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16L/X65复合管管端的耐腐蚀性研究

    汪建明曾庆杨周声结黄锦圳...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油气管道用316L/X65 双金属机械复合管管端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成分分析及晶间腐蚀、点腐蚀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管的化学成分符合条件,性能都满足要求.复合管管端堆焊层分为内外两层,Inconel625 堆焊层组织主要为奥氏体组织,外层相比内层晶粒更细小,因内层堆焊层的阻隔作用,外层堆焊层没有受到X65 基管的影响,保持了良好的耐蚀性能,复合管管端晶间腐蚀测试符合工程应用要求,耐点蚀性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316L-Inconel625 焊接区<316L衬管<Inconel625堆焊层,温度升高显著降低管端的耐点蚀性能.316L衬管与Inconel625 堆焊层之间的焊接区因电偶作用,使得316L更易发生腐蚀.

    机械复合管管端Inconel625点蚀

    层厚对TiC-HfN/TiC-HfC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卓高姣姣王瑶宋建平...
    58-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iC为基体相、HfN和HfC分别为各层的增强相、Ni和Co为金属相,利用微叠层装置进行叠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 1500℃下制备了不同层厚的TiC-HfN/TiC-HfC层状陶瓷,其层厚分别为 0.25、0.30、0.35、0.40 mm,研究了层厚对该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层厚下,材料的断口形貌基本相似,且晶粒的尺寸均在5μm左右;随着层厚的增大,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层面断裂韧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层间断裂韧度不断减小;当层厚为 0.30 mm时,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此时其硬度为(19.6±0.24)GPa、抗弯强度为(841.1±20)MPa、层面断裂韧度为(6.5±0.18)MPa·m1/2 和层间断裂韧度为(8.3±0.27)MPa·m1/2.

    层状陶瓷层厚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横向感应加热装置功率因数的研究与优化

    周建男王君徐建忠吴志强...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横向磁通感应加热技术因其连续加热金属薄板带材的优异性能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为了满足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加热系统的功率因数可加强系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基于对45 钢薄带加热需求设计了横向感应加热装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结构参数与电激励参数对横向感应加热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并结合各参数对加热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规律对加热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与初始模型相比,系统的功率因数上升0.048,相对不均匀度下降5.15℃.优化后的模型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并改善了带材的温度均匀性.

    横向感应加热数值模拟带材加热功率因数温度均匀性

    医用可降解Zn-Sn-Cu合金的力学及腐蚀性能研究

    黄庆利任伊宾马玉豪武夏鹏...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生物降解锌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速率,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纯锌的力学性能不足,如强度低、可塑性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此,采用重力铸造制备了新的三元Zn-3Sn-xCu(x= 0,1,2,3wt%)合金,旨在通过与铜(Cu)的微合金化来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并提高力学性能.通过金相分析、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化学和浸泡试验,分析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Cu的加入,使得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体外降解试验表明:Zn-3Sn-xCu(x=0,1,2,3wt%)合金的降解速率较Zn-3Sn合金有较幅的提升,满足可降解医用材料的标准,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可降解医用材料.

    Zn-Sn-Cu锌基合金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

    1561铝合金厚板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王腾达李利刘海彬袁晓冬...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产1561 铝合金40 mm厚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厚板拉伸、圆棒拉伸、布氏硬度、SEM等研究了不同批次40 mm厚1561 板材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当板材心部附近出现明显的析出带时,材料的塑性和强度明显下降,拉伸断口出现裂纹分层.

    1561铝合金厚板力学性能微观组织

    稀土Y对GCr15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车治强杨吉春刘香军杨昌桥...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稀土Y对GCr15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Y含量的GCr15 轴承钢,利用MC010-HV-30Z维氏硬度计、SANS-ZBC2752A型冲击试验机、CSS-88500 型电子万能试验机、JSM-651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Sigma-300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研究Y对GCr15 轴承钢硬度、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夹杂物的影响.结果显示:Y含量为 0.005%时,试验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Y略微降低了GCr15 轴承钢的硬度,由 258.7 HV降低到254.4 HV;冲击功提高了17.9%,由17.9 J提高到 21.1 J;抗拉强度提高了 6.50%,由 903.8 MPa提高到963.3 MPa;最大拉应力提高了 6.50%,由 17.75 kN提高到 18.91 kN;断后伸长率提高了 16.80%;试验钢的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过度;Y处理后,夹杂物尺寸由3μm左右减小为1μm左右.试验钢的硬度略微降低,冲击功、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均有所提高,夹杂物尺寸减小.

    GCr15轴承钢稀土Y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夹杂物

    高效CoMo双金属硫化物电极构筑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杨杰马自在孙家祺王孝广...
    85-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电弧熔炼技术和脱合金化法制备了钴钼多孔合金,利用化学气相沉积进行蒸汽硫化,构筑了自支撑CoMo双金属硫化物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电位法等测试了电极的析氢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适量钼元素的加入促进了CoMo硫化物纳米线的密集生长,增大了比表面积,便于析氢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输.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性能,Co13Mo2-S电极在阴极析氢过程中在 10、100 mA·cm-2 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分别为 94、172 mV,塔菲尔斜率仅为 59 mV·dec-1,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析氢稳定性和耐久性.

    电弧熔炼脱合金蒸汽硫化纳米线析氢反应

    球压痕法获取不同变形率下316L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薛河贺晋璇贾文娜王正...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电焊接结构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冷作硬化导致局部区域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且难以准确获取,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弹塑性材料下的压痕实验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识别载荷-深度曲线中的相关参数,结合量纲分析法理论计算316L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不同变形率下的力学性能参量.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率的不断增大,材料的塑性降低,硬度增大,且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化指数均相应增大.

    球压痕法奥氏体不锈钢载荷-深度曲线力学性能参数

    结构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Si10Mg金刚石点阵结构拉伸性能的影响

    吴鸿飞王国伟沈显峰杨家林...
    96-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金属点阵结构由于具有结构设计自由度大、成形零件具有轻量化、缓冲吸震、隔热散热等优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对点阵结构的拉伸性能也提出了要求.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金刚石单元结构参数对AlSi10Mg点阵结构拉伸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点阵结构成形效果较好,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支杆杆径和孔隙率对点阵结构抗拉强度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支杆长径比的减小,点阵结构应力集中区域由节点处向支杆中间位置移动,长径比在 1.4 左右时点阵结构具有较为均匀的应力分布;在点阵结构外层包裹薄壳结构,可使点阵结构整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试验与仿真结果相吻合,可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点阵结构的拉伸性能和变形失效方式进行有效预测.

    点阵结构选区激光熔化有限元模拟拉伸性能

    捆扎丝用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及组织研究

    徐士新王坤杨胜其韩伟...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捆扎丝用钢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竹节现象,减少硬相组织的影响,提高组织的均匀性,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捆扎丝用钢的相变情况,结合组织形貌绘制了连续冷却相变曲线.结果表明,捆扎丝用钢经历热变形后,随冷却速率的增加,钢中铁素体及大块珠光体尺寸逐渐减小,但减小的趋势逐渐减弱,特别是当冷却速率大于5℃/s时,铁素体、珠光体尺寸变化不大.通过数据统计拟合,在冷却速率小于 30℃/s范围内,建立了捆扎丝用钢连续冷却过程中铁素体晶粒尺寸d与冷却速率v的关系,表达式为d=35.56+6.59 ln(1/v).

    捆扎丝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组织竹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