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刚性约束下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张修宇康惠泽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瓶颈"制约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刚性水资源约束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引入高效的改进型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II)求解,生成规划水平年 2035 年不同供水保证率的 100 组优化配置方案.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CRITIC权重法的综合权重计算方法,利用TOPSIS法进行方案排序与优选,从众多可行方案中遴选出最优配置方案,为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并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配置NSGA-IIAHPCRITIC权重法TOPSIS法人民胜利渠灌区

    基于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及应用

    刘洪波菅浩然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城市水资源配置具有多目标、多变量、约束条件复杂、求解结果非线性、求解过程困难等特征.针对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等传统优化算法在解决水资源配置问题中求解结果不合理、计算效率低,求解多目标问题收敛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郑州市为例,构建了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供水量、需水量、供水能力和水库库容为约束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输入郑州市各计算单元和用水部门的用水需求量和可用水量,该模型计算并输出郑州市 9 个区在 2019 年、2035 年的缺水率.结果表明:郑州市供水的区域分布比较均衡,缺水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型算法进化速度较快,进化的稳定性较优,优化结果在种群中可以很好地保留且对进化方向的主导性很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解决水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升模型计算效率,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水资源优化配置郑州市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范红艳薛宝琪李玉英LI B.Larry...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工程沿线北京、天津2 个直辖市和河南、河北18 个省辖市共计20 个地域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 2015-2021 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及sys-GMM估计法对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全区水资源静态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差异较大,呈京津板块>河南板块>河北板块格局,空间上呈现以京津冀、郑州 2 个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结构;全区水资源动态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有限;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城镇化进程、人口密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水污染程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

    水资源利用效率Super-SBM模型GML模型sys-GMM估计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

    基于LMDI和水足迹理论的西安市水资源压力驱动因素分析

    金祺杨银科孙建峰岳斌...
    86-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资源压力来源及其驱动因素,利用西安市 2013-2020 年各类水资源统计数据研究其水足迹的变化趋势,并结合LMDI分解法来分析技术效应、人口效应、结构效应和经济效应对西安市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安市水足迹在 2018 年达到最大值,水足迹以内部水足迹为主,其占比为 90.24%~95.52%;内部水足迹以农业用水为主,其占比为 35.26%~41.82%.从空间结构来看,城六区人均水足迹小于西安市其他地区.2)西安市水足迹在 2013-2020 年处于水赤字状态,水资源处于超负荷开发利用状态.3)在西安市水足迹驱动因素中,技术效应表现为逆向驱动效果,且对水足迹影响最大;正向驱动因素中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对水足迹影响较大,结构效应对水足迹的影响较前两者小.

    三维水足迹模型LMDI水资源压力驱动因素西安市

    基于河流伦理的卫河生态流域评价指标及主成分分析

    刘阳黄强董卫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命概念分析了河流拥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河流自然价值与内在价值,阐述了河流伦理的定义,并构建了基于河流伦理的生态流域理论体系.运用河流伦理思想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卫河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经济、水管理、水文化、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 8 个维度所蕴含的河流伦理思想,并初步探索了基于河流伦理思想的生态流域主成分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卫河流域在开展流域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各维度的统筹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各维度内涵有重点地开展流域管理工作,将河流伦理思想融入生态流域构建中.

    河流伦理生态流域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卫河流域

    银川平原不同深度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研究

    方磊杨凡赵志鹏杨丽虎...
    99-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银川平原不同深度(5~600 m)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采用地下水位动态分析方法、Person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和水化学方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对银川平原不同深度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氚和14C定年方法估算了浅层(5~30 m)和深层(150~600 m)地下水的年龄.结果表明:研究区 5~30 m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Mg、SO4·Cl·HCO3-Na·Mg型,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150~300 m、400~600 m深层地下水均为HCO3·CO3-Na·Mg、HCO3-Na·Mg型,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5~30 m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引黄灌溉水补给,地下水年龄 9~>68 a,150~600 m深层地下水来源于西部山区,年龄为 7 325~25 554 a B.P.;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蒸发盐岩、硅酸盐岩的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也影响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变化.

    地下水动态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离子比例系数银川平原

    郑洛沿黄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徐梦菲孙一帆汪霞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洛阳两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南岸,在河南省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基于 1990 年、2000 年、2010年和 2022 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景观格局等方面探究了郑洛沿黄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为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32a间耕地面积大幅收缩,建设用地扩张且主要来源于耕地;林草地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及南部地区,2000-2010 年耕地向水域的转化主要发生在北部黄河沿岸,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偏移并趋向辐射连片发展;耕地主导地位减弱且空间异质性增强,整体自然连续性下降,破碎化加剧;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中人口密度影响,自然因素是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沿黄地区PLUS模型郑州市洛阳市

    密云水库上游不同空间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相关性研究

    范霄寒薛万来王赛超李垒...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不同空间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相关性分析,可以精准识别水源保护的关键区域.以密云水库上游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质监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 2015 年、2018年、2020 年研究区水质和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空间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不同尺度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大,景观破碎程度降低、斑块数量逐渐增多、不同类型斑块之间的分离程度逐渐提高;不同尺度缓冲区优势景观连通性差别不大,景观组成丰富度和均匀度接近;除TN外,研究区其余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半径为 2 000m的缓冲区景观格局指数对水质的解释度最高,2 000m缓冲区是改善水质的关键区域.

    水质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密云水库上游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植树造林固碳增汇效益研究

    曹丹陈峰峰贾易周段彤...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评估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措施的固碳增汇效益,并为全面定量评估水土保持碳汇效益等提供参考依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杨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和与其毗邻的董庄沟小流域(未治理对比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明晰各土地利用类型尤其人工林地的分布状况及面积等,通过野外调查采样,测算杨家沟小流域人工林地与董庄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碳储量,并估算潜在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杨家沟小流域人工林地的碳储量为 10 516.10 t、碳密度为 150.23 t/hm2,董庄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的碳储量为 132.10 t、碳密度为 2.28 t/hm2;2)杨家沟小流域约 70a来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使碳储量增加约10 356.50 t,换算成碳汇量为 38 008.36 t,碳汇密度约为542.98 t/hm2;3)杨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措施的单位面积碳汇效益为 1.0 万~3.5 万元/hm2,潜在碳汇价值为 68.59 万~244.20 万元.

    植树造林碳储量碳汇价值杨家沟董庄沟黄土高塬沟壑区

    基于VOF-DPM模型的明渠含沙数值模拟及量水方案比选

    唐渊马文波温红艳王国强...
    126-13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含沙水流对明渠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采用VOF-DPM模型对明渠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模拟不同进口流速和含沙量组合条件下渠道内流量、液位及泥沙颗粒分布,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各量水设施的流量误差与液位误差.结果表明:采用VOF-DP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含沙水流在明渠的流态,通过开展不同流量级的流量测试可知,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巴歇尔槽流量计误差最小(-3%~1%),超声流量计(-4%~3%)和电磁流量计(-9%~2%)量测效果均较好,雷达流量计误差较大(-20%~4%),说明非接触式流量计在高含沙量、大流量的情况下需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超声液位、电磁液位与雷达液位误差均较大,试验中尾部巴歇尔槽壅水以及泥沙在渠道底部淤积是造成较大液位误差的原因之一.

    数值模拟VOF-DPM模型含沙量测流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