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b对Al-20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唐鹏刘倩男韩振尧蔡义明...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微量元素Sb后,Al-20S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该合金的微观结构,分析其拉伸行为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Sb元素的添加,对Al-20Si合金中初晶硅产生变质效果,使初晶硅形貌和尺寸产生明显变化,AlSb作为异质核心,使初晶硅数量增加,拉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Sb添加量达到 0.8%时,初晶硅尺寸达到最小,同时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从未变质的 93.2 MPa和 0.77%提高到 154.1 MPa和 1.97%,分别提高了 65.34%和155.84%.

    Al-20Si初晶硅Sb拉伸性能

    新型电极Mg2SiNi3与Mg2Si的连接和界面行为研究

    陈彦佐陈少平樊文浩徐礼彬...
    93-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Mg2Si基热电材料是中温区间最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之一.为了提高Mg2Si基热电接头的界面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极材料Mg2SiNi3 作为Mg2Si的电极材料,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实现了Mg2SiNi3 和Mg2Si的连接.同时,测试分析了所得接头的界面微观形貌、界面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Mg2SiNi3 与Mg2Si烧结后形成了完整的冶金结合,界面处各组成元素均实现了均匀过渡;界面接触电阻得到了有效地优化,而且接头以及界面稳定性良好;时效前后,界面性能均未出现大幅的退化.Mg2SiNi3 的提出为Mg2Si基热电器件设计和集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扩散连接Mg2SiMg2SiNi3热电接头界面性能

    电弧3D打印TC4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冯帅彭勇陈绍兴刘祥奎...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接技术制备了TC4 钛合金件,研究了TC4 钛合金增材体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C4 钛合金打印态的表面成形良好,电弧 3D打印TC4 钛合金高度方向宏观组织上为外延生长的粗大β柱状晶形态,组织由α相和β相组成.增材体的顶部为针状马氏体区,中部为细小的层片状网篮组织,基材结合处主要由层片状组织、β相以及少量残余α'相组成.所制备的成形件硬度较基材的高,表层部分硬度最大.室温拉伸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水平方向拉伸强度较高,沿增材高度方向的塑性较高.室温冲击韧度未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Aku2 均达到 70 J/cm2.

    电弧3D打印TC4钛合金组织特征力学性能

    不同挤压温度下Mg-3Y-1.5Ce-0.5Zr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刘鸿智童景琳
    104-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锻态Mg-3Y-1.5Ce-0.5Zr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挤压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断口形貌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挤压温度(320~380℃)对该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3Y-1.5Ce-0.5Zr合金经过不同温度挤压后,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合金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350℃下挤压的合金的晶粒平均尺寸最小,组织均匀性最佳.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350℃挤压的Mg-3Y-1.5Ce-0.5Zr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276.3 MPa和 17.6%.

    挤压温度Mg-3Y-1.5Ce-0.5Zr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50W800无取向硅钢中Al2O3和Al2O3-MnS夹杂物的腐蚀行为研究

    向继明周和荣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无取向硅钢退火样进行原位腐蚀实验,对试样表面腐蚀形貌进行OM表征、SEM表征、EDS分析、拉曼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的腐蚀源自夹杂物的局部腐蚀,其中包含金属氧化物夹杂Al2O3、金属氧硫化物夹杂Al2O3-MnS.无取向硅钢初期腐蚀时圆形锈斑内腐蚀产物主要为γ-FeOOH和α-Fe2O3,且γ-FeOOH含量高于α-Fe2O3.随着腐蚀产物的颜色加深,α-Fe2O3 含量逐渐增多.

    无取向硅钢夹杂物Al2O3Al2O3-MnS原位观察

    基于ProCAST的一模多腔YL112铝合金压铸件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朱嘉伟张文达刘云刘士渊...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YL112 压铸铝合金一模多铸产品的组织性能均一性需求,采用ProCAST软件对典型一模多铸工艺进行模拟,比较了两种不同充型顺序的压铸方案.结果表明:基于顺序凝固一模多腔压铸件由于充型与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导致近浇口端铸件出现明显缩松缩孔缺陷,造成铸件性能均一性差.后续采用等流程浇注系统,实现一模多腔铸件同时充型凝固过程,改善了铸件温度场分布,减少了工艺缺陷.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获得了组织性能均一性好的压铸件.

    YL112压铸铝合金凝固数值模拟显微组织

    关于热加工工艺聘请编委的通告

    117页

    不同冲击介质在机械镀锌中的运用及分析

    王树强陈钊高元德陈昊雷...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改变机械镀锌工艺中的冲击介质条件,研究了玻璃珠、硅酸锆珠和氧化锆珠 3 种不同冲击介质在相同镀覆面积条件下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从镀层表面形貌、镀层硬度、镀层结合强度和镀层耐腐蚀性能 4 个方面对镀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硅酸锆珠、氧化锆珠为冲击介质制备的试件表面光滑平整,镀层表面致密区增大.镀层的平均硬度值分别提高 8.8、13.6 HV,镀层结合强度等级提升到 0 级,耐腐蚀性能提高.

    机械镀锌镀层玻璃珠硅酸锆珠氧化锆珠

    铝对中锰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刘松松张明赫吴翼铭万德成...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Gleeble-1500 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两种Fe-10Mn-0.1C(wt%)和Fe-10Mn-2Al-0.1C(wt%)中锰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 900~1100℃、应变速率为 0.01~10 s-1.结果表明,在相同热变形条件下,10Mn2Al钢的流变应力高于 10Mn钢的.通过对热压缩曲线的分析,建立了两种钢的本构方程,发现 10Mn2Al钢的激活能Q约为372.327 kJ/mol,高于 10Mn钢(329.697 kJ/mol).绘制了两种钢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对Zener-Hollomon参数的关系曲线,10Mn 钢的 Zener-Hollomon 指数高于 10Mn2Al 钢.对两种钢动态再结晶的 Avrami 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10Mn2Al钢的Avrami时间指数约为 2.096,高于 10Mn钢的 1.986.

    热变形中锰钢本构方程动态再结晶

    微量Te对Cu-Cr-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邓立勋龚留奎尹飞黄滢秋...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EM、EDS等微观表征以及显微硬度和导电性能检测手段,研究了Te含量对Cu-Cr-Zr-Te合金铸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含量的增加,铸态Cu-Cr-Zr-Te合金的硬度呈逐渐升高的的趋势,但导电性能基本趋于稳定状态,热锻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有所上升.铸态Cu-Cr-Zr-Te合金中低含量Te与Zr结合力较强易形成CuZrTe化合物,提升Te含量倾向于形成CuCrTe化合物;合金经 900℃/4h的保温、热锻处理后,CuCrTe化合物分解为富Te相和富Cr相造成基体中Te元素的贫化,导致元素Te与元素Cr的相对比例减小而形成CuZrTe化合物.

    Cu-Cr-Zr-Te硬度CuZrTe化合物CuCrTe化合物富Cr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