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日本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日本学刊

李薇

双月刊

1002-7874

rbxk@cass.org.cn

010-64039045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学刊/Journal Japanes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日本学刊》是以研究日本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及理论性,强调学术研究为改革开放服务。本刊主要刊载有关日本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读者全面认识日本、了解日本。《日本学刊》具有很强的研究、实用价值,是了解日本、外事工作人员和大学师生研究日本的园地。本刊竭诚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大读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美日+"小多边合作的同盟化趋向

    徐万胜高宏宇
    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美日澳印、美日韩、美日菲为代表的"美日+"小多边合作呈同盟化发展趋向.本文在对"小多边合作""多边合作""同盟"等概念内涵加以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合作议题、机制建设、外部威胁、安全承诺等四个参照指标组成的分析框架,并依此探究"美日+"小多边合作同盟化趋向的表征所在,认为它正处于一个同盟化趋向加强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到威胁感知差异、美国实力不足、国内政治变动、双边关系矛盾等因素,"美日+"小多边合作难以从"同盟化"上升为"同盟"关系."美日+"小多边合作的同盟化虽有利于其内部成员谋取"一己私利",但更多的是对外产生了多重消极影响:亚太地区合作与治理受到严重冲击,地区安全局势紧张且冲突风险加大,国际社会阵营对立并加剧大国竞争.今后,各种"美日+"小多边合作同盟化趋向的深浅度将不一致,且存在分化重组、相互交织的较大概率,带有强烈的"议题联盟"色彩.

    小多边合作同盟化美日澳印美日韩美日菲

    日本亚太多层联盟一准联盟体系析论

    于海龙
    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盟性合作是日本政府外交的重要支柱.在日本右倾化加剧背景下,日本政府为制衡中国崛起、提高外交自主权、摆脱战后体制束缚,积极推动联盟性合作由单一联盟向多层联盟—准联盟体系转型,扩充了日本联盟性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基于联盟、准联盟、准联盟化等概念,以亚太地区的日美、日澳、日菲三组双边联盟性合作为例,根据受"威胁"程度、制度化程度、外交战略方向一致性程度三个维度,可将日本亚太多层联盟—准联盟体系分为核心、次核心、边缘三个层次,其中日美联盟合作居于核心地位,日澳准联盟合作居于次核心地位,日菲准联盟化合作则居于边缘地位.日本初步建立起亚太多层联盟—准联盟体系,但仍面临日美联盟关系不对称、联盟—准联盟体系不平衡、联盟性合作对象国的外交政策存在固有的摇摆性以及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牵制等内生性限制因素.中国可对此有的放矢地予以应对,以弱化该体系造成的外交冲击.

    联盟体系日本外交日美关系日澳关系日菲关系联盟性合作

    知识与权力:日本问题专家与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思想脉络

    牟伦海
    4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代东方学家的后继者,战后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成为美国对日政策的思想指引者与践行者.从其奠基者本尼迪克特、赖肖尔开始,该知识群体经历了日本现代化论派、对日修正主义者、"新日本通"的变迁历程.受为权力服务理念驱动,日本问题专家看似在实务层面持续性地为对日政策提供着思想指引,但其本质是反向受到权力的驱动,为美国构建与维系对日霸权服务.其不仅导致美国对日政策日渐混乱、激进,更导致该知识群体本身的智识衰减与群体极端分化.其历史经验表明,知识实用主义的极端化会阻碍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与人格独立,进而反向阻碍甚至误导其所服务的国家利益.日本问题专家群体也是将知识实用主义极端化的整个战后美国知识界的缩影,其影响在世界美国化的浪潮中蔓延全球,折射着全球美国化的知识"原罪".

    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日本现代化论东方学美国对日政策

    试析岸田文雄内阁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

    房迪
    8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岸田文雄在继承安倍晋三内阁执政路线的同时,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海洋安全保障战略方面显现出更为激进的一面.岸田内阁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紧密结合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强化海上军事能力作为实现日本海洋安全的重要举措.该战略大幅提升了经济安全保障在强化海洋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将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作为充实海洋技术研发的系统性支撑.在此基础上,该战略还通过对外军事援助机制等方式,致力于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海洋军事安全共同体.岸田内阁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将对区域海洋安全局势、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海洋治理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

    岸田文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海洋基本计划

    战后日本学术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与评析

    张青松杨鹤童
    10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后日本学术评价体系的演进经历了孕育期、探索期、确立期和成熟发展期.顺应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科技的发展需求,日本学术评价体系在迭代变革中坚持将科学价值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着力点,形成了涵盖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手段的科学分类评价体系.整体而言,日本学术评价体系呈现出法治化、多元化、分类化、分权治理的典型特点,发挥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高水平学术质量、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增强科技竞争力等重要作用.日本学术评价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健全元评价机制、加强评价学科与人才培养,其发展经验与优化建议对中国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学术评价评价体系发展变革优化取向

    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与中日关系

    徐志民
    12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结束不久,日本国内很快就出现了歪曲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这引起了日本进步学者的反思和批判,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由此而生,并影响了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日复交并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后,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给处于"蜜月期"的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典型事例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两次教科书事件和中曾根康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成了制约中日关系的"瓶颈",开始严重影响中国民众对日印象,并制约着两国关系正常发展.这种情况在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的21世纪初尤为明显.无论教科书事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还是否认战时日军暴行等错误的历史认识,均是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表现形式,加之其历史根源、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甚至国际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术逻辑的剖析,更亟待国际政治逻辑上的破局.

    历史认识中日关系战争责任共同研究

    Abstracts

    145-147页

    外文摘要

    148-150页

    日本学刊杂志社2023年工作会议2024年选题策划会在京召开

    陈梦莉
    封3页

    征稿启事

    封2,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