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熔覆涂层材料的研究现状

    田宪华杨晓东刘亚王磊...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陶瓷和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耐高温性和抗腐蚀等优点成为涂层领域新的研究点.激光熔覆技术是获得其高超性能的涂层制备方法之一.阐述了激光熔覆涂层材料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金属陶瓷和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熔覆金属陶瓷和高熵合金涂层的相关技术问题及它们的性能特点,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激光熔覆涂层金属陶瓷高熵合金

    复合材料在我国航空航天与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秦铭泽张伟涛姬晓晨吴梦婷...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讨论了复合材料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与轨道交通领域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主要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芳纶以及新兴的铝基、C/C复合材料等.综述了这些复合材料分别应用在"神舟号"系列飞船、C919 大飞机和"复兴号"动车组的现状.此外,本文总结了复合材料在后续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旨在给予未来的研究者一定的参考.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金属材料深冷处理的研究进展

    刘豪豪夏鑫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冷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材料自身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性能,在传统的金属材料加工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深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对象从传统的金属加工件到微纳米结构的锂电负极材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深冷处理技术近些年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深冷处理对金属材料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并对深冷处理在金属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做出展望.

    深冷处理金属性能作用机理

    热处理工艺对CuZn39Pb3合金显微组织和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韦刚朱志雄童健苟国庆...
    14-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应力腐蚀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uZn39Pb3 合金微观组织及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和脱锌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主要与α相的尺寸和所占比例、β相分布的连续性以及游离态的Pb分布相关.大尺寸的α相+连续分布的β相会导致局部腐蚀;游离态的Pb相倾向聚集在α相和β相界面处,粗大α相和连续分布的β相导致相界面面积减少会引起Pb相在相界面处聚集,降低界面结合力,降低材料的应力腐蚀性能.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试验发现:退火态合金的应力腐蚀性能最差;经450℃时效后,合金中的细小α相对β相存在割裂作用,游离态Pb分布均匀,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浸没试验发现,退火态合金的脱锌腐蚀敏感性最高,450℃时效态合金脱锌腐蚀敏感性最低,与其应力腐蚀性能表现出一致性.

    CuZn39Pb3合金热处理脱锌腐蚀应力腐蚀

    固溶时间对Ti@(Al-Si-Ti)p/A356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金玉陈体军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心-壳结构增强A356 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固溶时间对Ti@(Al-Si-Ti)p/A356 复合材料显微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初生α-Al相颗粒粗化长大;共晶Si相不断溶解,晶界上残余的共晶Si粗化、球状化;Al基体、Ti心部继续反应,增强体颗粒壳层发生相转变.复合材料在545℃固溶处理1h时,力学性能达到峰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3.9 MPa、175.1 MPa、20%,比制备态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3%、21.4%和12.4%,维氏硬度也从59.3 HV提高到72.8 HV.

    粉末触变成形Ti@(Al-Si-Ti)p/A356复合材料固溶时间力学性能

    Cr4Mo4V钢球的淬火混晶组织细化试验研究

    曹彦文李臻邵家俊顾家铭...
    26-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出现混晶组织的Cr4Mo4V淬回火钢球分别进行亚临界退火、等温退火处理,然后再经 1115℃淬火后观察晶粒改善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不同状态Cr4Mo4V试样的微观畸变;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对比分析各试样中的二次碳化物形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Cr4Mo4V钢球混晶组织有所改善,但晶粒依然粗大;中间退火并没有有效消除淬火粗晶的遗传现象.有迹象显示:粗晶的遗传与淬火未溶碳化物和再次淬火前组织中二次碳化物的方向性分布密切相关.

    高温轴承钢混晶退火处理二次碳化物

    两相区热处理对DP780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冯鑫魏立群付斌徐星星...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M、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的两相区热处理对DP780 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DP780 双相钢经过870℃×60 min奥氏体化,再进行780℃不同时间的两相区保温热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试验钢中马氏体含量逐渐减少.经过 780℃×5 min两相区热处理的试验钢,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8%,抗拉强度接近1100 MPa,试验钢的强塑性能匹配最佳.

    DP780双相钢两相区热处理铁素体马氏体力学性能

    热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高强铝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

    李达吕非周凯刘瑞康...
    35-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高强铝合金材料的性能潜力,从热处理强化角度出发,选择了 4 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并从物相、组织、性能对热处理后的铝合金SLM成形样件展开研究,最终筛选出最适合的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300℃/6 h/炉冷的强化时效(EA)热处理后的样件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 575 MPa,较未经热处理的原SLM成形件的抗拉强度提高25%,伸长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满足正常需求.强化机制主要为:过饱和Mn元素固溶体带来的固溶强化、细密且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微观组织形貌带来的细晶强化以及热处理后生成的纳米级Al3Sc相沉淀粒子带来的第二相强化.

    激光选区熔化高强铝合金热处理显微组织拉伸性能

    20CrMnTi薄壁齿轮渗碳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与调控

    姜辉陈文革陈茂进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实际工况下20CrMnTi薄壁齿轮渗碳淬火过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薄壁齿轮渗碳淬火后,渗碳层厚度为1.2 mm,淬火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表面的残余奥氏体较心部的多4.2%,由于温度场的不均以及组织应力导致其径向产生 9%的变形.齿轮表面和心部的残余应力分别为-256.5MPa和141 MPa.实际测得显示薄壁齿轮渗碳层厚度为1.15 mm,淬火后齿轮表面组织由针状马氏体+7%残余奥氏体+颗粒状碳化物组成,心部组织由低碳马氏体+1%残余奥氏体组成,齿轮表面残余应力为(-1078±168.2)MPa,径向最大变形量约7%,与模拟结果对应较好.为此针对薄壁齿轮热处理过程中因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下内应力过大造成的变形,使其在不同部位同时冷却或采取径向约束的措施.

    薄壁齿轮热处理有限元模拟变形调控措施

    18CrNiMo7-6渗碳钢磁场深冷处理工艺研究

    冯泽轩张瑞亮范政武
    48-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高铁等高端齿轮产品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恶劣,对齿面硬度及韧性要求高,一旦发生损伤,维修成本高.针对这一现状,对18CrNiMo7-6 渗碳钢设计磁场深冷处理正交试验方案,选择最优工艺组进行洛氏硬度检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与晶粒度.与常规热处理结果进行对比,探索磁场深冷处理对18CrNiMo7-6 渗碳钢冲击韧性、硬度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深冷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和硬度均有所提升.最优工艺参数为磁场强度为1T,且不进行交变处理、深冷温度为-190℃、保冷时间为 16 h、降温速率为 2℃/min,其冲击韧性比常规热处理提高38.07%,洛氏硬度值提高9.49%.微观组织分析表明,磁场深冷处理能促进试样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转变,并细化晶粒.

    18CrNiMo7-6渗碳钢磁场深冷处理冲击韧性洛氏硬度金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