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悲剧书写

    蔡亚玮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作家莫言的一部《丰乳肥臀》在近几年的文学世界中刮起一股飓风,文学评论家对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以其汪洋恣肆的笔触展现了近代中国充满悲剧色彩的百年历史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蚁子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透露出对历史长河中百姓悲剧命运的深沉关注。本文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悲剧和个体人生的悲剧命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所注入的浸着血泪的沉重和残酷的悲剧色彩,分析寓于社会之中的个体人生的悲剧命运。

    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悲剧色彩

    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有感

    陈皓
    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印度和西方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决然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哲学,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表示西方文明路向意欲向前,中华文明意欲调和,印度文明意欲向后。先生意图在文明碰撞的时代,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入侵,从源头说起到未来文化方向的展望,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路!旧书新读对于当下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文化哲学路向宗教

    其人其笔两风流,红粉青山伴白头

    赵亚萍
    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随园诗话》中所体现出来的袁枚对女性的尊重、爱护、赞赏的态度,表现了其对女性真诚的关爱和真切的同情之意。这种相对平等的女性意识,与他的文论“性灵论”及其自身“好色”之禀性息息相关。

    《随园诗话》袁枚女性意识

    论莫迪亚诺《夜巡》中灵魂的存在和虚无

    廉鹏
    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巡》是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虚无性,神秘性写作手法的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莫迪亚诺在这部小说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双重人格的形象,一个双重间谍,在一种畸形的社会背景中扮演一个分裂的角色。而莫迪亚诺在这部小说中嵌入一种隐身含义的思考,即灵魂的存在意义,本文便是围绕灵魂的存在与现实意义进行讨论。

    灵魂逃离反思升华

    思考铁凝《大浴女》的超越性

    刘菊楠
    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凝在16岁时就开始进行文学写作,《大浴女》是她的一部代表作,无论是在叙事手法还是在故事开展等各个方面,她都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大浴女》中尹小跳是作者想要深入描写和挖掘人物形象的主人公,全文围绕她的遭遇、她的挣扎、她的纠结开展叙述,最终,探讨了她“走进人生的后花园,最终获得宁静”。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对女性自身人性的一种直视,深刻剖析了女人自身存在的弱点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极为丑陋的那一个方面,也更表达了对内心深处的问责和人格品行的深层次的考察和审视。《大浴女》这篇文章所想表达的就是当错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要有直视的勇气、改正的决心,不能回避,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获得自身灵魂的解放和救赎,最终回归善良的人性,获得美好和幸福。《大浴女》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已经被太多学者所研究,本文从《大浴女》在人物形象塑造所体现的超越性出发,论述了文章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对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进行了思考。

    人格品行超越性自我意识思想独立

    论鲁迅小说对“看客心理”的批判

    梁鑫鑫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毕生从事着国民性的批判工作,对看客现象的揭示和批判,是他国民性批判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这一切都源于他作为文学启蒙这一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于我们民族深沉的悲哀和极大的热爱。

    鲁迅看客心理批判

    网络文学评论浅析

    勾德平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地人们之间建立起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以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数据终端的发展更新,给这种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障。在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下,网络文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与网络文学相对应的网络文学的评论工作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本文在对存在于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网络文学评论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网络文学评论

    《匆匆》两种汉译英文本对比赏析

    侯丽
    12-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一种把源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用目标语表达出来的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同时也要保持原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匆匆》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逻辑严密清晰的散文。本文对比了朱纯深先生和张培基先生的《匆匆》译文,分别从选词,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翻译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为读者在散文翻译方面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匆匆》对比赏析散文翻译英译

    论《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翻译美学及瑕疵

    彭蕾
    14-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除了其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吸引力之外,与英译汉学家葛浩文先生出色的翻译水平和技巧也密不可分。受制于当前我国文学翻译水平的局限,我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因此,本文借助于葛浩文先生《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作品,对当前我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和瑕疵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能够对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红高粱家族莫言文学价值传播

    建立义务支教长效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何增寿

    何增寿
    15-15,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力与缺失,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责任更多地落到了学校教师的肩上。西部地区由于教育观念、经济滞后等原因,广大基层农村的家庭和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尚存在着种种的误区与盲区。作为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之一,“义务支教”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压力,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提供了较好的现实依据。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义务支教”活动的开展,不仅为社会关注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生活状况提供了一个窗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弥补了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即试图在此视角下作以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育各位专家同仁。

    义务支教留守儿童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