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u@rGo添加量对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奚运涛常玉刘璐蒙敏然...
    105-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不同Cu@rGo添加量的石墨烯增强6061 铝基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Cu@rGo添加量对Cu@rGo/6061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试样的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与 6061Al基体相比,添加Cu@rGo显著提高了Cu@rGo/6061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伸长率随着Cu@rGo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拉伸断口形貌也表明随着Cu@rGo含量的增加,撕裂棱变少,韧窝组织由小而深逐渐向大且浅过渡,说明复合材料的塑性逐渐变差.综合分析表明,当 Cu@rGo 添加量为 0.05wt%和 0.1wt%时,Cu@rGo/6061Al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6061Al基材的均显著提高.

    还原氧化石墨烯6061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铜基体铬合金化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赵书海张泽权王杰麦永津...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铜基体铬合金化的策略,研究了铬含量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加入1.5wt%铬,摩擦系数低至0.07,磨损率为2.4×10-4 mm3·N-1·m-1,分别是未添加铬的复合材料的64%和20%.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分别对二硫化钼/铜界面结构、摩擦层成分及磨痕亚表层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铜基体铬合金化对二硫化钼/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铜基复合材料合金化二硫化钼摩擦学性能

    铬酸盐黄色-黑色氧化时间间隔对AZ91D膜层质量和耐蚀性的影响

    朱伟明芦刚陈义斯晏玉平...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铬酸盐转化膜层制备工艺,通过调控黄色氧化-黑色氧化时间间隔提升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系统研究了时间间隔为 0、12、24 h合金样品的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分布及其电化学特征,揭示了不同间隔时间后黑色氧化成膜行为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黑色氧化后AZ91D合金表面生成呈现网状微裂纹结构的微米级转化膜.时间间隔过短,基体析氢显著破坏了黑色氧化膜完整性,微裂纹尺寸较大,成膜厚度较薄;时间间隔过久,衬底氧化膜干燥充分,转化液难以附着,黑色膜层裂纹减少但表面粗糙,并沉积大量Mn3O4 颗粒物.当间隔时间为 12h时,AZ91D合金表面膜层相对均匀致密;电化学测试显示,此时样品的耐蚀性最佳,相较于未处理镁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两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至-1.176 V,提升19.51%.

    AZ91D镁合金铬酸盐转化膜时间间隔耐蚀性

    18CrNiMo7-6渗碳合金钢电解抛光参数研究

    王书艳张悦路留成王刚...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18CrNiMo7-6 渗碳合金钢表面变质层的电解抛光加工质量,开展 18CrNiMo7-6 渗碳合金钢表面变质层不同渗碳层深度下的电解抛光工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浓磷酸与浓硫酸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温度为40~45℃,首先研究18CrNiMo7-6 渗碳合金钢表层试样在不同抛光电压、抛光电流及抛光时间工艺参数下电解抛光后的表面质量,得到18CrNiMo7-6渗碳合金钢表层的最佳电解抛光参数为 10 V、1.8~1.9 A、70 s;再对得到的表层最佳参数进行微调,得到不同渗碳深度下试样的最佳电解抛光参数,次表层电解抛光参数为 10 V、1.6~1.7 A、65 s,心部电解抛光参数为10 V、1.5~1.6A、60 s.

    18CrNiMo7-6渗碳合金钢电解抛光最佳参数

    铝-碳化硅烧结过程及其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朱永超李巍牛丽薇李正辉...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铝-碳化硅复合体系的烧结过程,对含有不同尺寸碳化硅颗粒的烧结体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拉伸测试.通过计算金属铝所占体积及其内部孔洞的体积,发现碳化硅颗粒尺寸的增加能够促进复合材料烧结后的致密程度,但过小的增强体反而会增加孔隙率和孔洞尺寸;通过对烧结体原子结构分析和准静态拉伸,发现碳化硅颗粒尺寸的增加能够提高位错密度,但这不能带来拉伸强度的稳步提升,而烧结体的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最大孔洞的尺寸.在本模拟尺度下,增强体与金属颗粒在尺寸相近时可以得到良好的密实效果和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烧结Al-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TC10钛合金棒材裂纹分析

