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处理对原位自生TiB/Ti-55531复合材料锻坯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周琳刘运玺付明杰
    57-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及近等温热塑性变形所获原位自生 2vol%TiB/Ti-55531 复合材料锻坯,研究了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vol%TiB/Ti-55531 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锻坯经固溶热处理后,TiB增强相尺寸形貌变化不大,弥散分布于β相基体的细针状α相回溶,晶界及局部择优取向的细针状α相长大成为条棒状初生α相,导致材料的塑性提高、强度降低.固溶态Ti-55531 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经时效热处理后,条棒状初生α相持续粗化,并有细针状次生α相析出,使得其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化.随着固溶温度从α+β两相区增加至β单相区,其固溶时效态组织中条棒状初生α相基本消失,细针状次生α相的数量明显增加,导致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随时效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显微组织中沿晶界分布的长条棒状初生α相变化不大,分布于β相基体的细针状次生α相粗化,使其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TiB/Ti-55531锻坯固溶温度时效温度显微组织拉伸性能

    热处理对Ni-Mo-W三元镀层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夏晓健万芯瑗严康骅陈云翔...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元Ni-Mo-W电沉积涂层使用钨酸钠作为钨源,钼酸钠作为钼源制备.对采用钨酸钠浓度为20 g/L、钼酸钠浓度为10 g/L制备的NiMo10W20 试样分别在300、400、500℃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当镀液中钨酸钠浓度逐渐增加时,镀层中钨含量也随之增加,钼含量减少;镀层在500℃下热处理晶粒明显长大.对Ni-Mo-W合金镀层进行X射线衍射(XRD)试验发现,镀层在500℃下结晶状态最好,而W含量对于镀层无明显影响.通过纳米压痕硬度与弹性模量变化曲线可知,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Mo10W20 试样镀层硬度缓慢降低,但在 300~400℃的热处理,硬度有所提升;随着镀层中W含量的增加,镀层硬度缓慢增大.因此,Mo与W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加镍基镀层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

    Ni-Mo-W电沉积热处理硬度纳米压痕

    镀铬钢/EAA塑料复合带界面结构及连接机制

    邹鑫陈科王敏陆雪萍...
    68-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面向5G通信光缆应用的钢塑复合带界面结构和连接机制开展研究,利用接触角测量仪、白光干涉仪对镀铬钢原始表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镀铬钢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湿性和粗糙度;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带的横截面进行微观表征,结果表明镀铬钢与乙烯丙烯酸(EAA)塑料薄膜之间通过金属氧化层实现连接紧密,并形成微观机械咬合.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剥离测试之后的镀铬钢表面进行表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镀铬钢表面铬的氧化层与EAA中的羰基反应生成-C-O-Cr化学键.综上所述,微观机械咬合和化学键合是钢塑复合带界面的重要连接机制.

    钢塑复合带连接机制机械咬合化学键合

    32Cr3Mo1V表面激光熔覆TiC/钴基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尹燕周炜李辉龚岩...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铝热轧辊套表面因高温摩擦磨损失效的问题,采用同轴送粉式激光熔覆在32Cr3Mo1V表面制备不同质量分数(0%、5%、10%、15%)TiC/Co-08 高温耐磨熔覆涂层.分析了该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相组成及微区成分;测试了显微硬度、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o-08 涂层主要由γ-Co及晶间碳化物组成,其磨损形式为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TiC添加量为5%时,晶间组织碳化物含量减少,涂层中Fe元素含量升高,涂层显微硬度降低,摩擦系数有所升高,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TiC含量≥10%时,晶间碳化物含量升高,涂层中析出细小的TiC颗粒,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其摩擦系数也明显降低,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及轻微的磨粒磨损.当TiC添加量为 5%时,涂层显微组织变得粗大且显微硬度及高温耐磨性均降低.随着TiC含量的继续增加,涂层中重新析出小尺寸TiC增强体,且晶间碳化物含量也有所上升,其显微硬度及高温耐磨性也随Ti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TiC含量≥10%时,TiC/Co-08 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耐磨性.

    Co基合金激光熔覆TiC显微组织高温摩擦磨损

    火电厂锅炉20G水冷壁管失效分析

    张仁珊刘宇任耀剑杨春敏...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宏观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室温拉伸性能试验、物相分析和成分分析,对某火电厂锅炉 20G水冷壁管爆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裂起源于水冷壁管内壁,爆口及爆口附近壁厚存在明显的腐蚀减薄现象,爆口附近内壁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珠光体存在球化现象,沿晶界出现裂纹和氧化物.结合锅炉运行状况,推测水冷壁管在接焊缝两侧积垢聚集区产生局部氧腐蚀和氢腐蚀,是引起爆裂的主要原因.建议控制水质,做好停炉保护工作,减少炉管积垢,加强焊缝连接处壁厚的检测,及时更换不满足厚度要求的管路.

