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水库溃坝耦合极端降雨前后模拟对比分析

    王建有张曼曼孙奔博李振坤...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探究城市上游水库溃坝耦合极端降雨及仅溃坝两种工况下洪水灾害程度的变化为目标,确定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金水区及惠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芝加哥雨型公式及长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推求设计暴雨,依托"7·20 郑州特大暴雨"实测数据推求研究区域产汇流特征,建立极端降雨与洪水过程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种工况下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模型,对水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仅溃坝,降雨耦合溃坝工况下淹没范围更大,其中增加的淹没范围内各点的最大水深、流速、洪水严重性程度均处于较低等级.在河道两侧,两种工况下各等级水深、流速及洪水严重性淹没范围大致相同;地势较低的区域降雨耦合溃坝工况下淹没水深和流速增大较多,易涝点水深增加约 0.6 m,选取断面水面线升高约1m.

    城市水库溃坝耦合降雨极端降雨淹没水深尖岗水库郑州市

    基于改进投影寻踪方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赵小勇余静张双刘洪玲...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资源承载力分类评价的高维和非线性问题,提升水资源承载力分类评价模型的精确性,提出改进的投影寻踪方法——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该模型中的密度窗宽R进行改进,推导得出密度窗宽的合理取值,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济宁市 2010-2018 年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评价;建立灰色GM(1,1)模型,对济宁市 2019-2025 年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济宁市 2010-2017 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Ⅲ级,2018 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Ⅱ级;预测济宁市 2019-2025 年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Ⅱ级,水资源承载力状态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通过分析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对提升该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出相关建议.

    水资源承载力投影寻踪密度窗宽济宁市

    黄河流域未来陆地水储量时空演变趋势

    王宇航杨肖丽吴凡黄怡婷...
    80-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水资源保护形势愈加严峻.为解决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难监测的问题,利用GRACE数据和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预测黄河流域2030-2100 年陆地水储量变化,剖析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利用GRACE数据和VIC模型通过组分相加法计算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一致性较强,能很好模拟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时空演变特征;2)2030-2100 年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SSP585 情景陆地水储量的增加幅度最大;3)预测期黄河流域降水量、气温和蒸散发量均比历史时期上升,预测期黄河源区和兰州附近的径流深比历史期减小,虽然预测期黄河流域整体陆地水储量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但仅内蒙古部分地区陆地水储量增加.

    陆地水储量GRACEVIC模型黄河流域

    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王国峰胡金淼张帆
    85-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采用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河九省(区)99 个地级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下游的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上游的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相对较低;2)黄河九省(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集聚分布显著,"高-高"型城市主要集聚在下游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并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水资源禀赋和节水水平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较为消极.

    水资源绿色效率SBM-DEA模型Tobit模型黄河九省(区)

    基于SWAT模型的蓝绿水短缺指数计算与风险评价

    程琰左其亭邱曦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沁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以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所构建SWAT模型的输出结果,估算 2010-2016 年沁河流域蓝绿水资源量,利用蓝绿水足迹和可利用蓝绿水资源量计算蓝绿水短缺指数,并划分 4 个蓝绿水短缺风险等级,定量评估沁河流域蓝绿水短缺状况.结果显示:1)沁河流域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为 9.1 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 12.0%;多年平均绿水资源量为66.9 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 88.0%,说明沁河流域水资源大部分为绿水资源;2)年尺度下沁河大部分子流域的蓝水短缺指数大于1.0,蓝水短缺风险等级为较大风险,其中下游地区的焦作市蓝水短缺问题尤为严重;3)年尺度下沁河各子流域的绿水短缺指数呈现一定差异性,大部分子流域多年平均绿水短缺指数在 0.5~1.0 范围内,绿水短缺面临中度风险,总体而言,绿水短缺风险低于蓝水短缺风险.基于蓝绿水短缺指数分析,提出应对沁河流域水安全风险的措施建议.

    蓝绿水SWAT模型水短缺指数风险评价沁河流域

    新疆尉犁县绿洲区微咸水水化学特征及可利用潜力分析

    范鹤至杨鹏年张胜江崔瑞...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新疆尉犁县绿洲区微咸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可利用潜力,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采用Piper三线图、描述性统计分析、Gibbs图、离子比值法、水均衡法等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SO4·Cl-Na·Ca、SO4·Cl-Na·Mg型,蒸发浓缩作用是微咸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岩石风化作用;微咸水分布面积 3 851.3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56.18%,可利用量为 19 237 万m3/a,开利用潜力较大.

    微咸水水化学特征可利用潜力尉犁县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李悦李晓青
    104-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的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响应,并探究了各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和草地,其中转出面积和转入面积最多的分别为耕地和林地;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 2000 年的 70 195.01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70 426.23 亿元,增长率为0.33%;生态系统服务以水文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为主;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显著,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上游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下游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等,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协同关系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关系,协同关系占比为 63.64%.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关系长江经济带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成效及关键对策分析

    李江魏光辉郑刚王露阳...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大规模水土开发影响,塔里木河尾闾湖泊干涸,河流下游胡杨林濒危.针对塔里木河流域存在的输水距离长、蒸发损失大,覆盖范围广、协调管理难,灌溉面积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流域水资源不断减少等问题,水利部等先后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南疆水资源利用与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采取了土堤挡水与生态输水、山区水库拦蓄调控、闸渠联调引水入渗、库堤结合遏制洪水隐患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偏丰的条件下,塔里木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全面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促进了南疆重点流域及天山南坡产业带等重要经济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布局的优化.

    水资源水环境生态输水塔里木河

    基于PLUS-InVEST的济南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秦正高宇潇萨木哈·单山白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对济南市 2000-2020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基于PLUS-InVEST模型对不同发展情景下济南市 2040 年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济南市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与2000 年相比,2020 年济南市的碳储量减少;2040 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少,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会对碳储量产生影响,林地碳密度高,林地转换为其他用地会导致碳储量减少.

    土地利用碳储量PLUS模型InVEST模型济南市

    植被恢复边坡土壤抗蚀性及其影响因子耦合协调分析

    谢贤健苟千陶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边坡植被恢复设计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基于内江市境内公路边坡经 0、5、7、15、20a植被恢复的样地野外调查资料,以土壤颗粒(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水稳性指数为土壤抗蚀性指标,以土壤粒径≥0.2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6 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为土壤抗蚀性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度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边坡土壤抗蚀性与其影响因子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土壤抗蚀性指标及其影响因子具有显著差异,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抗蚀性呈增强趋势;2)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容重是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影响因子;3)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中,化学指标(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大于物理指标(大团聚体含量、容重)的影响,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应当注重有机质和速效肥料的保持;4)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抗蚀性指标的耦合协调度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而提高,植被恢复 15a时二者的耦合协调类型仍属弱协调、植被恢复 20a时二者的耦合协调类型尚属中度协调,为了进一步改善边坡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稳定土壤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抗蚀性,还需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植被恢复边坡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