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林华东

双月刊

1009-8224

xb6677@qztc.edu.cn

0595-22919659

362000

泉州市东海大街398号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教兴国的办刊方向,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政策、法规和条例,贯彻“双百”方针,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与时俱进,引导教职工开展科研教研活动,探索教育教改热点问题,着眼于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学报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一段党史解读

    张超宋兴平
    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曾在福建生活和战斗过一段时间.作为一个杰出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福建的革命活动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发展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这些优秀品质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基础和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基因密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福建"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基础

    赵君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大量重要论述,其中蕴含着依靠群众智慧、维护群众权利的群众路线法,统筹发展全局、兼顾各个环节的系统观念法,顺应时代所需、探求发展规律的实事求是法,紧扣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的问题导向法,处理重大关系、均衡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法.这些共同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法论依据,彰显了其鲜明的理论特质与深厚的哲学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方法论

    戏剧与动员:闽西苏区红色戏剧的革命化实践

    刘新玲翟雨鑫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西苏区红色戏剧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仅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艺术武器,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戏剧以其特殊的方式反映现实,通过化装表演、活报剧、话剧、歌舞剧和戏曲等多种形式支持社会革命,兼具娱乐大众与教育教化的功能,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娱乐化向革命化的转变,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的重要工具.

    闽西苏区红色戏剧革命动员

    明季佛化神魔小说《古音王传》的禅学指归及其影响

    王廷法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聚云吹万广真为"救炼石之乖"作《古音王传》,以启悟学僧,挽救明末禅林之弊.吹万广真基于佛教义理构建"古音王国",以"震皇太子"与"庚极太子"为线索,通过合理想象以小说的形式阐发禅旨.《古音王传》的禅学指归,一方面吹万广真受到张伯端《悟真篇》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体现为秤叟居士对《古音王传》的批评.吹万广真引张氏《悟真篇》在于合"道",而秤叟居士则在言"禅",其旨悉归于启悟学人、发明禅旨.《古音王传》在禅林中广为流传,产生深远的影响,秤叟居士等对《古音王传》评价颇高,将其与《楞严经》《西游记》相提并论.

    《古音王传》禅学指归《悟真篇》

    突破"启蒙":《起死》的生成与主题

    廖是竞万晓高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鲁迅一生贯穿着一条启蒙的核心思想路线.《起死》堪称鲁迅笔下"启蒙题材"的典范结构.鲁迅发扬知识分子独有的清醒意识,指出启蒙主体退化的必然性问题,将出路导向有责任意识和思想境界的知识分子与作为斗争主体的民众融为集体的合力,反映鲁迅根植于现实的斗争精神,凸显其思想的深刻与精神的伟大.作为《故事新编》的压卷之作,《起死》不仅是理解《故事新编》的关键,也是鲁迅文学和社会思想的一个阶段性标志.

    鲁迅《起死》《故事新编》启蒙

    从明清闽南地区正音书系"异文"看闽南方言词汇的变化更替

    黄薇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存在一系列为学习官话而编撰的方言与正音相互对照、依义类汇编词语的正音书.它们既展现明末至晚清200多年官话词汇和闽南方言词汇的真实面貌,也呈现出同一类文献的多版本、多文本现象.这些正音书记录着一批表达同一概念的"异文"语料,研究者可以从中管窥明清闽南方言词汇的构词语素变化、异形词来源及正音词和方言词之间的竞争发展现象,进而证明尽管闽南方言具有较强的存古保守性,但其词汇却处于动态变化中,表现出构词方式灵活多变、词汇形式不稳定、方言词与通语词交替互换等特点.

    闽南方言正音书异文词汇变化

    闽南方言外来词视角下泉州华侨文化游客感知元素研究

    陈雅婷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海丝文化"的背景下,海外华侨与祖国往来日益频繁和密切,华侨寻根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业尤其是侨乡文化旅游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将"感知元素"引入华侨文化研究领域,选取著名侨乡泉州的华侨文化为感知对象,以闽南旅游归侨为受试样本,通过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运用ZMET隐喻抽取技术和词频分析法提取14个起始构念、14个连接构念和11个终结构念,识别其共识逻辑链,构建华侨游客对华侨文化感知元素的共识地图,并据此探究闽南华侨文化元素宣传和宜游化的新举措.

    华侨文化游客感知元素隐喻抽取技术词频分析法外来词

    基于历史录音的南音女性"全跳"唱法研究

    孙晨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南音"全跳"唱法已有研究,但历史录音中的南音女性"全跳"唱法研究还不充分.文章基于1950-1993年代表性南音女性唱家的历史录音,通过对"全跳"唱法类型和"润腔"的研究发现:南音"全跳"唱法有3种基本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对"全跳"指法第一个"点"的处理;泉州派和厦门派的"全跳"唱法存在差异;南音"全跳"唱法具有器乐思维特征,润腔具有程式性特点;泉州男性名家陈世练和丁信昆与1950-1993年代表性南音女性唱家的"全跳"唱法存在共性和差异.

    历史录音南音"全跳"唱法女性

    21世纪南音乐曲与表演形式变迁研究

    肖琳黄月萍
    68-7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文化越来越具备包容性与兼容性,为了更适应与契合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在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之下,南音乐曲与表演形式也就存在着不断变迁的过程.文章剖析南音乐曲与表演形式变迁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旨在为南音创造性转化和南音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也为南音现代艺术转型开辟新的可能性,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诉求.

    21世纪南音乐曲表演形式变迁

    动漫中的创意角色设计

    杨静如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色设计是动漫创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动漫作品往往拥有性格突出且造型鲜明的角色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离不开图形赋予的心理意义,图形创意是传达角色各种要素的视觉符号.图形创意是角色性格外化的一种表现手法,不仅能表现设计师的智慧,还赋予动漫角色丰富的造型感及内涵,是角色性格情感的综合表现.角色设计的表现手法受个体视觉偏好、图形审美文化、时代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形状、线条等相互组合是角色设计的关键.

    角色设计图形创意剪影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