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熔覆成形过程中变形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浩李恺伦杜宝瑞姚俊...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熔覆技术由于能量密度高、稀释率低、熔覆层致密、热影响区小、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熔覆件变形,从而影响其精度和性能.因此,针对激光熔覆的变形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首先介绍了熔覆变形的原因和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传统的熔覆变形控制方法,包括工艺参数优化和扫描路径优化.其中,工艺参数优化以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度等参数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熔覆件变形,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扫描路径优化则是通过优化扫描轨迹,如采用交错扫描、对称扫描等方式来控制熔覆件变形.其次,对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概括,包括预热保温、强制冷却等手段.此外,还总结了预变形对熔覆变形控制的作用.最后,介绍了能场辅助技术在熔覆变形方面的控制作用,并对激光熔覆变形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激光熔覆变形控制扫描路径温度场

    钢铁基表面碳化物陶瓷增强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现状

    蒋一征李宁
    14-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出现了多种钢铁表面增强的新技术.本文深入探究了钢铁基表面碳化物陶瓷增强层的制备技术、形成机理、力学性能等,提出了当前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改善钢铁在苛刻工况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以推动钢铁基复合材料在耐磨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钢铁表面增强技术碳化物陶瓷增强层苛刻工况

    热成型钢氢脆行为研究进展

    陈文华覃清钰韦博鑫廖祖煜...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汽车用钢的强度是实现汽车轻量化设计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热成型钢强度不断提高,其氢脆敏感性也相应增大,氢致开裂已成为阻碍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发展与应用的重要问题.对热成型钢氢脆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机理和防护方法这 4 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热成型钢氢脆脉冲电流热处理

    激光清洗在除漆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王裕光万磊张昌盛文旺斌...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油漆去除方法如机械打磨、化学清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除漆质量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激光清洗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表面污染物去除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清洗质量高等优点,目前逐渐被应用于工业领域.基于以往的研究,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激光除漆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以及激光除漆机理和工艺.

    油漆去除工业领域激光除漆除漆机理

    SiCf/Ti65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研究

    孟凡玲刘范凯杨丽娜王玉敏...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磁控溅射先驱丝法结合热等静压工艺制备SiCf/Ti65 复合材料,研究了SiCf/Ti65 复合材料室温、高温拉伸行为,揭示了SiCf/Ti65 复合材料拉伸断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iCf/Ti65 复合材料的室温、高温抗拉强度相比于Ti65 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提升 29%和 164%,验证了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SiCf/Ti65 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断裂机制为反应层断裂、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基体脆性断裂、纤维断裂、包套韧性断裂;高温断裂机制为反应层断裂、纤维/基体界面脱粘、纤维断裂、W/SiC界面脱粘、基体和包套韧性断裂.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SiC纤维断裂机制

    2025年《热加工工艺》征订启事

    40页

    静电纺丝法制备自支撑Zn2VO4/N-CNFs复合中间层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吴丁丁曲来涛陈利萍魏刚...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静电纺丝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 3D网状结构的Zn、V双金属化合物-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自支撑中间层(Zn2VO4/N-CNFs),被用于锂硫电池.结果表明,吡啶氮和吡咯氮能与锂离子发生强的相互作用,Zn2VO4 对多硫化锂有极强的吸附和催化效果.碳纳米纤维网络捕捉多硫化锂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长程电子传导路径,在促进电子转移的同时又能存储电解液,提供了电化学反应空间.Zn2VO4/N-CNFs中间层发挥了对多硫化锂从捕捉到促进转化的双功能作用.因此,采用Zn2VO4/N-CNFs中间层的锂硫电池在 0.2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 796.1 mAh·g-1,循环 100 圈后仍可保持727.2 mAh·g-1 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 91.3%.在 1.0 C时,电池的初始容量为 593.4 mAh·g-1,循环 1000 圈后仍保有353.3 mAh·g-1 的容量,每圈的容量衰减仅为 0.0024%.

    双金属化合物碳纳米纤维中间层多硫化锂

    超声表面滚压工艺对固溶态ZK60镁合金硬度梯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彭贵贵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表面滚压工艺,通过粗糙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滚压静压力和滚压道次对固溶态ZK60 镁合金硬度梯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ZK60 镁合金材料通过超声滚压后,样品获得了显微梯度组织和对应的梯度硬度变化;随着超声滚压的静压力(150、250、350 N)和滚压道次(6、9、12、15 和 18)的不断增大,样品的表层显微硬度值与梯度强化层深度也随之增大,表层的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同时,表层显微组织形成的流变层更加明显,样品的表面完整性更好,样品的粗造度值最小为Ra=0.135 μm,表层硬度值最大为 130 HV.

    超声表面滚压硬度梯度显微组织ZK60镁合金

    烧结温度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刘振华李普博徐广胜王一龙...
    53-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纯度碳化硅(SiC)颗粒和 2024 铝合金粉末为原材料,采用高速球磨+热压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时该材料孔隙率较高,孔隙在断裂失效中起主导作用;随烧结温度升高,该材料孔隙率降低;材料断裂失效呈SiC颗粒脆性断裂、基体合金撕裂、界面结合失效开裂三种失效方式共存特点;当烧结温度为 590℃时,该材料组织致密,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 364 MPa、106 HV和 7.6%.

    SiCp/2024Al复合材料烧结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电火花沉积WC-12Co涂层工艺参数优化

    高磊王明伟张文超王晨曦...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WC-12Co为电极,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在FS438 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12Co涂层.选择电压、电容、频率和沉积时间为加工参数,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涂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无量纲化,计算其关联系数、关联度值,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最终实现多指标工艺参数的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工艺参数优化后沉积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对WC-12Co涂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加工参数为电压和电容.当工艺参数为电压 50 V、电容 120 μF、频率 360 Hz、沉积时间 4 min/cm2 时,所制备的WC-12Co涂层厚度为 55.125 μm,表面粗糙度为 5.073 μm,涂层表面较致密,光洁度较好,该涂层的厚度与表面粗糙度指标综合性能较为良好.

    电火花沉积WC-12Co工艺参数优化灰色关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