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竹C4H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李广柱朱成磊杨克彬王新悦...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6个C4H成员(PeC4H1~PeC4H6),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506~1695 bp,推测编码501~564 aa,均具有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域、苏氨酸结合槽基序和5个特征性底物识别位点,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个PeC4Hs可分为2类,分别含有2和4个成员.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eC4Hs在毛竹26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高度笋中PeC4Hs的表达差异显著.PeC4Hs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的顺式调控元件,PeC4Hs表达受干旱和GA3的影响,干旱时,仅PeC4H3/4在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其余成员均呈下调表达;GA3处理下叶中PeC4H3/6迅速响应,呈先显著上调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根中PeC4H2/5在处理前1 h短暂下调后又显著上调,至8 h时恢复到处理前的表达水平.因此,PeC4Hs可能在毛竹笋的木质化过程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竹肉桂酸-4-羟化酶生物信息基因表达

    乙烯诱导水仙成花相关代谢物和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何炎森李瑞美李和平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乙烯诱导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成花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利用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乙烯诱导水仙成花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和基因.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侧芽检测到12个差异表达代谢物(DEM),包括7个上调,5个下调,其中,(±)7-表茉莉酸、多巴胺、亚精胺可能与乙烯诱导水仙成花正相关,而吲哚及其衍生物呈负相关.转录组共获得102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包括615个上调,406个下调,在DEG中鉴定筛选了45个与乙烯信号传导和开花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乙烯诱导水仙成花启动可能先激活水仙鳞茎内源植物激素(尤其乙烯)信号通路的变化,与开花促进基因FPF1和MADS15的上调表达密切相关.9个基因的qRT-PCR结果验证了RNA-Seq的正确性.这些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和基因在水仙成花启动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仙花乙烯成花诱导转录组代谢组基因表达

    槟榔核心资源品质鉴定和特异种质筛选

    黄丽云齐兰杨耀东周焕起...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育槟榔(Areca catechu)优良新品种,对10份核心资源品质进行鉴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0%~190.13%,其中,表儿茶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鲜果横径的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鲜果纵径与槟榔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聚类分析可将10份资源分为3组,I组为S-J18-06、Z-J18-01、S-J18-08、Z-J18-05、S-J18-16、S-J18-15和S-J18-22;II组为S-J18-19和S-J18-13;III组为S-J18-25,I组资源的果形均为海南加工企业需求类型.III组资源S-J18-25的表儿茶素含量高、含特异生物碱成分,可在槟榔育种研究中加以挖掘利用.

    槟榔核心资源特异种质鉴定评价筛选

    环境因子对中华双扇蕨孢子萌发的影响

    欧阳康婷庞金辉余小玲许展慧...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濒危原因,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其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双扇蕨孢子萌发能力较强,萌发方式为Vittaria型,配子体萌发为Marattia型.中华双扇蕨孢子繁殖不受温度影响,而湿度显著影响孢子繁殖过程,湿润环境中孢子正常萌发,并形成心形配子体,顺利长出幼孢子体;而干旱环境下孢子难以萌发,配子体形态不规则发育,褶皱增加.中华双扇蕨在不适环境下孢子繁殖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其野生种群及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对这类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需要注意营造湿润的生境.

    中华双扇蕨环境因子组织培养配子体形态发育

    不同白化期的'黄山白茶'代谢物差异分析

    周汉琛刘亚芹雷攀登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山白茶1号'是温度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由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即'黄山白茶',具有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等特征.为探究不同白化时期加工绿茶的香气和滋味差异,分析了绿茶中挥发性代谢物、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白化时期的'黄山白茶'在香气和滋味上存在差异.气相质谱(GC-MS)分析表明,共有29个高丰度挥发性化合物被鉴定;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顺-3-己烯醇、(Z)-丁酸-3-己烯酯可能是导致3类绿茶香气存在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滋味成分分析表明儿茶素类物质在白化早期绿茶中含量最低;在白化中期绿茶中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而在白化后期绿茶中则显著增加;咖啡碱在3类绿茶中无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在白化早期绿茶中含量最高,为干质量的4.4%,而在白化后期绿茶中只占干质量的1.3%.因此,不同时期的'黄山白茶1号'嫩梢中的代谢物积累存在差异,使得加工的绿茶风味不同.

