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特勤疗养中心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做法和体会

    王俊张德栋吴张鹏陈斌...
    517-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疫情期间,某特勤疗养中心认真履行职责使命,沉着应对,勇于担当;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积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预期目标。该文根据某特勤疗养中心人员技术、业务范围、地理环境、保障对象实际,提出了特勤疗养中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措施,即注重领导建立组织、注重应急制定预案、注重落实超常管控、注重细节科学消杀、严密筹备强化能力、隔离观察强化防护、多方协同强化合作。作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和阐述了储备知识技能、预留硬件设施、常备药材物资、拓展信息手段、做好心理疏导、加强防控宣传、注重工作细节等方面的体会。

    特勤疗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胸腺切除术后AChR-Ab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晓晴陈海涛张文俊拓西平...
    52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AChR-Ab)阳性并接受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病情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2017年在某医院行胸腺切除的AChR-Ab阳性MG患者508例,随访至少3年,达到完全稳定缓解(CSR)共197例,未达到CSR共311例。分析影响AChR-Ab阳性的MG患者达到CSR的相关因素。结果:CSR组与未达到CSR组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CSR组发病年龄为晚发型者占比显著高于未达CSR组(P<0。01);CSR组胸腺切除术前病程<3年者占比非常显著高于未达CSR组(P<0。01),胸腺切除术前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级<3级者占比显著高于未达CSR组(P<0。05),胸腺病理检查为胸腺瘤者占比非常显著低于未达CSR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胸腺切除术前病程、胸腺切除术前MGFA分级、胸腺病理与患者是否达到CSR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胸腺切除术前病程、胸腺切除前MGFA分级、胸腺病理以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治疗,与患者是否达到CSR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发病年龄早、胸腺切除前病程短、低MGFA分级、非胸腺瘤患者及未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AChR-Ab阳性的MG患者完全缓解率更高。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乙酰胆碱受体预后

    α-硫辛酸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

    杨莹蒋冬瑞宋文科王津...
    525-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某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伴溃疡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使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观察组使用α-硫辛酸+红光周期照射患区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疗程内溃疡有效愈合率及溃疡愈合时间、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Wagner分级Ⅰ、Ⅱ、Ⅲ级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α-硫辛酸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伴溃疡疗效优于单独应用α-硫辛酸治疗,且安全性好。

    糖尿病足伴溃疡α-硫辛酸红光照射

    浅层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陈宇刘晓梅王景华吕浩...
    529-53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层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超声引导下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S组和D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SAPB,S组为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SSAPB),D组为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DSAPB);C组为对照组,术前不进行神经阻滞操作。3组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记录3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术中丙泊芬、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及患者有效按压次数。如疼痛超过耐受度,临床医师可视情给予肌内注射吗啡10 mg进行补救并记录;比较3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术后1 h、术后24 h和48 h 3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S组和D组术后1 h、6 h、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C组(P<0。05,P<0。01),D组和S组组间上述时间节点VAS评分均差异不显著(P>0。05);S组和D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晚于C组(P<0。05),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P<0。05);C组术后48 h注射吗啡比例非常显著高于S组和D组(P<0。01)。S组和D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组间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h、24 h、48 h,S组与D组的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组,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术后1 h、24 h、48 h NK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麻醉前、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SSAPB和DSAPB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前锯肌平面阻滞乳腺切除术术后镇痛

    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假体恢复情况价值研究

    高杰张芮甄杰
    53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评估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韧带假体恢复情况的临床价值,为术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某医院行ACL重建术后36例,均取自自体肌腱,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6~18个月行MRI随访检查,对ACL重建术后骨道位置、骨隧道宽度、韧带假体信号及其演变、韧带假体再次完全断裂的诊断,以及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1)本组36例韧带假体信号演变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分别呈不均匀高低信号影或T2WI像高信号影和低信号影,信号演变分期经历缺血坏死期、血管再生期、细胞增殖期和塑形期。韧带假体不同信号演变和不同信号演变分期构成,术后<6个月与术后6~18个月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本组36例经18个月随访,有2例出现股骨隧道扩大,其余34例股骨隧道宽度均正常。股骨隧道宽度正常34例术后<6个月与术后6~18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股骨隧道扩大2例术后<6个月与术后6~18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亦差异不显著(P>0。05)。(3)因再次外伤引起韧带完全再次断裂1例,MRI检查显示正常韧带假体T2WI像低信号连续性中断,TIRM像断裂假体边缘模糊,两侧断端的假体增粗、肿胀、迂曲,假体信号不均匀,韧带周围及断端有积液;1例因有外伤史,不能准确判断完全或部分再次断裂,T2WI低信号不均匀,周围关节腔有积液,局部骨质水肿及韧带假体水肿肿胀,假体边缘显示模糊。(4)本组3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占13。9%,其中,因骨道位置异常韧带假体再次断裂3例;腱鞘囊肿形成1例,显示为类椭圆形T1WI像低信号影,T2WI像高信号影,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关节纤维化1例,T1WI及T2WI像显示为包绕于韧带周围不均匀、边界模糊不清的稍低信号影。结论:MRI检查在分析ACL重建术后韧带假体情况、骨道位置、骨道有无扩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临床不可或缺的评估手段。

    前交叉韧带重建假体MRI检查评估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预测前列腺癌T分期价值研究

