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省福寿螺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群遗传学研究

    吕鑫Jitrawadee Intirach黄萍张帆...
    451-45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海南省福寿螺进行分子鉴定,完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为识别和防控福寿螺的持续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和16S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16SrDNA)基因,对海南省18个县市61个采样点采集的福寿螺样本,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群遗传学研究.采集1 050只福寿螺,随机对其中632只和577只进行COI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序列构建数据库,COI和16S rDNA数据库分别有1 465和641条序列.使用MEGAX和DnaS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小管福寿螺为海南省优势种(79.9%).小管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在海南17个市县同时存在.基于COI基因,小管福寿螺分为A支(与来自日本和中国福寿螺亲缘关系密切)、B支(与来自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国福寿螺亲缘关系接近)和C支(与来自马来西亚、日本、阿根廷、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智利和中国福寿螺亲缘关系近).基于16S rDNA基因,小管福寿螺分为A支和B支系(与来自马来西亚、阿根廷、菲律宾、美国和中国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基于小管福寿螺的COI和16S rDNA基因,分别有4个和3个单倍型.隐秘福寿螺只表现出单一的COI单倍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福寿螺样本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Hd=0.679,π=0.053),而琼海市和屯昌县之间的种群分化最大(FST=0.63).小管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结论 海南省小管福寿螺的COI和16S rDNA序列具有多态性.福寿螺可能被多次引入海南,其中隐秘福寿螺在海南省首次得到确认,尚未记录到斑点福寿螺的分布.海南省小管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单倍型福寿螺海南省

    尼克酰胺核糖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马思晰黎秋燕高梦琦肖颖...
    460-464,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尼克酰胺核糖(NR)能否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NR干预组(NR组,n=7).对照组喂养标准对照饲料(XT304),每天进行双蒸水灌胃;模型组和NR干预组给予高果糖高脂饲料(XT310,40%碳水化合物,40%脂肪),模型组每天进行蒸馏水灌胃,NR组每天给予400mg/(kg·BW)NR溶液灌胃干预.饲养11周采用糖耐量实验、空腹胰岛素检测实验、肝脏切片染色观察.用0.25 mmol/L棕榈酸(PA)干预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添加0.5 mmol/L NR同时干预.干预结束后,给予100 nmol/L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30 min后进行糖摄取检测.进一步检测线粒体活性.结果 终止实验时,各组小鼠体重分别为对照组(28.60±0.72)g、模型组(27.00±1.98)g、NR组(23.44±1.8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40,P<0.05),NR组有体重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 167.56±91.15)比较,模型组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 579.25±313.21)明显升高,NR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 334.25±102.00)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03,P<0.05).3组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趋势与糖耐量实验一致(P<0.05).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NR组肝脏脂质蓄积减少.细胞实验表明,与PA组相比,NR组HepG2细胞糖摄取能力减弱.PA干预后,肝细胞线粒体活性相对于空白组明显降低,而NR可以改善PA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活性降低(F=31.480,P<0.05).结论 NR可以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有关.

    尼克酰胺核糖肝脏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福寿螺卵死活的研究

    杨修桢高一尘刘倩西江千睿...
    465-46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收集存活或死亡福寿螺卵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构建可预测福寿螺卵死活状态的机器学习模型,为准确、快速鉴别福寿螺卵死活和福寿螺防制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收集福寿螺活卵和死卵原始光谱数据.通过去除异常值和去趋势化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清洗.处理后的数据集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3种不同的算法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同时,评估比较3种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针对当前样本,建立了基于SVM、RF和PLS-DA3种算法的可预测福寿螺卵死活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0.10%、85.63%和82.41%.其中,采用SVM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最高,且其精确度(94.42%)、灵敏度(89.07%)、特异度(89.52%)均优于RF和PLS-DA方法构建的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9、2.336、3.071,P均<0.05).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福寿螺卵的死活状态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对于福寿螺防治效果评价的应用前景广阔.