    水冷壁失效分析20G氧腐蚀显微组织

    2A97铝锂合金的化学铣切工艺研究

    于娟冯朝辉李惠曲陈高红...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频疲劳试验、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经过 3 种不同化铣槽液处理的 2A97 铝锂合金薄板表面粗糙度、疲劳性能和合金的微观组织缺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硫化钠或三乙醇胺的槽液相比,同时添加硫化钠和三乙醇胺的化铣槽液化学铣切性能更佳,化铣后的材料表面平整,微观缺陷数量较少,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达到Ra≤1.6 μm,疲劳寿命可达到3.71×105 N.硫化钠和三乙醇胺的加入能有效缓解合金的局部腐蚀,使铝合金表面与化铣槽液腐蚀更加均匀,形成的微观缺陷数量更少,尺寸更小,因此,能获得更好的表面粗糙度结果和更优的疲劳性能.

    2A97铝锂合金化学铣切表面粗糙度疲劳性能微观缺陷

    铜金属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薄膜及其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研究

    马会中丁后文张兰
    86-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厚度 0.025 cm纯铜金属箔片为基体,甲烷作为碳源,氢气为工作辅助气体,通过RF-PECVD法,改变射频功率制备类金刚石薄膜(DLC)涂层,研究了射频功率对镀DLC薄膜铜金属微观形貌、硬度、摩擦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影响.通过SEM、EDS、拉曼光谱、AFM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微观表征.采用弹性模量测试仪、旋转摩擦测试仪、显微硬度计对镀DLC薄膜的铜金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射频功率为 200 W时DLC薄膜存在且均匀分散在纯铜基底的表面.镀DLC薄膜的铜金属弹性模量最大为75 GPa,平均摩擦系数最低为0.11,显微硬度最大达到15.4 GPa.200 W射频功率下镀DLC薄膜铜金属腐蚀电位为-0.178 V,比纯铜金属提高了 25.8%,腐蚀电流密度为 1.429×10-8 A·cm-2,相比于纯铜金属降低了近一半.

    铜金属RF-PECVD射频功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45CrNiMoVA高强度合金钢氢致断裂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分析

    李云龙陈波张克实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CT试样氢扩散和内聚力分析耦合模型,基于氢脆机制理论,采用梯形内聚力本构模型,通过临界氢在裂纹尖端引起氢附着率的变化和与之相关内聚力强度之间的降解耦合关系,模拟了45CrNiMoVA高强度钢CT试样氢致裂纹萌生和断裂.结果显示:金属中的氢原子在静水应力梯度的驱动下富集在高静水应力区域.随扩散时间的增加,氢原子在裂纹尖端富集降低了材料的断裂能从而降低了内聚力强度,使内聚力单元在较低的应力下发生失效,引起材料氢致损伤断裂.模拟得到充氢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与实验曲线的大体相同,这说明该模型可在不需要大量试验的条件下对高强度钢氢致断裂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可为该类钢材氢脆断裂失效分析提供借鉴.

    45CrNiMoVA高强度合金钢氢脆CT试样内聚力模型氢降低键合力

    纯钨表面等离子Ta合金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薛海龙赵鹏飞剌玲敏秦林...
    97-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合金层的厚度增加.合金层主要由纯Ta相组成.Ta合金层的自腐蚀电位高于基材的,而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即Ta合金层更难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且腐蚀速率更低.900℃合金层的耐蚀性能最佳,腐蚀速率降至8.45×10-3 g·m-2·h-1,表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

    纯钨基材Ta合金化改性层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耐蚀性

    Y2O3对等离子堆焊WC/Ni60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振宇刘政军艾星宇刘峥...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等离子堆焊在Q235 钢板上制备镍基复合堆焊层,研究了不同含量的Y2O3 对镍基碳化钨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分析了堆焊层的微观组织;使用维氏硬度计和端面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堆焊层进行了硬度和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Y2O3 的加入促使堆焊层中碳化物规则化,以WC为核心向周围生长.堆焊层检测出主要的物相为γ-Ni(Fe)、WC、W2C、M23C6、M6C、Cr7C3、FeNi3 相.添加1.2%Y2O3 的堆焊层维氏硬度达到最大值970 HV0.5,比未加Y2O3 的堆焊层硬度高 283 HV0.5,在高温摩擦磨损条件下磨损量最小为 2.8 mg,摩擦系数为 0.32,此时磨损机制为轻微的磨粒磨损.

    等离子堆焊氧化钇镍基碳化钨堆焊层微观组织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