    张明玉运新兵伏洪旺
    131-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纹是钛合金在生产加工时的常见缺陷.针对生产中TC10 钛合金棒材的裂纹缺陷,通过OM、SEM、EBSD以及维氏硬度测试,研究裂纹缺陷的形貌、组织、性能,分析裂纹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裂纹区域的低倍组织中无明显冶金缺陷产生,晶粒主要呈模糊以及半模糊晶,且无分层组织以及细晶亮带存在;高倍组织与正常区域相同,初生α相与正常区域内初生α相数量基本相同,裂纹两侧基体的金相组织正常.裂纹区域V和Cu元素成分偏低,O元素成分略高,密排六方相和体心立方相含量分别为 48.33%和0.50%,低于正常区域的.裂纹区域平均硬度为 374 HV,较正常区域的硬度低约30 HV.经分析得出,此裂纹为淬火裂纹.

    TC10钛合金棒材组织成分淬火裂纹

    基于改进SSD的工件表面缺陷检测

    刘艳菊王秋霁张惠玉刘彦忠...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件的表面缺陷不仅影响外观而且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寿命和性能,因此对工件进行实时表面缺陷检测很有必要.针对当前SSD算法不利于小目标检测易导致误检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阶段多层检测器的改进SSD自动检测方法.采用了以ResNet替换SSD中原始的VGGNet的方法,研究了小目标检测的问题;采用了对深层特征进行反卷积且将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融合的方法,研究了语义信息不足易误检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原SSD模型在工件的表面缺陷检测上mAP值提高了约4.6%,从而认为本方法可用于工件表面缺陷的实时自动检测.

    工件表面缺陷检测SSD反卷积特征融合

    Cu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激光熔覆及摩擦特性研究

    李杰顾佳玲
    140-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烧结压制成型的离合器摩擦片磨损率过高和摩擦层粘结稳定性不足而引起的脱落等问题,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制造方法,选取Laserline LDF 6000-100 半导体激光器,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熔覆层进行制备.对制备的摩擦片进行了SEM测试与分析,并应用MM-3000 型性能试验机进行摩擦性能和磨损试验测试,研究了经激光熔覆工艺制备的湿式离合器在典型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经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摩擦层组织致密、无明显裂纹缺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相较于烧结压制工艺摩擦片磨损率降低了 59.76%;不同接合压力下的最大滑摩功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摩擦转矩在离合器完全结合后能迅速达到最大值,此时等效摩擦系数也相应达到极值.

    激光熔覆摩擦特性等效摩擦系数磨损率

    等离子弧熔覆Fe-C-B-V系耐磨堆焊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刘畅饶嘉威蒋凤琦沈毅锋...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硼铁、高碳铬铁、钒铁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弧熔覆技术在Q345 钢表面堆焊Fe-C-B-V系铁基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别使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测量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堆焊层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网格状Fe3(C,B)和Fe2B、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及硼化物等(如VB2、VC、Cr2B)硬质相构成;堆焊层的平均硬度高达904.58 HV10、冲击功为68.5 J.堆焊过程中形成的硼化物、碳化物作为硬质相提高了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形成的碳化钒使组织从鱼骨状变成网格状,细化了晶粒,提高了堆焊层的冲击韧性.

    等离子熔覆Fe-C-B-V堆焊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冲击韧性

    显微组织对Q355B钢板不同方向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明康学勤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温拉伸、冲击、疲劳试验及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显微组织对Q355B钢板各方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显微组织下Q355B钢板沿轧制方向和横向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Q355B钢基体上分布贝氏体时,钢板沿厚度方向拉伸和冲击性能变化不大;基体上分布带状显微组织时,沿厚度方向性能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标准要求;基体上分布大尺寸带状夹杂物时,沿厚度方向性能大幅度下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不同显微组织下Q355B钢板沿轧制方向和横向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受夹杂物和焊接缺陷的影响,沿厚度方向的疲劳性能与显微组织无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原材料中硫含量和元素偏聚以减少和消除夹杂物和带状显微组织的产生,从而改善钢板沿厚度方向的性能.

    Q355B力学性能带状组织硫化锰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