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软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软件导刊
软件导刊

高建平

月刊

1672-7800

softwaerguide@163.com

027-87821070

430071

湖北武汉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5楼

软件导刊/Journal SoftWare Guide
查看更多>>《软件导刊》杂志是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信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计算机软件类学术期刊。《软件导刊》杂志以服务计算机软件事业为使命,以“引领软件学科发展方向,响应软件产业发展潮流”为办刊宗旨,积极反映软件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产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双注意力机制与U-net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方法

    沈学利王昆蓬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血管分割对于视网膜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然而视网膜图像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处理具有一定难度.为此,针对视网膜血管分割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坐标注意力机制CA、新型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与基于编码—解码结构的U-net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该方法通过图片灰度化、限制对比度、直方图均衡化、标准化与gamma校正的预处理操作提高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采用重叠平铺Overlap-tile策略将图像分割成子块以增加数据量;在U-net模型的下采样过程中引进坐标注意力机制CA,在上采样过程中引进新型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通过训练构建网络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分割,得到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结果.该模型在DRIVE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为97.68%,平均灵敏度为80.62%,平均特异性为98.17%,AUC系数为0.982 4;同时,与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对照方法相比表现出更佳的分割效果.融合双注意力机制与U-net模型的分割方法可有效提高视网膜血管分割性能.

    血管分割注意力机制overlap-tile策略U-netDRIVE数据集

    基于全局分割图卷积网络的骨骼双人交互行为识别

    徐寅虎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卷积网络(GCN)在双人交互识别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传统图卷积网络对于节点特征的学习不够充分,尤其在双人交互行为中,每个节点的特征往往包含多个人的信息,导致节点特征不够准确.为了有效提取双人交互行为关节点之间的相关性特征,聚合双人之间的特征信息,提出全局分割图卷积网络(GS-GCN),进行基于骨骼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GS-GCN包含全局分割图卷积(GSGC)和层次聚合注意力(HAA)模块,GSGC将图卷积(GCN)和全局分割图(GS-Graph)相结合,将双人交互识别看成全局性识别,并具有多个邻接矩阵,可提取单人特征和双人全局特征.此外,单人的层次和双人层次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为了突出交互行为之间的交互信息,引入层次聚合的注意力模块(HAA),突出交互行为中更加明显的语义信息.在NTU-RGB+D、NTU-RGB+D 120和SBU双人交互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模型有效性,与其他双人交互识别方法相比,该模型性能更优.

    双人交互识别图卷积网络邻接矩阵注意力模块

    基于表情向量聚类的课堂交互学生推荐方法

    李慧张运良陈红倩李英侠...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课堂提问环节交互学生的选择针对性,提出一种基于表情序列向量聚类的课堂交互学生个体推荐方法.首先,使用表情识别模型从学生端视频中获取表情向量,将每一名学生的所有表情向量汇总至教师端,并组合为表情向量序列;其次,基于学生表情向量序列提出基于短期表情向量聚类的学生分类方法和基于长期表情向量聚类的学生推荐方法;最后,通过可视化和表格形式为教师呈现学生的分类和推荐结果,为教师快速选择不同类型中最突出的学生个体提供支持.通过教师评价发现,所提方法能有效表现学生的状态差异,可显著提升课堂交互中学生的判别效率与提问目的性.

    推荐方法课堂交互表情向量序列数据可视化

    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支持下的虚拟教研室活动空间研究

    单美贤徐睿文刘峰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教研室建设是数字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智能+"时代的虚拟教研室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以支持其实践研究,提高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数字化水平.以教育部首批建立的教学研究改革类教研室——"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虚拟教研室"为依托,以虚拟实践社区理论为指导,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所具有的沉浸感、临场感和社区感的交互感知特点,提出沉浸式虚拟现实支持下的虚拟教研室包含5个要素,即虚拟协作教研环境、专业实践社区、教研共同体、联合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为虚拟教研室活动空间提供协作共享的支持性社区环境,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成长性思维.

    沉浸式虚拟现实虚拟教研室专业实践社区教师专业发展

    SPOC环境下学习拖延分析与干预研究

    陈逸菲孙宁宋莹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拖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对SPOC平台上记录的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拖延行为与学习效果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分析学生存在拖延行为的主要原因,设计一种基于学习通平台与社交工具的线上线下学习干预模型,提出量化反馈、学习预警和动机唤醒3种递进的干预策略.同时引入群体拖延指数、拖延类别转换率等指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实践进行定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施干预后2个实验班的拖延行为分别降低了10.42%和7.69%,而未采取干预措施的对照班则上升了12.67%.此外,实验班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均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认为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拖延行为和提升成绩.所提干预模型及相关建议对于SPOC环境下数据驱动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驱动学习拖延学习干预SPOC

    智能软件的后门攻击及检测综述

    肖子勤史涯晴曲豫宾王兴亚...
    18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软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应用之一,在解决软件工程类问题、提高软件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后门攻击作为一种常见的软件攻击方式,攻击者可通过操控在软件中隐藏的恶意功能控制软件行为,从而窃取数据或执行其他恶意操作,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为此,从软件工程角度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后门攻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与其他攻击方法的比较;其次分析后门攻击的常见手段并进行比较;最后讨论防御后门攻击的策略与技术,结合智能软件中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后门植入检测与防御相关方法进行归纳、比较与展望.研究后门攻击与防御技术可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软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能软件深度学习后门攻防模型安全

    类案检索技术研究综述

    谢永峰尹华乔丹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案检索是法学和计算机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类案检索技术旨在通过类案判定获得候选检索结果.当前研究分别从法律和计算机两个视角展开,通过技术与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类案检索以精准服务法官判案需要,尽管类案检索技术研究逐渐体系化,但尚未存在相关技术发展的系统性综述.为此,首先分析在法学上类案界定标准的变化,以浅层和深层文本表示方法为划分标准,论述相似案例匹配技术研究进展;其次比较中国裁判文书网、"法信""北大法宝"3类案检索平台的特点;最后提出构建大型标注数据集、设计可解释性算法和提升检索效率是未来类案检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实验表明,现阶段类案检索平台数量多,但大都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备可解释的稳定算法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类案检索相似案例匹配文本表示类案类案检索平台

    基于域适应的辐射源个体识别研究综述

    张涛涛谢钧乔平娟
    205-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在军事场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环境中辐射源设备发射的信号经常会受到噪声等因素影响,导致信号特征分布发生变化.由于域适应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对近几年基于域适应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首先,概述域适应方法及其分类,介绍不同场景下的域适应方法;其次,介绍域适应方法的相关原理及其在辐射源个体识别领域的应用;再次,收集现有可用于辐射源个体识别研究的公开数据集;最后,根据辐射源个体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辐射源个体识别迁移学习域适应最大均值差异对抗学习

    数据库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侯博学陈林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组织、检索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诞生,主要用于解决大型机器的资源共享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不断演进,其应用领域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行业,并且在不断扩大.按照时序总结了数据库领域的常见技术和数据库种类,并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数据库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数据库数据存储海量数据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