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退火工艺对镁/铝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马誉王栓强雷航宇雷晨庆...
    53-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爆炸复合制备的镁/铝复合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处理工艺对复合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板的力学性能,采用奥林巴斯GX51 型金相显微镜和JSM-6510A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板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及硬度均降低,伸长率比原始试样的高.退火保温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镁/铝复合板材的抗拉强度越低、伸长率越高、塑性越好.复合板材断口形貌表明,退火处理后铝侧韧窝增多,镁侧断口处的微裂纹消失,出现少量韧窝.退火处理改变了镁、铝两侧结合界面处过渡层的断裂方式,铝侧附近的过渡层出现大量撕裂脊,以韧性为主间有少量脆性断裂;镁侧附近的过渡层出现大量的解理面伴有少量韧窝,以脆性断裂为主间有韧性断裂.

    镁/铝复合板材力学性能退火工艺

    低能脉冲电流对淬回火态GCr15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孙向阳孙倩马成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近室温条件下低能脉冲电流处理对淬回火态GCr15 轴承钢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脉冲电流处理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脉冲电流处理中峰值电流密度对试样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脉冲电流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变化对其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峰值电流密度的增加,试样显微硬度不断下降,耐磨性先提升后降低;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当峰值电流密度为 130 A/mm2 时,GCr15轴承钢的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由 2.08×10-5 N-1·m-1 降为 1.67×10-5 N-1·m-1,耐磨性最优.分析认为,脉冲电流处理可促进GCr15 试样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二次回火,且回火程度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加,促使回火马氏体中过饱和碳原子的析出并形成细小碳化物,进而改善GCr15轴承钢的摩擦磨损性能.

    脉冲电流处理GCr15钢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

    工字规热处理过程的变形分析及工艺改进

    辛学松徐雁波郑喜平马长喜...
    62-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钢工字规在淬火过程中,其长度方向发生强烈收缩.结果表明:引起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冷却过程中,表面的高碳马氏体向心部压缩,心部塑性良好的铁素体组织受到挤压,长度缩短,呈现了明显的热应力特征.经过降低淬火温度,采用变形小的硝盐作为淬火介质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工艺后的工字规硬度为 61 HRC,收缩量为0.24 mm,挠曲变形量为 0.05 mm;表面渗碳层的金相组织为隐针状马氏体,心部为板条状马氏体,均符合技术要求.

    20钢工字规硝盐冷却变形量热应力变形

    渗氮时间对G13Cr4Mo4Ni4V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刘璐杨晓峰王帅于兴福...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渗碳G13Cr4Mo4Ni4V钢进行渗氮热处理,研究渗氮时间对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渗碳层和心部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处理后的G13Cr4Mo4Ni4V钢复合层和渗碳层由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心部由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碳化物组成.渗氮 90 h后G13Cr4Mo4Ni4V钢表面洛氏硬度提高,但波动性增大.渗氮 50 h后的G13Cr4Mo4Ni4V钢渗层显微硬度最大,可达 960 HV,渗氮层厚度为 0.17 mm,有效渗碳层厚度为 1.67 mm;而渗氮 90 h后的G13 钢显微硬度最大可达到 906 HV,渗氮层厚度为 0.19 mm,有效渗碳层厚度为1.26 mm.有效渗碳层厚度的降低与渗氮过程中碳元素向内扩散导致基体碳浓度降低有关,而显微硬度的降低与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基体碳元素含量有关.

    G13Cr4Mo4Ni4V钢渗氮热处理显微组织硬度

    深冷处理技术对YG20硬质合金耐磨性的影响

    蔡惠坤翁泽钜王俊杰王凯凯...
    69-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对YG20 硬质合金耐磨性的影响,同时,对磨损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够显著提高YG20 硬质合金的耐磨性,且深冷处理温度越低,耐磨性改善效果越好.深冷处理增强了粘结相Co与硬质相WC之间的结合力,有效降低YG20 硬质合金表面的破损.深冷处理促使WC颗粒表面产生致密的鱼鳞状形貌.

    YG20硬质合金深冷处理耐磨性销-盘摩擦磨损

    抽油光杆低温脆断机理及合金化增韧研究

    奚运涛姜东波齐志翔周超...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胜利油田东胜公司CO2 驱油生产中受效油井出现的抽油光杆低温脆裂问题,采用电火花元素分析、金相分析、夏比冲击实验等方法,开展了抽油光杆脆断机理研究,重点分析了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对抽油光杆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油光杆的韧脆转变温度在-40~-20℃之间,正好处于液态CO2 注采工况下的温度敏感区间,导致脆断发生.通过添加Ni、Ti、N等合金元素、表面淬火及形变强化等方法对抽油光杆进行合金化增韧,改进后抽油光杆的微观组织发生明显变化,韧脆转变温度降至-60℃左右,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满足了液态CO2 驱油生产需求.

    抽油光杆冲击韧性低温合金化

    激光熔覆WC/Fe梯度涂层对40Cr合金钢抗磨损性能的影响

    隋琦张硕马翊珈孙泽轩...
    78-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ND-YAG激光器对 40Cr钢进行表面熔覆WC增强铁基复合涂层,并且对比了单层激光熔覆、多层激光熔覆及梯度激光熔覆工艺制备的复合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对比复合涂层分别为单层 50%WC/Fe 熔覆涂层、3 层50%WC/Fe熔覆涂层、10%WC/Fe+30%WC/Fe+50%WC/Fe梯度涂层.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晶粒的形成和生长机制,阐述了WC颗粒对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与单层铁基WC熔覆涂层相比,多层铁基WC熔覆涂层展现出优异的抗磨损性能,其中,梯度涂层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较高的摩擦系数.

    激光熔覆铁基涂层WC颗粒磨损性能显微硬度

    轧制方向对新型125KSI高钢级油套管性能的影响

    李泽宇毕总岳张建勋王桐...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室温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断裂韧性试验检验了超深井用新型 125KSI高钢级油套管中沿扎向和垂直于扎向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通过OM、SEM和EDS技术,对显微组织、晶粒长宽比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显微组织对油套管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套管材的微观组织由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和均匀弥散分布的细小Al2O3-MnS类混合夹杂物组成,晶粒为 8.5 级.轧制后,沿管道轧制方向的晶粒长宽比增加,导致强度增加,塑性降低且平行于管道轧向的冲击韧性下降;沿管道轧制方向的夹杂物分布更加集中,导致临界距离变小,裂纹扩展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断裂韧性降低.

    轧制方向油套管夹杂物力学性能断裂韧性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变形行为

    徐旺张明旭董福元
    89-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氮含量为 0.83%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经冷压缩处理后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和微观组织的演变.对不同冷压缩率的样品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冷压缩率范围内,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受冷压缩影响很大,随着冷压缩率的增加,强度急剧增加,塑性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冷压缩后微观组织的演变.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经 85%冷压缩处理后,屈服强度较固溶态提高约 3 倍,达到 1507 MPa,抗拉强度较固溶态提高了约 2 倍,达到 1659 MPa.

    高氮钢冷变形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铝/石墨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摩擦性能研究

    周振权潘晓涛邓亚飞曾国勋...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L105 为基体,多孔碳为碳源,采用压力铸造法制备铝/石墨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微观物相形貌分析.通过对硬度及压缩强度的测定得到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碳能较好地与基体结合.复合材料的硬度为基体合金的 94.5%,压缩强度为基体的 37%,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研究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25~350℃)的摩擦性能,发现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当温度达到 300℃时,基体合金失效,而复合材料能够承受的温度达到 350℃.

    多孔碳压力铸造铝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