    福寿螺卵近红外光谱机器学习死活鉴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特征

    段鸿露郑芳莉许玉成于化鹏...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行机械通气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概率、影响因素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统计深圳某综合医院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收治的733例行机械通气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为Cov组(n=112),非新冠的其他感染患者为n-Cov组(n=621);Cov合并VAP者为Cov-VAP组(n=37),n-Cov合并VAP者为n-Cov-VAP组(n=95).对各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ov组患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23.2%(26/112)、9.8%(11/112)、16.1%(18/112)、19.6%(22/112)、40.2%(45/112)、35.7%(40/112),显著高于n-C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89、4.881、4.357、14.981、63.312、17.630,P均<0.05).Cov-VAP组中患糖尿病、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分别为48.6%(18/37)和24.3%(9/37),显著高于n-Cov-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43、6.002,P均<0.05).Cov-VAP组死亡率为43.2%(16/37),显著高于 n-Cov-VAP组 22.1%(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8,P<0.05).Cov-VAP组的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25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n-Cov-VAP组的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27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未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VAP在行机械通气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龄、患有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是高危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202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王丽芳孙佳昱张云张宗亚...
    475-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巩固上一阶段防治成果、实现下一阶段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择巍山、洱源、永胜3县的6个行政村作为本年度省级风险评估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结合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近3年防治资料,现场进行螺情调查和野粪污染调查,综合分析评估云南省2022年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20-2022年,巍山县同兴村、西山村,洱源县永乐村、新联村,永胜县胜利村、清河村的人群血吸虫病筛查血检阳性率分别为 2.58%(79/3 058)、5.19%(179/3 449)、5.81%(215/3 699)、3.36%(101/3 005)、2.18%(16/733)、1.91%(13/681),血检阳性人群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22年查出有螺面积67.75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7.71%,活螺密度为0.32只/0.11m2.本次现场调查共调查风险环境31处,捡获活螺2 819只,全部螺组织进行核酸检测,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捡获野粪169份,其中犬粪69份(40.83%)、牛粪46份(27.22%)、羊粪40份(23.67%)、马属粪6份(3.55%)、人粪4份(2.37%)、猪粪4份(2.37%),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未检出毛蚴.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处于较低水平,但流行区中间宿主钉螺分布、野粪污染等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应继续强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钉螺控制并重的山区地区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消除疾病传播风险.

    血吸虫病钉螺野粪

    海南省玛瑙螺物种鉴定及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

    高素真舒畅吕鑫焦惠生...
    480-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了解海南现存玛瑙螺物种多样性及其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在海南省18个市县53个采样点采集玛瑙螺样本1 060份,根据形态特征对样本进行初步鉴定,并取形态特征有差异的部分样本进行DNA提取和COI基因扩增,通过GenBank数据库内序列比对确定物种,并使用Mega 11软件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肺检法和消化法了解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在采集的1 060份玛瑙螺样本中,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海南存在两种玛瑙螺,其中褐云玛瑙螺占70.57%(748/1 060),虎纹玛瑙螺占29.43%(312/1 060).形态学区分主要在胼胝部颜色上;分子鉴定显示,与褐云玛瑙螺处于同一支的样本,COI基因序列一致性在99.84%~100.00%;采集的未定种样本与虎纹玛瑙螺在同一进化分支上,COI基因一致性为90.75%~95.97%.二者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3和0.043~0.102.海南省玛瑙螺整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5.85%.褐云玛瑙螺和虎纹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08%(38/748)和7.69%(24/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28,P>0.05);二者感染度中位数分别为107.70条/g和37.32条/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7,P<0.05).海南省内各市县玛瑙螺总体感染率最高为澄迈20.63%(13/63)、乐东16.67%(12/72)和海口 11.11%(4/36);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澄迈25.00%(9/36)、乐东16.36%(9/55)和陵水16.00%(4/25);虎纹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乐东、海口、澄迈和万宁,分别为17.65%(3/17)、16.67%(3/18)和14.81%(4/27).市县间感染率在玛瑙螺全部样本和褐云玛瑙螺样本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33、37.16,P均<0.05),在虎纹玛瑙螺样本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78,P>0.05).结论 存在未定种玛瑙螺,高度疑似虎纹玛瑙螺,为岛内入侵物种玛瑙螺生物多样性提供相关研究依据.岛内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无下降,但区域间感染率差异较大,防控措施应因地制宜.

    玛瑙螺COI基因广州管圆线虫

    法医DNA鉴定中三等位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贾小妮焦杨张洪波余兵...
    486-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等位基因的类型和特点,为司法实践中法医鉴定人正确研判三等位基因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6个案例样本,利用Chelex-100提取DNA,通过复合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进行STR基因型分析.结果 39个STR等位基因中检出5个具有三等位基因的基因座,其中D18S51基因座检出3例,D21S11检出2例,D2S441、D2S1338及D21S1270各检出1例,采用不同试剂盒验证结果均一致.Type1型表现峰高面积不均衡,检出率为50%(4/8);Type2型表现峰高面积均衡,检出率为50%(4/8).测序结果证实,D2S441为位于2p14的简单序列STR基因座,重复单位TCTA;D2S1338为位于2q35的复合序列STR基因座,重复单位TGCC和TTCC.结论 在DNA鉴定中遇到三等位基因,需用不同试剂盒验证,或者增加性染色体基因座检测,亲权指数计算时须慎重.