    张洪涛胡泽宇盛复庚周娟...
    538-54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在预测前列腺癌T分期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217例,其中T分期为低危组155例,高危组62例。收集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共同讨论后,选取每例患者具有最高Gleason评分的临床显著癌进行靶病灶分析,手动勾画前列腺癌靶病灶,采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b=3000 s/mm2)序列对病灶逐层勾画,横轴位T2WI用于辅助DWI图像上病灶的解剖定位及其范围的确定。而后采用NiftyReg配准软件,将T2WI和其他b值的DWI序列以b值为3000 s/mm2 DWI序列为标准进行配准。配准完成后,首先采用radiomics方法提取所有入组病例MRI不同序列的影像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提取的特征与前列腺癌T分期高危组、低危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再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特征降维算法降维;以XGBoost 0。81版、Python 3。6版作为开发工具构建模型,降维后特征输入训练模型,而后输入测试集数据,以获得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后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训练集占4份,测试集占1份)进行交叉验证,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准确率(ACC)、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均值(F1值)、召回率、精准率,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XGBoost模型区分前列腺癌T分期高危组、低危组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结果:(1)采用radiomics方法提取入组病例MRI不同序列的影像学特征,从First Order Statistics、Shape-based,Gray Level Cooccurence Matrix等7个大类的特征中选取了 106维特征。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获得51维特征与前列腺癌T分期高危组、低危组相关显著(P<0。05);采用PCA特征降维算法降维,最终获得保留99%原始特征信息、线性相关程度较低、保留大部分主成分的新特征空间,生成新的5维空间,避免了维度灾难。(2)5折交叉验证后平均测试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序列两两组合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序列的诊断效能,其中,DWI(b=1000 s/mm2)+DWI(b=2000 s/mm2)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0。6862;T2WI+DWI(b=1000 s/mm2)的诊断效能最低,AUC值为0。6557。结论: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能够区分前列腺癌T分期高危组与低危组,但其自动区分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前列腺癌T分期MRI检查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应用价值

    改良粘接固位对种植修复黏固剂残留及患者龈沟液内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

    安永谦吕冬李世元轩昆...
    54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粘接固位方式对种植修复黏固剂残留及患者龈沟液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后牙缺失112例,均行单冠修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根据冠边缘与牙龈的关系,两组又分别分为平龈、龈下1 mm和龈下2 mm等3个亚组。两组义齿加工、粘接前准备过程均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粘接固位方式行种植体修复,观察组采用改良粘接固位方式行种植体修复。通过X线摄片确认有无黏固剂残留,并从口内取出基台及牙冠,观察比较两组黏固剂残留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种植体及同名天然牙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构成情况;分别于粘接后1个月、6个月,采用滤纸条收集患者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及同名天然牙龈沟液,检测并比较两组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冠边缘位于龈下越深,则黏固剂残留量越多,且观察组各亚组黏固剂残留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各亚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龈沟出血指数构成及菌斑指数构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粘接后1个月,两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粘接后6个月,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粘接后1个月(P<0。05,P<0。01),且观察组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种植修复中采用改良粘接固位方式,可有效减少黏固剂的残留及其对龈沟的刺激,从而显著减少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是种植体冠修复较为理想的粘接固位方式。

    龈沟液炎症因子粘接方式种植修复种植体周围疾病

    miR-4728-3p靶向调控PTEN影响小细胞肺癌对阿帕替尼耐药性研究

    张洪岩朱宝杰关嵩刘欢...
    546-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miR-4728-3p对小细胞肺癌细胞阿帕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NCI-H446、H446/VP中miR-4728-3p表达水平。阿帕替尼作用转染miR-4728-3p抑制剂的H446/VP细胞,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728-3p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H446/VP细胞存活率、克隆数、凋亡率、迁移和侵袭数以及Cyclin D1、P21、Bax、Bcl-2、E-cadherin和MMP-2蛋白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阿帕替尼+anti-miR-NC组比较,阿帕替尼+anti-miR-4728-3p组H446/VP细胞miR-4728-3p水平、存活率、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以及Cyclin D1、Bcl-2和MMP-2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和P21、Bax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阿帕替尼+anti-miR-4728-3p+si-NC 组比较,阿帕替尼+anti-miR-4728-3p+si-PTEN 组 H446/VP 细胞 miR-4728-3p 水平、存活率、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以及Cyclin D1、Bcl-2和MMP-2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和P21、Bax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miR-4728-3p表达可降低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阿帕替尼的耐药性,其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PTEN表达发挥作用。

    小细胞肺癌阿帕替尼耐药性miR-4728-3p

    儿童EB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0例临床特征分析

    刘晓宇吕凤秀郭淑芳刘颖...
    55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及青少年是EB病毒(EBV)的主要易感人群,该文分析了 90例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90例患儿均有发热、咽峡炎表现,淋巴结增大85例(占94。4%),此外有眼睑水肿63例(占70。0%),脾大42例(占46。7%),合并心肌损害35例(占38。9%)。除1例嗜血综合征外,其余患儿预后均良好。IM患儿90例中,EBV免疫球蛋白M(EBV-IgM)阳性占96。7%,EBV免疫球蛋白G(EBV-IgG)阳性90。0%,EBV-DNA阳性96。7%;可见异型淋巴细胞33。6%;CD3+、CD8+T淋巴细胞均显著增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儿童

    隐睾合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诊治1例

    李蓉吴春阳
    55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人隐睾恶变为睾丸肿瘤临床较为常见,多以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出现;卵黄囊瘤类型较为罕见,其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容易在腹盆腔内形成巨大肿物。该文报告了隐睾合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并发盆腔巨大占位1例,患者行隐睾切除术和盆腔巨大肿物切除术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大部分为卵黄囊瘤、小灶为精原细胞瘤,肠系膜淋巴结转移。隐睾是睾丸肿瘤的确定性危险因素,甲胎蛋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检出率。确诊后应根据临床分期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但加强对早期隐睾的检查、治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

    盆腔肿物隐睾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