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中下游地区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评价

    邓祥征高云霄程伟韩赜...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通过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并分析其节水降碳协同效应,研究设计了趋势照常、缓慢增长、技术引导、政策扶持等不同发展情景,制定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 4种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分析方案;采用农业节水潜力修正模型和农业降碳潜力模型定量评估了不同情景下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效应及降碳潜力.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高粱和马铃薯则相对较小,在政策扶持情景下,2060 年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的扩种规模分别为 23.12 万、17.34 万、34.68 万、40.45 万hm2.在技术引导和政策扶持情景下,黄河中下游作物的节水效应和降碳效应均显著提升,2060 年该区总节水量达153.52 亿m3、降碳潜力的平均水平达65.93 t/km2.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耐旱作物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实现节水降碳增收多重目标.

    耐旱作物情景分析节水效应降碳效应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游典型支流水文连通性变化规律及洪水效应

    蒋晓辉楚楚聂桐张一驰...
    83-8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水文连通性和洪水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制定洪水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窟野河流域水文观测数据和遥感数据,采用修正的水文连通性指数,测算了窟野河流域水文连通性,借助空间探索工具和统计检验方法Theil-SenMedian、Mann-Ken-dall等,分析了水文连通性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水文连通性指数对洪水量级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窟野河流域水文连通性指数的年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窟野河流域水文连通性指数高高集聚分布在窟野河下游的土石山区,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乌兰木伦河流域,以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最为凸显;水文连通性以极显著减小和显著减小为主;窟野河场次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集中在夏季,其中温家川站最大洪峰流量在 1998 年发生突变;水文连通性指数对洪水量级发生概率具有正向影响,当其他变量固定不变时,水文连通性指数每增大一个单位,洪水变为更大量级的概率增大 5.999 倍.

    水文连通性时空分布有序逻辑回归洪水效应窟野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生态管理分区

    孙才志郝帅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黄河流域实施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和生态治理差异化管控提供参考,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方法"对黄河流域 1995-2020 年 4 类11 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ESV)进行核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研究期6 个典型年份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测度,同时借助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黄河流域进行生态管理分区划定.得出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的ESV呈增加趋势.就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农田、湿地和荒漠的ESV占比减小,而森林、草地和水域的ESV占比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供给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的ESV占比均呈现减小趋势,而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构成了区域ESV的主体.空间上,单位面积ESV在东西走向上呈现"凹"形,在南北走向上呈现"凸"形.2)黄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显著正相关,强协同关系占比为 47.27%,表明研究期内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成协同关系.3)将黄河流域 410 个研究单元划分为 4 个一级分区和 13 个二级分区,并提出相应生态管理措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空间自相关生态管理分区黄河流域

    基于CEEMDAN-LightGBM模型的洪水预测研究

    王军张宇航崔云烨李怡豪...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暴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风险,基于黄河利津水文站监测的水文等数据,以LightGBM为基准模型,运用经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优化后的CEEMDAN-LightGBM模型对水位进行预测,并将其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LightGBM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以 2 个气候条件不同的黄河水文站(利津、花园口)的水文数据为原始数据集输入CEEMDAN-LightGBM模型,验证模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EEMDAN-LightGBM模型在水位预测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相较于LSTM、LightGBM模型,该模型的EMA分别减小了 46.08%、9.95%,ERMS分别减小了 33.01%、43.01%,EMAP分别减小了94.99%、3.82%,R2分别增大了 30.48%、7.58%.CEEMDAN-LightGBM模型还能预测流量这一重要水文特征,为模型预测洪水发生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对比CEEMDAN-LightGBM模型预测花园口水文站与利津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效果,除预测两站水位的EMAP值相差 23.64%外,EMA值、EMAP和ERMS值相差均不超过 10%,R2相差不超过 2%.

