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组织及性能研究进展

    王坤孙茜孙齐政闵颢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电子元件因其小型化、高效性、多功能性、高集成化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设备.在电子封装领域,钎焊技术应用广泛.在钎焊过程中钎料在基板上的润湿性会影响元件与基板互连,并且在焊点处形成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显微组织和生长行为会影响接头性能,从而影响焊点可靠性.欲获得优质焊点,可通过改变钎料成分如添加纳米颗粒、对基板化学镀或合金化、控制钎焊工艺参数、时效处理来实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针对上述举措对界面润湿性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钎焊润湿性显微组织接头性能时效处理

    环件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钟明君于浩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件轧制是各类形状尺寸无缝环形零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和核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环件轧制技术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与论述,介绍了环件轧制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工艺与设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环件轧制实验、理论和有限元模拟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环件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环件轧制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及借鉴.

    环件轧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有限元模拟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技术概述

    杨泽梁精龙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小、熔点高、比强度高、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的特点,作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飞机叶片和汽车涡轮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总结了粉末冶金法、铸锭冶金法、铝热还原法和熔盐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性质制备技术

    扫描间距对选区激光熔化316L不锈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曹永青程欢欢李智宋联美...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光功率180 W、扫描速率800 mm/s、层厚0.03 mm、旋转角度45°参数下,改变激光扫描间距进行选区熔化成形,研究了扫描间距的改变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不锈钢试样表面形貌、微观缺陷、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大,试样表面质量逐渐变差,试样中的孔洞、熔合不良等微观缺陷的数量与尺寸发生改变.当扫描间距为0.09 mm时,SLM成形316L不锈钢试样中的微观缺陷最少.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大,试样中晶粒形貌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晶粒的显微亚结构分为柱状亚结构和胞状亚结构两种类型.胞状亚结构基本上位于几个熔池的交界处.扫描间距对试样的硬度影响较小,硬度值在210~220 HV.

    选区激光熔化激光扫描间距显微组织硬度316L不锈钢

    不同厚度镍中间层对镍钛合金与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周海宽杨海丽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Ni夹层激光焊接成功地将NiTi合金和SUS304连接起来,研究了 Ni夹层厚度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构表明:添加Ni中间层可以有效地抑制母材金属之间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产生.焊缝组织主要为树枝晶,当镍中间层的厚度由0.1 mm变为0.3 mm时,焊缝中TiCr2和TiFe2IMC减少,接头的硬度降低,抗拉强度升高,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70 MPa).当镍层的厚度增加到0.4 mm时,焊缝中生成了过多的TiNi3相,降低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NiTi合金不锈钢激光焊金属间化合物

    钴基焊丝氩弧焊K438合金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王艳庞义斌黄兆亮王红顺...
    35-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型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转子叶片的磨损修复要求,采用与K438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热物理性质匹配、相容性良好的钴基焊丝为堆焊材料,开展氩弧焊工艺研究,通过改变预热温度、堆焊轨迹来探究解决高Al、Ti高温合金熔焊时开裂的新方法.研究表明,预热与垂直于焊接方向前后摆动组合的工艺可制备无裂纹的对接接头.制备的无裂纹接头表面成形良好,堆焊区与基材冶金结合良好,钴基基体组织上弥散分布着富Cr的条状M23C6、花瓣状的W元素固溶强化产物、富Cr的异形M6C等形态各异的相.此外,接头热影响区出现了硬化现象,硬度最高值可达462HV0.5,堆焊区硬度约263 HV0.5,接头平均抗拉强度472 MPa,为母材的53%.

    钨极氩弧焊K438高温合金组织力学性能

    Ti-Mg脱氧工艺对低碳钢板气电立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欣瑶胡珂王天舜李志...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Ti-Mg脱氧工艺可有效提高钢材的大线能量焊接性能,实焊条件下该类钢的组织特征及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比研究了 Ti-Mg脱氧钢和普通工艺钢,开展了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试验,检测了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采用电解萃取的方法提取钢中夹杂物,并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分析了脱氧工艺对焊接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Ti-Mg复合脱氧工艺下钢中主要形成细小弥散的球状Ti-Mg-O型夹杂物,改善了夹杂物形态,减轻了对钢材基体性能的不利影响.大线能量焊接过程中,微细氧化物钉扎细化粗晶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消除仿晶铁素体和侧板条结构,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转变,显著提高焊接接头冲击韧性.

    大线能量焊接用钢Ti-Mg脱氧针状铁素体冲击韧性气电立焊

    镀锌层和焊接速度对镁/钢MIG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冷宸汪晓勇彭红兵陈天威...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IG电弧作为热源,分别对AZ31镁合金/Q235低碳钢与AZ31镁合金/DX51D镀锌钢进行连接.通过改变焊接速度,研究其对AZ31/Q235、AZ31/DX51D焊接接头焊缝成形、微观组织及硬度分布的影响,并揭示镀锌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分别为10、15mm/s时,AZ31/Q235接头、AZ31/DX51D接头的焊缝成形较好.随着焊接速度的降低,AZ31/DX51D接头焊缝处析出更多的β-Al12Mg17相,界面层厚度增加.AZ31/DX51D接头界面结合较好,而AZ31/Q235接头界面出现未熔合、开裂等现象,这说明镀锌层有效促进了镁/钢界面的冶金结合.AZ31/DX51D接头界面处的硬度值最高达到250 HV,高于AZ31/Q235接头界面处硬度值.

    MIG熔-钎焊镁/钢焊接速度硬度分布

    N08825衬里复合管管端堆焊三相区组织和性能研究

    夏正文许全光吴胜强颜俊杰...
    50-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衬里复合管是将耐腐蚀合金衬管与碳钢基管经复合成型后形成紧密结合的双金属管道,管端堆焊是保证工程应用可焊性的重要保障.采用衬管机组成型生产N08825直缝焊管,并与基管嵌套后进行水压复合,然后采用双钨极热丝氩弧焊工艺在复合管管端进行填充堆焊,对堆焊焊缝及相邻的衬管、基管的残余应力分布、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前衬管直焊缝屈服强度为(325±20)MPa,堆焊后的残余应力导致管端内径减小约0.2 mm;堆焊层和相邻的衬管、基管硬度满足API Spec 5LD标准要求;20个批次的堆焊层耐点腐蚀失重率均值约为0.1201 g/cm2;与堆焊焊缝相邻的衬管焊缝耐晶间腐蚀性能与复合前相当,在敏化和不敏化处理条件下,腐蚀率无明显差异,均值约为0.16 mm/a.

    N08825衬里复合管堆焊耐腐蚀性能

    覆膜砂选区激光烧结后处理试验研究

    冯月雪孙玉成李娜姜爱龙...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激光烧结成型的覆膜砂试块上粘贴热电偶测温的方式,测量玻璃珠中试块的实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测试分析相应的试块强度差异,对进一步优化激光烧结砂芯的性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选区激光烧结后处理试块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