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细化的研究进展

    董天顺马庆亮付彬国李晶琨...
    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共晶铝硅合金因其耐磨性能良好而受到关注,但组织中含有粗大的初晶硅和针状的共晶硅,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硅相细化的一些方法,如合金化、变质处理和改进制备工艺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合金化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组织的作用;然后对各种变质剂的细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改进制备工艺对硅相尺寸和形貌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开发出适用于广泛使用的新型复合变质剂,并通过变质和改进制备工艺相结合,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过共晶铝硅合金.

    过共晶铝硅合金硅相细化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进展

    邹阳魏巍范悦王泽震...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汇集了近年来国内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FSW)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工艺参数、腐蚀及疲劳性能、缺陷修补工艺、模拟控制研究、新型FSW工艺及设备五个角度进行评述,并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对搅拌摩擦焊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缺陷修补新型FSW工艺

    选区激光熔化扫描间距对AlSi10Mg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申川章桥新余金桂刘蓉...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确保熔池的稳定性基础上,采用AlSi10Mg合金单道选区激光熔化(SLM)试验确定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合理范围,分别为150~180 W,600~1200 mm/s.选择 180 W、800 mm/s,以及 170 W、600 mm/s两组参数进行多道多层SLM试验,研究扫描间距(0.05~0.16 mm)对合金致密度的影响,以及扫描间距和拉伸方向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度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小的扫描间距会产生球化颗粒,恶化致密度;而扫描间距过大时,熔池的搭接区下方会有未熔化粉末,降低了致密度.当拉伸方向和扫描方向垂直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着扫描间距的减小而略微增加,而且合金的拉伸性能明显好于拉伸方向和扫描方向平行时的.

    选区激光熔化扫描间距致密度

    6082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对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刘颖辉杨德云
    19-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首次应用到铝合金的对接过程中.本文研究了搅拌头转速对 2mm厚的 6082铝合金对接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1.6 mm的搅拌头下压量可有效避免接头底部未焊合.但当转速为1950 r/min时,搅拌套筒回抽路径的外沿形成热裂纹.焊核区晶粒明显细化,当转速为 1350 r/min时,焊核区平均晶粒尺寸由母材的 30.84 μm减小至 8.43 μm;热机影响区和焊核区的织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焊缝的硬度整体上高于母材的,这与焊缝中较小的晶粒有关.当转速为 1650 r/min时接头的强度最高,达到 190 MPa;当转速为 1950 r/min时,因热机影响区/焊核区截面的裂纹缺陷影响,接头的抗拉强度仅为 121 MPa.

    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对接焊6082铝合金晶粒织构

    5083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多区域力学性能研究

    王磊曾泓润刘小鹏回丽...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 12 mm厚的 5083铝合金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头不同区域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疲劳试验,对疲劳试验后的试样断口进行SEM观察.结果表明:焊核区晶粒明显细化,热影响区晶粒粗化,热机影响区晶粒发生严重变形并带有方向性.接头整体硬度近似呈非对称的"W"形分布.从母材到焊核区硬度先减小后增大.母材硬度值最高,焊核区次之.母材、焊核区、热影响区的疲劳寿命差别较大,母材疲劳性能最好,焊核区次之,热影响区最弱.各区的疲劳裂纹源位于疲劳试样的表面,扩展区中可以看到疲劳条带,瞬断区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

    5083铝合金双轴肩搅拌摩擦焊疲劳性能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焊接固有应变实测方法研究

    苟中林罗宇袁昱超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有应变被用于大型焊接结构应力和变形预测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固有应变工程应用的简便实测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带小孔的定位尺,将定位尺放置在焊缝附近,通过小孔在焊缝附近打上测量标记,在焊接前后用手持拍照设备对测量点进行拍照.采用一系列图像处理算法求解标记点在定位尺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而计算获取焊缝的固有应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的重复精度,能够满足固有应变高效准确测量的工程要求.

    固有应变测量图像处理焊接变形预测

    CMT电弧增材制造的5356铝合金薄壁件力学性能及其强化机理研究

    周陆琪朱晓磊陆晓峰王健...
    33-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MT电弧增材制造了 5356铝合金单道多层薄壁件,研究了 5356 铝合金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不同电流情况下不同沉积高度的熔池形貌变化以及组织变化.结果表明,5356 铝合金显微组织主要为α(Al)基体与β相,强化机理主要为细晶强化和析出相强化.5356 铝合金组织和性能在不同沉积高度有差异.构件底部由于受到热循环更多,晶粒较为粗大,二次相较多且连续分布,而顶部受到热循环较少,晶粒相对细小且二次相主要呈点状析出.随着电流升高,薄壁构件力学性能逐渐降低.

    5356铝合金CMT电弧增材制造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AgCuInTi钎料对YG16硬质合金/钢接头强度的影响研究

    张素慧王世清戴勇波温国栋...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AgCuInTi钎料对YG16硬质合金和碳钢进行真空钎焊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钎焊温度下的接头剪切强度和微观形貌,得到了较好的钎焊温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钎料中的Cu、In含量,得到了不同钎料配比的接头强度.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接头界面处元素的扩散情况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AgCuInTi钎料在780℃钎焊较好.随着Cu、In元素的增加,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增大.钎缝中In元素倾向于固溶进Ag金属中形成Ag基固溶体,还形成了Cu基固溶体,产生了固溶强化效应.钎料/钢界面处存在大量的元素扩散,比钎料/硬质合金界面处扩散更容易.

    AgCuInTi钎料YG16硬质合金真空钎焊剪切强度

    大型轴件的阻尼油封区表面银钎焊非等强修复

    杨春艳孙东坡雷瑞祥史维...
    43-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大型 42CrMo4+Ni+V轴件的阻尼油封区因故产生了表面损伤.为恢复受损区油封功能和几何尺寸,采用银钎焊工艺进行表面非等强修复.首先,制作模拟样棒,制定预焊接工艺规程,按照该规程进行了评定试验.对模拟样棒焊前焊后的相同部位进行了拉伸、冲击、硬度试验和金相组织观察.分析得出,热影响区范围约为 2 mm,采用银钎焊修复对母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小,用于表面损伤的非等强修复是可行的.最后,将该工艺成功用于大型轴件阻尼油封区表面损伤的实际修复.

    大型轴件阻尼油封区非等强修复银钎焊模拟样棒

    6082铝合金轴肩辅助加热摩擦塞补焊接头组织及温度分布

    李德福王希靖赵早龙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轴肩辅助加热方法实现了 5mm厚 6082 铝合金板匙孔类缺陷摩擦塞补焊修复,分析了摩擦塞补焊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焊核区为细小等轴晶,结合面区为过渡区,轴肩影响区分层明显,热力影响区晶粒发生弯曲变形,热影响区保留了母材板条状组织.接头显微硬度均高于母材,在厚度方向上存在各层异性;抗拉强度最高达285.7 MPa,为母材的 92.2%,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焊接热输入和材料热塑性变形,是接头不同区域显微组织存在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

    轴肩辅助加热摩擦塞补焊温度分布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