    短串联重复序列三等位基因DNA鉴定

    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在恶性疟原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的效果

    董小蓉孙凌聪周晓蓉
    490-49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在恶性疟原虫荧光定量PCR检测中的扩增效果,为实验室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方法和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 以健康人群抗凝血对恶性疟血样标本按照1∶10、1∶100、1∶1 000、1∶10 000、1∶100 000、1∶1 000 000进行倍比稀释,采用磁珠法、滤纸血离心柱法和检测试剂盒自带试剂抽提法对每个稀释度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和检测,每个方法每份样本分成3份平行开展.结果 磁珠法提取的核酸样本稀释度到10-6时,3份平行样本检测均为阴性;滤纸血离心柱法提取的核酸样本稀释度到10-4时,检测均为阴性;检测试剂盒自带抽提试剂提取的核酸样本除了原血样有1份检测为阳性外,其余所有样本检测均为阴性.磁珠法提取的核酸,原血样、1∶10、1∶100、1∶1 000稀释度下其检测CT均值分别为16.18、20.48、22.76、24.51,明显小于采用滤纸血离心柱法的CT值22.50、26.51、30.58、3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1、-6.133、-8.737、-5.580,P均<0.05).磁珠法除了 1∶10稀释度的CV值小于滤纸血离心柱法,其他浓度的样本CV值均大于滤纸血离心柱法.根据绝对定量标准曲线计算的初始拷贝数,磁珠法提取的各稀释度DNA初始拷贝数大于滤纸血离心柱法.结论 3种核酸提取方法中,磁珠法和滤纸血离心柱法效果较好,磁珠法适合大规模样品筛查及突发疟疾疫情的高效检测,滤纸血离心柱法适合长期保存样本的检测研究.

    核酸恶性疟原虫磁珠法离心柱法实时荧光定量PCR

    TLR4通过NF-κB/TGF-β信号通路调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中的免疫反应

    张利杰严宏贾昆运王梦鹤...
    494-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Toll样受体4(TLR4)在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调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中的免疫反应和细胞活力,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将所有细胞分为4组:TLR4过表达质粒(OE-TLR4组)、空白质粒(Empty vector组)、TLR4小干扰RNA(si-TLR4组)和对照si-NC(si-NC组).将TLR4过表达质粒、空白质粒、TLR4小干扰RNA及其相应对照si-NC转染至RAW264.7细胞系中,随后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感染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菌菌落数,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p-IκB、SMAD2、p-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 TLR4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感染的RAW264.7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的细胞.与Empty vector组相比,OE-TLR4组细胞细菌菌落数较多(t=-10.61,P<0.05),细胞活力较低(t=-1.861,P<0.05),IL-6、IL-1β、TNF-α、p-IκB 和 p-SMAD2 表达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si-NC组相比,si-TLR4组细胞细菌菌落数较少(t=-5.425,P<0.05),细胞活力较高(t=-2.250,P<0.05),IL-6、IL-1β、TNF-α、p-IκB和p-SMAD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促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中的免疫反应和细胞活力,与激活NF-κB和TGF-β信号通路有关.

    TLR4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结核分枝杆菌

    糖尿病足感染中血清TLR-9和Cys-C表达及危险因素分析

    何青王家勇宋俊兴许婧...
    499-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9(TLR-9)、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3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未感染组58例.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TLR-9、Cys-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9、Cys-C水平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病程、高血压、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溃疡数、合并血管并发症、合并骨髓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406、7.918、11.349,P均<0.05).感染组血清TLR-9、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08、3.91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溃疡数、合并血管并发症、合并骨髓炎、血清TLR-9、Cys-C水平均为导致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LR-9预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91.20%;Cys-C预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AUC为0.875,灵敏度为88.60%,特异度为84.40%;联合检测预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AUC为0.926,灵敏度为96.70%,特异度为97.00%;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P均<0.05).结论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联合检测血清TLR-9、Cys-C水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糖尿病足Toll样受体9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