    洪水预测LightGBM模型CEEMDAN算法CEEMDAN-LightGBM模型LSTM模型利津水文站花园口水文站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评价

    张修宇郑瑞强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途径、条件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法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方法识别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 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的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周口、济源八市在 2020 年初步达到较高水平;从发展维度分析,目标、途径、条件 3 个子系统均呈现优化趋势,其中途径子系统的支撑作用尤为显著;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人均GDP、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人均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密度以及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等,据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水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黄受水区河南省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田世民韩冰赵高磊梁帅...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精准掌握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可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选取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无定河、汾河、渭河和伊洛河共 121 个监测点位的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 4 类指标,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论如下:黄河干流水质状况较好,达到Ⅱ类标准,支流无定河、汾河、渭河和伊洛河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综合水质指标法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环境在四季均达到了良好级别,部分河段达到优秀级别.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浮游植物共检出 7 门 60 属 136 种,与 20 世纪 80 年代和2008 年相比,种类数减少但生物量大幅度增加,近 15a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浮游植物优势群落较为稳定;浮游动物共检出 4 类 75种,以轮虫纲(占比为 44.00%)和桡足类(占比为28.00%)为主;底栖动物共检出4 类72 种,与20 世纪80 年代和2008 年相比,生物量分别降低 84.83%和 36.97%.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整体上水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

    水生态水环境变化特征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

    焦士兴王安周林璐霜李中轩...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了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VA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甘肃、山西两省,四川、山东、河南、陕西、青海五省,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分别处于较低、中等、较高水平;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四省(区),青海、甘肃两省,河南、四川、山东三省分别处于较低、中等、较高水平;3)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碳排放效率高质量发展SBM模型熵值法VAR模型黄河流域

    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规律试验研究

    杨芬娇韩沙沙赵连军常奥...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下游河道长期处于不平衡输沙状态,横断面形态调整剧烈,直接影响河势稳定,威胁下游防洪安全.基于 2001-2021 年黄河下游白鹤镇—高村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在分析原型河道横断面形态参数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黑岗口—柳园口河段开展物理模型试验,以定量揭示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横断面形态调整规律.原型实测资料分析发现,相对于黄河下游其他河段,花园口—夹河滩河段断面形态变化相对较大.选择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中典型河段为原型,采用水平比尺 600、垂直比尺 60 构建物理模型,保持相同的初始河道边界条件,开展了2 000、3 000、4 000、5 000 m3/s四级流量,不同进口含沙量条件下断面形态调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测验断面基本呈现进口含沙量较小时主槽冲刷、面积增大、河相系数减小,进口含沙量较大时主槽淤积、面积减小、河相系数增大的规律.对比原型资料与试验数据发现,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河段尺度的断面形态参数与来沙系数相关性较好,其中主槽面积与来沙系数成指数负相关,河相系数与来沙系数成二次函数关系.

    横断面形态调整不平衡输沙物理模型试验黄河下游

    基于改进智能算法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研究

    翁志明高玺炜李晓英
    132-13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通过合理安排水库群的蓄泄水量,最大程度减轻洪水灾害.针对水库群防洪调度目标难以分解以及"维数灾"等问题,构建基于最大削峰准则的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模型,利用轮库法有效降低维度并结合粒子群智能算法优化求解.以黄河花园口以上干支流的 5 座大型水库组成的混联水库群为例,开展典型年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调度,优化调度方案能够削减防洪控制点的洪峰流量,平稳泄流过程,提高控制性水库的防洪可靠性,大大减轻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

    水库群防洪优化调度最大削峰准则粒子群算法黄河

    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时空特征及脱钩分析

    孟祥瑞邵庆真王向前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晰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选取工业碳排放量、工业碳排放强度、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强度以及工业碳水系数5 个指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局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各省(区)碳水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各研究指标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强正相关性.2)工业碳排放量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东,低-低聚集区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工业碳排放强度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低-低聚集区分布在内蒙古;工业用水量高-高聚集区分布在河南,低-低聚集区分布在青海;工业用水强度高-高聚集区和低-高聚集区分布在甘肃;工业碳水系数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青海,低-低聚集区分布在内蒙古和山东.3)在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碳水脱钩关系大部分时间处在负脱钩状态,各省(区)碳水脱钩关系的阶段差异性较大.

    时空特征工业用水碳排放脱钩模型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