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黄河秋汛洪水处理策略与实践

    苏茂林魏向阳李保国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罕见华西秋雨影响,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严重的秋汛洪水.面对汛情,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系统、统筹、科学、安全"的原则,以全面均衡洪水蓄泄空间、合理共担洪水风险为调度理念,通过精细化调度水工程,将花园口站2次流量在10000 m3/s以上的洪水削减至4800 m3/s左右,成功抗御了此次秋汛洪水.秋汛期间没有发生重大险情、重大灾情、人员伤亡,保证了洪水安澜入海,避免了下游滩区140万人转移和26.6万hm2耕地受淹,保障了下游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简述2021年黄河秋汛洪水调度情况,总结了此次洪水处理策略,提出了对于做好秋汛洪水调度防御的认识.

    秋汛洪水洪水处理调度策略调度理念黄河

    2022年泾渭河高含沙洪水调度与思考

    苏茂林杨会颖安晨歌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7月中旬,黄河中游泾渭河流域部分地区发生连续强降雨,受此影响,泾河支流马莲河庆阳水文站发生1956年以来最大洪水,渭河临潼水文站形成渭河2022年第1号洪水.黄河水利委员会预判干支流河道来水,结合泾渭河洪水处理,利用小浪底水库水位较低的有利时机,联合调度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东平湖滞洪区等工程,实施了2022年汛期黄河调水调沙.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抗旱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塑造有利于水库、河道减淤的水沙过程,实现了水库多排沙和下游河道多输沙的目标,探索了高含沙洪水排沙调度新模式.

    泾渭河高含沙洪水洪水调度水沙调控2022年

    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内涵与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王荆岳瑜素岳晓娟陈恬...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堤防工程管理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梳理分析试点地区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内涵,以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5个维度组成五元结构模型,剖析了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要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工程安全为底线、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

    堤防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

    基于不同潮位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形态变化研究

    单春芝来庆广刘焱春石锦坤...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20年卫星遥感影像,推算影像成像时潮位数据,筛选高潮和低潮两组影像,解译两组影像瞬时水边界;分析黄河三角洲整体和局部变化、新生沙洲以及入海口位置、方向的变化范围;提出海岸带变化表征指标,用以表征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一直处于淤积与侵蚀并存的状态,高潮时,淤积总面积66.39 km2,侵蚀总面积64.46 km2,8条断面中有5条断面呈淤积趋势,最大淤积距离10.30 km,3条断面呈侵蚀趋势,最大侵蚀距离4.51 km;低潮时,淤积总面积90.36 km2,侵蚀总面积33.50 km2,5条断面呈淤积趋势,最大淤积距离9.62 km,3条断面呈侵蚀趋势,最大侵蚀距离3.91 km;2013年入海口处出现小规模沙洲,2020年沙洲最大面积达19.57 km2;2007年入海口改道北向,2020年入海方向最大方位角为336°,入海口最大向西北偏移12.3 km.

    海岸带形态变化瞬时水边界遥感黄河三角洲

    黄河流域工业用水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党丽娟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业用水效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研发经费占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总量等;用水效率低等水平且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用水效率中等水平地区应以降低废水排放量为主,加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效率高等水平地区应严格实行区域环境容量和浓度管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工业用水效率Super-SBM模型GWR模型黄河流域

    线性求解器在中长期水量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赵亚威方洪斌
    82-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多变量、多约束、求解困难的问题,采用基于线性规划方法的线性求解器对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以提高模型求解精度和效率.以北方某城市水资源系统中长期水量调度为例,采用Cplex、Lpsolver线性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与遗传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plex、Lpsolver表现出较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当模型规模增大时,遗传算法计算时间明显增加,而Cplex、Lpsolver计算时间变化不大;该市水库从A河引水量的调节能力偏低,改变从A河的引水时机能够充分发挥已有水库的调蓄能力,减小系统总缺水量.

    水资源系统水量调度优化调度线性规划线性求解器网络拓扑

    基于最大互信息系数的城市节水驱动因素分析

    武利园潘宇霖陈开宇郭朋朋...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节水评价体系,为预测城市节水潜力提供有效参考,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方法,分析了2006—2018年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6个省(市)城市用水、节水时空演变趋势以及城市用水指标的相关性,通过挖掘各指标间深层次关系,识别研究区节水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用水总量均呈增长趋势,用水结构由以生产运营用水为主向以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为主转变,居民家庭用水比重呈上升趋势,生产运营用水比重呈下降趋势;②节水量以工业节水为主,生活节水的重要性逐渐凸显;③地区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节水量的关联性强于人均水资源量与节水量的关联性;④相对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工业用水综合效率提升对工业节水的促进效果更显著;⑤城市供用水系统和污废水处理系统与经济规模高度匹配,但供水管网漏损率和再生水利用水平与现发展阶段不匹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非常规水源代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大互信息系数城市节水驱动因素用水结构

    城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社会价值评估

    汪伦焰郭银菊李慧敏董光华...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价值评估是全面反映城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价值的有效手段.针对社会价值的内涵和项目特征,基于变革理论模型和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内容,确定了利益相关者、项目投入、项目成果等关键信息,构建了基于社会投资回报(SROI)的社会价值评估模型.利用SROI,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PPP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投入进行货币化表征,进而综合评估项目的社会价值.案例分析表明:该社会价值评估框架具有可行性,且项目创造的社会价值远高于项目投入,成果效益良好.

    SROI社会价值评估水环境治理项目PPP

    基于神经网络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水质评价模型研究

    倪健花延文及歆荣
    99-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质监测数据多源、非线性、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改进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3种前馈神经网络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初步评价,将初步评价结果归一化后作为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引入证据权重修正冲突证据,根据D-S合成规则得到融合评价结果,最后利用迭代思想修正评价结果.其中,基于证据权重修正冲突证据并进行融合结果的迭代修正,能有效解决传统D-S证据理论无法处理高冲突证据的缺陷.冀南地区5个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水质评价模型能够提高水质评价准确性.

    水质评价数据融合D-S证据理论神经网络

    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黄土高原生境质量演变及模拟

    王金凤刘小玲王盛李庆...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Markov模型分析黄土高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及多因素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生境质量指数整体较好,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6051~0.6117,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两极集聚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黄土高原生境质量将明显上升,城市发展情景下2030年生境将退化严重,按生态保护情景发展,黄土高原农业与草原生态区、太行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秦巴山地北部边缘落叶与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境质量将提升;从不同影响因素看,人口密度是各生态区生境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生境质量生态区多因素景观格局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