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AM和PG对土壤入渗及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

    侯礼婷焦爱萍申震洲段喜明...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对PAM等高分子材料阻控侵蚀产沙功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对丰富水土流失治理基础理论和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PAM和PG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入渗、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5°、10°、15°黄土坡面上施用PAM、PG可以提高土壤入渗率并缩短达到相对稳渗的时间、减少坡面产沙量,即对入渗、产沙过程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施用PAM和PG的各种处理中,PAM施用量为2 g/m2的增渗效果最为明显,PAM施用量为2 g/m2和PG施用量为200 g/m2的减沙效果较明显,但在5°和15°坡面上PG施用量为200 g/m2时反而降低了土壤入渗率,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施用PAM、PG后没有改变土壤入渗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和产沙量对径流量增加的响应规律,土壤入渗率与降雨历时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产沙量随径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高分子材料PAMPG土壤入渗坡面产沙黄土坡面

    胶结砂砾石料剪胀方程研究

    杨安玉左保静王文全曹善宇...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胶结砂砾石料的剪胀特性及其与围压、胶结掺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Rowe剪胀方程、修正剑桥模型的剪胀方程对胶结砂砾石料剪胀性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胶结砂砾石料剪胀模型.研究表明:修正剑桥模型的剪胀方程不能反映胶结砂砾石料的剪胀性;Rowe剪胀方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粗粒土的剪胀性,但高围压下在压缩阶段低估了其压缩性、而在剪胀阶段则高估了其剪胀性.提出的新剪胀方程是一种二次函数,参数简单,只需通过胶结砂砾石料三轴剪切试验即可确定,利用几种胶结砂砾石料的试验结果能很好地验证其适用性.

    胶结砂砾石料剪胀性Rowe剪胀方程修正剑桥模型

    交错布置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探讨

    习晨王志国段海浪杨会朋...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柱群布置形式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在水槽试验模型中分别布置交错、密集和稀疏3种形式的柱群,从沿程各断面流速分布、各断面沿水深流速分布及消能率方面探讨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比较不同来水流量和不同控制水深条件下柱群的消能效果.结果表明:交错布置柱群的消能效果最明显,消能效果受来水流量和控制水深的影响,来水流量越小、控制水深越高,消能效果越明显,但当控制水深超过柱群高度时会出现局部流速迅速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现象.

    柱群交错布置水槽试验流速分布消能率

    基于拖曳式瞬变电磁法的渠堤工程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郭士明谢向文廖先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渠堤工程内部隐患巡查线路长、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了拖曳式高精度瞬变电磁系统;为了便于拖曳及快速发现异常,采用小回线、大电流的设计方案,通过恒压钳位技术减少了电流关断时间,并设计了跨环削耦线圈用于剔除互感现象;参照航空瞬变电磁的研究方法,采用快速成像算法来实现数据的快速解译;经过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适用性,并通过黄河大堤某排污管及南水北调中线某倒虹吸探测实例印证了拖曳式瞬变电磁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拖曳式瞬变电磁隐患探测渠堤工程

    基于水声信号的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技术

    姜文龙周锡芳杨旭辉张宪君...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衬砌基础破坏无损检测是目前水下检测工作的一个难题.为解决水下衬砌结构和基础破坏检测问题,利用Biot-Stoll理论深入分析了水声信号在水下破坏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同时结合声波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衬砌基础破坏的声学信号反射特征,给出了进行基础破坏检测的声学参数.实际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案例表明,基于水声信号的水下衬砌基础结构破坏检测技术可有效分析水下衬砌基础破坏类型及破坏范围.

    水声信号双相介质Biot-Stoll水下结构破坏

    掺淤砂混凝土力学行为与微观孔结构特征研究

    师现营师苏傲特李松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初始缺陷的混凝土,其孔结构具备多尺度特性,基于多尺度理论改变孔结构对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手段,设计不同淤砂掺量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利用NMR、SEM检测技术及PCAS分析软件对掺淤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淤砂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淤砂掺量先增大后减小,淤砂有效掺量区间为10%~20%;抗压强度与总孔隙率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各尺度孔隙率来说,10~100 nm孔径孔隙结构对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淤砂掺量增加,凝胶孔的孔隙结构有转优的趋势,但孔隙率增大,孔洞体积变大,均匀分布的孔洞使凝胶体形成"网状结构",胶凝效应弱化,导致混凝土的大孔径占比由大变小,强度反而降低.

    混凝土孔结构淤砂孔隙率力学性能

    基于时间响应函数修正的GM(1,1)模型及变形预测应用

    邱利军张波周占学陈学良...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GM(1,1)模型中拟合所得的时间响应函数与实测累加曲线不重合这一情形,提出分别以时间和累加变形量为横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将原模型时间响应函数进行纵向平移,然后对平移后函数进行绕点旋转,从而构建新的时间响应函数,使其更接近实测累加曲线;将对应横坐标代入并求解非线性函数,再累减还原为预测值,且将其应用于其他改进GM(1,1)模型中.采用实测变形数据进行验证可知,其预测精度有所提高,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改进GM(1,1)模型函数变换时间响应函数变形预测

    橡胶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时文友李双喜孟远远陈鸿飞...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基础,通过掺入橡胶,研究橡胶粒径、掺量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UHPC中分别掺入8目、16目和40目的橡胶,随着橡胶粒径的减小,混凝土的抗压、抗冲磨强度降低,掺入8目橡胶时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率最小;随着UHPC中橡胶掺量的不断增大,其抗压强度呈现降低趋势,抗冲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微观试验发现,橡胶与胶凝材料的界面存在孔隙,且在孔隙中未发现水化产物;通过低温氮吸附试验发现,掺入橡胶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微孔数量减少,介孔数量增多,该介孔主要为水泥石与橡胶的界面孔隙,这也是掺入橡胶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橡胶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

    基于GF-2遥感影像的引黄灌区土壤电导率与Ca2+含量估算

    董芳赵振华邢立亭刘展宏...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大面积快速监测,以济南市黄河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建立土壤光谱指数与实测土壤电导率及Ca2+含量估算模型,进而分析区域盐渍化土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差值光谱指数(DSI)和盐分指数5(SI5)组合能够较好地估算研究区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和Ca2+含量,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94和0.586.盐渍化土壤占研究区土壤面积的26.788%,以轻度盐渍化土壤为主;中度盐渍化土壤位于轻度盐渍化土壤区域内部,土壤盐渍化有向更高等级转化的风险,应注意合理灌溉,避免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研究区土壤Ca2+含量以中等和高量为主,且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加,因此今后的土壤盐渍化防治工作可以着重考虑Ca2+含量的调整.

    土壤盐渍化土壤电导率Ca2+含量遥感估算引黄灌区

    黄河流凌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治中张防修杨瑶王宗敏...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流凌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提出一种基于冰水动力学原理的黄河流凌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二维冰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流凌演进过程,采用3DMAX多边形建模技术创建冰凌实体三维模型,结合Unity3D技术和C#语言实现二维模型计算成果的三维动态表达.通过界面设计与系统功能开发使该系统具有场景漫游、显隐控制、信息查询、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等功能,展示效果真实感强、交互性好,实现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头道拐弯道流凌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流凌冰水动力学Unity3D动态可视化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