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综合评分和熵权-TOPSIS模型的甘肃省水资源紧缺程度研究

    李常亮雒天峰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甘肃省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分别运用综合评分法和熵权-TOPSIS模型定量分析了2011-2022 年三大流域的水资源紧缺程度.结果表明:三大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综合评分值为 12.42~29.41,均属于缺水流域,水资源紧缺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甘肃省水资源紧缺贴近度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表明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耕地率、耕地灌溉率、工业产值模数、水资源利用率、现状缺水率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建议甘肃省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水资源紧缺综合评分熵权-TOPSIS模型甘肃省

    黄河流域用水现状及需水预测研究

    李嘉欣彭少明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黄河流域的用水现状,并评估未来需水规模,根据 1988-2021 年用水资料,对黄河流域用水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Holt线性趋势法、GM(1,1)灰色预测模型、定额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黄河流域 2035 年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 1988-2021 年用水总量大致分为大幅度降低阶段(1988-2003 年)、快速上升阶段(2004-2015 年)和波动降低阶段(2016-2021 年)3 个阶段;流域用水结构变化显著,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比例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 0.83%和 0.53%;在 4 种预测方法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好,2035 年需水量预测值为 537.41 亿m3,需水量的增长将带来较大的水资源供应压力,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需水预测定额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灰色预测模型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前后山东省水储量变化分析

    兀泽坤李爱民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山东省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采用 2010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GRACE重力卫星数据,结合同期主要水文要素(降水量、蒸散发量)数据集,以南水北调开通时间为界,利用分时间段分区域的方式对研究区陆地水储量变化、主要水文要素变化进行研究,结合同期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数据推算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省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多年间研究区水储量空间分布呈从东到西依次降低的态势,季节特性表现为夏秋季水储量丰富,而春冬季较少;分时段研究结果显示水储量衰减速度在南水北调工程开通前后分别为-1.45、-0.36 cm/a,综合多个水文要素数据集计算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对鲁西的中南部、鲁中的南部产生了较好的正向影响.综合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山东省水储量 56.9%的下降趋势,在研究时间段内对研究区水资源条件、水储量富集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南水北调

    基于NSGA-Ⅲ的区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案决策

    袁志朋杨侃陈静钱琳虹...
    79-8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缺水地区如何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效益,强化水资源管理,提出以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水资源实际配置情况,应用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求解配置模型并获得待选方案集,随后通过建立博弈论-TOPSIS评价模型,对方案集进行筛选获得相对最佳方案.以忻州-阳泉供水区为研究对象,对来水频率为 75%、50%、25%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改进NSGA-Ⅲ算法和博弈论-TOPSIS评价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得优选方案结果更为合理,相较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最后通过对不同配置方案分析可知,忻州-阳泉供水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配置多目标优化NSGA-Ⅲ算法TOPSIS法方案决策

    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面漂浮物检测算法研究

    项新建翁云龙谢建立郑永平...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面图像具有水波扰动、光线反射、岸上倒影等复杂特征,导致现有目标检测方法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水面漂浮物的识别.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面漂浮物检测优化模型,通过增加目标检测层以提升模型检测多尺度目标的能力,在特征融合层引入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以提高模型对漂浮物特征的学习,并采用CARAFE上采样方式增强网络的感受野以提高对特征的重建能力,在YOLOv5s网络结构中融入卷积混合层以保持模型检测精度且减少参数量,从而提高模型运行速度.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检测效果良好,平均精度达 97.1%,较原YOLOv5s模型提高了 4.9 个百分点,能够有效改善水面漂浮物漏检、误检问题.

    漂浮物检测YOLOv5s多尺度特征检测注意力机制CARAFE卷积混合层

    基于DA-CNN-BiLSTM的河流溶解氧浓度预测

    谢小良吴琳琳
    92-9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氧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对溶解氧浓度的准确预测,可以为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考虑溶解氧受外界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数据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DA-CNN-BiLSTM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其中CNN层用于提取数据局部特征,空间注意力机制关注对预测结果具有更高影响的特征,BiLSTM挖掘输入序列的前向和后向邻域信息,时间注意力机制捕捉不同时刻的时间依赖性.将模型应用于福建闽江 3 个水质监测站的溶解氧浓度预测中,通过与基线模型的对比表明:相较于基线模型,DA-CNN-BiLSTM模型对DO浓度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模型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测值,溶解氧浓度预测性能最优;加入空间注意力机制后,模型的预测性能得到提升.

    注意力机制CNN-BiLSTM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溶解氧浓度预测

    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郭笑盈马怡蔡尚迎李哲...
    98-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而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其水质安全极其重要.针对黄河流域水体中微塑料,通过调研大量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从微塑料的来源特征、形状与粒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归纳了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现状,结合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对比了黄河流域和国内其他主要河流微塑料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丰度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态势,黄河流域干流微塑料粒径大部分集中在 200 μm以下,黄河流域枯水期微塑料丰度大于丰水期的.此外,还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微塑料毒性效应治理技术黄河流域

    基于通量贡献法的河流断面污染定量溯源

    丁雪连赵琰鑫陈岩王永桂...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背景下,需要对影响河湖水质的污染物进行溯源.以湟水河流域为例,将污染源按照点源和非点源进行分类量化,基于污染物通量贡献溯源方法,利用清单分析法、输出系数法对点源和非点源的氨氮、TP入河量及其贡献率进行核算,根据贡献率识别主要点源类型及其位置,并在乡镇尺度识别非点源污染热点区、重点污染源种类.结果表明:点源中,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源对氨氮的贡献率最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TP的贡献率最大;点源主要分布在湟水河中游和西宁市城区,且点源在旱季对断面污染物的影响远大于雨季;非点源单元中,湟水河流域一些乡镇的城镇生活源是边墙村断面氨氮的重要来源,湟水河流域中游和上游一些乡镇的非点源对边墙村断面TP有重要影响,其中城镇生活源、农业种植源是TP的重要来源.

    污染物溯源点源非点源氨氮总磷湟水河流域

    基于Brusselator模型的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研究

    吴艳霞杨帅帅蒋明月邱乐...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化特征,以流域九省(区)为实证对象探究其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形成过程及演化格局.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通过Brusselator模型转译推导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水平,结合熵权Topsis法测度黄河流域2011-2020 年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符合耗散结构形成条件;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水平虽然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在研究期内均未形成耗散结构;相较于创新投入,创新地景是致其耗散水平低的制约因素;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水平呈现"下游引领、中游跟随、上游追赶"的阶层状分布格局.

    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Brusselator模型熵权Topsis法黄河流域

    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制备与研究

    李凯崇薛春晓杨柳
    119-12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市场上现有化学固沙剂存在的抗水性相对较差、固沙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在水玻璃中加入一些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复合固沙剂,研究了水玻璃浓度、不同改性剂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照水玻璃模数为 3.0,改性剂四硼酸钠、碳酸锂、山梨醇、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占水玻璃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 1.5%、2.5%、0.2%、0.3%,助黏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为 0.3%配置的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对沙土固化层的强度可达 14.1 MPa;2)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稳定性和耐久性优良,经 70℃高温和-20℃低温 7d老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 11.8%和19.5%,在700℃高温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仅为8.6%;3)新型改性水玻璃固沙剂的固沙效果良好,固结层在风速≤20 m/s的净风条件下表现为无风蚀或轻微风蚀,在含沙气流冲击下风蚀量较净风条件下略有增加.

    化学固沙剂水玻璃改性剂抗压强度风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