    茶树白化品种黄山白茶挥发性化合物儿茶素游离氨基酸

    杉木育种亲本生长和结实性状早期测评与选择

    王润辉胡德活韦如萍晏姝...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育种进程,对广东乐昌市龙山林场和韶关市曲江区国有小坑林场杉木第3代育种园亲本群体的早期(3 a生)生长和结实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园亲本无性系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结实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差异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3.5%、6.5%~59.2%,生长性状重复力也处于较高水平(≥0.70),利于亲本的再选择.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估算亲本生长性状育种值并进行综合排名(各生长性状育种值排名均在前50%内),结合结实能力表现,从龙山育种园和小坑育种园中分别选出生长和结实皆优亲本22和30个,2处育种园共有的生长和结实皆优亲本有cx836、cx837、cx840、cx845、cx851、cx856、cx859和cx877等.

    杉木亲本育种值早期选择

    木芙蓉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其耐涝性综合评价

    徐倩邬梦晞曾心美姜贝贝...
    20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耐涝种质资源,对13个木芙蓉品种水淹15 d后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并构建耐涝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水淹胁迫后,木芙蓉品种各性状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均不同,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14个指标按贡献率大小归因为形态生长指标、不定根形态指标、膜脂过氧化指标、根系生物量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渗透调节指标.根据综合耐涝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3个木芙蓉品种可分为强耐涝(3个品种)、较强耐涝(5个品种)、中等耐涝(3个品种)和不耐涝(2个品种)等4个类型.因此,株高、不定根数、不定根长可作为木芙蓉苗期耐涝性快速、简便的鉴定指标.

    木芙蓉水淹耐涝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3种芽孢杆菌菌剂对望天树苗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汪丛啸何福英杨梅戴文君...
    21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幼苗的生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1.5 a生望天树实生苗分别接种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侧孢芽孢杆菌(B.laterosporus)和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菌剂.结果表明,3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对苗木的生长、光合指标均有提高,其中苗高、地径增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0.2%~57.2%和5.3%~49.7%,根系活力提高了74.5%~227.4%,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5.3%~227.6%.6.0×109 cfu/g的巨大芽孢杆菌处理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均表现最好,与苗木质量指数和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一致.因此,6.0×109 cfu/g巨大芽孢杆菌对望天树苗木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

    芽孢杆菌菌剂光合作用苗木生长望天树

    镉在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杂交种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

    黄骏东柯伟倩陈广欣古晓倩...
    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植物对镉的吸收和迁移特性,用200μmol/L镉处理蟛蜞菊(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南美蟛蜞菊(S.trilobata)及其杂交种,研究了其对镉的吸收、迁移与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植物茎和叶中的镉含量逐渐上升,叶片的镉含量逐渐与茎相当,而根部的镉含量一直是最高的;整株水平上,杂交种的镉含量一直是最高的.恢复生长后,3种植物根中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杂交种(50.4%)>蟛蜞菊(35.8%)>南美蟛蜞菊(33.7%).镉在3种植物的叶位分布模式在去镉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杂交种更偏向将重金属镉积累于幼叶和成熟叶中.3种植物从叶脉、叶脉间隙到叶片边缘的镉含量逐渐下降,南美蟛蜞菊叶脉的镉含量(2766.3μg/kg)最高.可见,杂交种对镉的吸收和转运转移能力高于双亲,预示其在未来应用于植物修复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蟛蜞菊杂交种植物修复重金属

    广州闽楠-樟人工混交林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程欣欣洪维邓双文魏雪莹...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 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 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08%,小树占比55.34%,壮树占比25.28%,大树占比仅为0.70%,因此推测闽楠-樟人工混交林仍处于演替初期.

    闽楠-樟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