计"四维协同路径",在微观层面实施渐进式推进策略,来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并助力旅游经济长期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南自贸港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海南文化侨乡构建的价值与路径

    叶晓静袁菲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海南侨乡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不能适应当下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在新时代侨务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明体达用,巩固文化主体性,多维探索构建海南文化侨乡的实践路径,实现侨乡文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模式,有利于激活侨乡历史记忆,重塑与海外的桑梓情谊,进而将华侨华人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实现侨乡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海南华侨华人文化侨乡

    "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系统建构及用户价值感知视角

    黄杰魏诗强方铭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通过以系统建构视角以及价值感知视角切入讨论"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体验影响机理,得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感知成本、感知收益等因素显著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的结果。据此提出以优化系统建构质量为抓手,提升感知价值为根基增强用户"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的建议,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VAM模型D&M模型

    三亚当代海洋档案整理与研究——以三亚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考察中心

    胡爱民郑力乔卢和妤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亚市档案馆所存海洋档案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航线、造船、海盐、港口码头、海洋灾害等六个方面。三亚当代海洋档案的研究价值在于展现三亚当代海洋发展历程,为研究三亚地方海洋经济提供全新的视角,为探索建立以海洋发展为线索的档案资源体系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亚档案馆海洋档案海洋渔业航线海洋灾害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黎族民歌

    万宝菊王娟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黎族虽有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而口传下来的黎族民歌成了承载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黎族民歌记述了黎族文化传统的变迁和黎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民风习俗、性格特征等。黎族女性与黎族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黎族民歌中女性的角色形象具有多样性,既有辛勤的劳动形象、痴情的恋爱形象以及慈母形象等等,民歌中展示了女性面临性别凝视、家庭暴力等问题,但面对压迫黎族女性通过抗争和反抗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女性主义黎族民歌女性形象

    回族民间龙故事及其文化渊源

    谢乙王凌黎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形象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包容的精神内核。回族龙故事是回族先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适应自然气候、地域特征和民族交际而衍生出的想象故事,主要包括降伏恶龙、斩杀恶龙、龙女报恩、龙形象衍生四种故事类型。在龙故事本土化过程中,回族加入了自己的审美感受,使龙故事传递出独特民族性格。其文化渊源也见证了回族与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龙故事也成为外界了解回族民俗的一扇窗口。

    回族龙故事文化内涵民族交往文化交融

    宋诗话中的生命化批评及其审美特征

    谭茜月邱美琼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化批评是中国古代文论具有民族特色的批评方法,而宋诗话中生命化批评的运用颇为可观。从类别上看,宋诗话中的生命化批评主要体现为人文事象与自然事象的联合并取,这源于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思维模式的启发。循着这两条思维模式的发展,自然万物、四季轮替都成为评诗品诗的原始材料,使得宋人的生命化批评呈现出象喻性、感发性和全息性三大审美特征。

    宋诗话生命化批评审美特征

    边地书写何以疗愈现代心理疾患——论李娟《我的阿勒泰》的文学治愈功能

    蓝宁丹杨春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以自治和他疗的方式发挥文学治愈功能。对于作家本身,文字的流泻为其建构了一个能够顺利表达的文学世界;对于读者来说,在行云流水的文字中邂逅阿勒泰的美好,缓解城市疲劳,疗愈心灵创伤。边地书写的治愈功能显示出作家与读者赏美景、观民俗、悟人生的审美取向的契合。治愈系边地书写在当下社会发挥着缓解焦虑、慰藉心灵的时代价值。

    李娟《我的阿勒泰》边地书写文学治愈功能

    海南书法家系列‖张岳崧(6)

    望坡居士
    封2页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