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能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能动力工程
热能动力工程

邹积国

双月刊

1001-2060

rndlgch703@163.com

0451-55654932、56637728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热能动力工程/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七0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主要是以军转民,军民结合为报导方针,大力报导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热能动力工程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12面,主要读者对象为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涡轮叶片红外测温探头热防护性能研究

    李勋锋张树林叶志鹏陈俊霖...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涡轮叶片红外测温探头测量开口背对燃气时热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CFD方法模拟计算了探头保护套底部开设气膜孔对热防护的强化效果,研究了气膜孔数及气膜孔直径对探头热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保护套壁面温度分布及气膜覆盖特性,并探究了热防护性能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气膜孔数或气膜孔直径的增加,探头保护套底部的气膜覆盖程度逐渐增大,保护套最高温度从探头底部转移到了探头侧面,且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性;探头保护套热防护的最佳气膜孔数为5个,最佳气膜孔直径为1.5 mm,比无气膜热防护最高温度降低187 K;探头保护套内部侧面近壁区冷却空气的对流换热是影响探头保护套侧壁面温度的主要因素.

    涡轮叶片红外测温探头气膜冷却对流换热热防护性能

    三菱动力在沙特阿拉伯获得里程碑式燃气轮机及服务订单

    孙嘉忆
    105页

    外部横流下不同气膜孔型流量系数敏感性试验研究

    刘峰徐庆宗刘昊阳杜强...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搭建了高速平面风洞实验台,在外部横流马赫数0~0.65、气膜孔压比0~2的范围内对圆柱孔、扇形孔、后倾扇形孔和收敛缝形孔进行了流量系数特性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不同气膜孔型流量系数预测模型,完善了收敛缝形孔的流量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无外部横流时,流量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扇形孔、后倾扇形孔、圆柱孔和收敛缝形孔;有外部横流时,其对气膜孔流量系数影响显著,外部横流降低了气膜孔的流量系数,且气膜孔压比越小外部横流马赫数的影响越大.

    气膜冷却外部横流孔型压比流量系数

    意大利首个碳捕集项目开始启动

    孙嘉忆
    115页

    燕尾孔出口宽度对复合角射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

    杨鑫李广超张魏赵长宇...
    116-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涡轮叶片吸力面不同出口宽度的燕尾孔的气膜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平均误差小于20%.出口宽度增加使燕尾孔出口展向速度不均匀度增加,无法形成较好的展向扩散,导致气膜效率减小.随着吹风比的增加,燕尾孔气膜效率随出口宽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吹风比Br=1.0时,出口宽度1.5d燕尾孔气膜效率相比于出口宽度2.0d提高13%,出口宽度从2.0d增加到2.5d,气膜效率变化小于1%;吹风比Br=1.5时,出口宽度为1.5d燕尾孔气膜效率相比于出口宽度2.0d和2.5d燕尾孔气膜效率分别提高40%和51%.吹风比Br=2.0时,出口宽度1.5d燕尾孔气膜效率相比于出口宽度为2.0d和2.5d燕尾孔分别提高38%和62%.

    气膜冷却出口宽度复合角气膜效率

    透平叶片中弦区无气膜孔管网冷却数值模拟研究

    蔡扬陈明敏范小军王蛟...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叶片传统冷却方式冷却性能提升有限、冷气需求量大、换热不均匀等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叶片中弦区的新型无气膜孔管网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管网冷却结构与典型含气膜孔的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冷气进口雷诺数和温比对管网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双层壁冷却结构该新型管网冷却结构表面平均温度低9.7 K,同时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更好,体现了该管网冷却结构具有冷却性能好、冷气消耗量低和温度分布均匀的优点;随着冷气进口雷诺数从90 000增至180 000,管网冷却结构的叶片表面温度均降低64.4 K,整体换热性能明显变好;当温比由2.80下降至2.15时,叶片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管网冷却结构可大幅提升中弦区的冷却性能,但对前缘和尾缘提升不大,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冷却结构.

    透平叶片新型冷却数值模拟管网冷却

    导叶尾缘端壁造型对轮缘密封封严的影响

    程舒娴杜昆李昆阳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求解三维URA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导叶尾缘下端壁造型对轮缘密封的封严性能及涡轮主流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导叶尾缘5种不同端壁造型结构的轮缘密封封严效率和涡轮级效率.结果表明:导叶尾缘端壁凹凸幅值较大时会降低涡轮效率,端壁凹陷10%叶高时效率降低0.377%,端壁凸起10%叶高时效率降低0.103%.尾缘端壁造型会影响转静间隙附近的流动形态,进而影响轮缘密封封严效率;凸起端壁使转静间隙附近的主流径向分速度减小,燃气入侵增加,冷气质量流量比MFR=0.3%时,较无端壁造型封严效率降低0.13;凹陷端壁使转静间隙附近的主流径向分速度增大,燃气入侵减少,MFR=0.3%时,较无端壁造型封严效率提升0.2.

    轮缘密封端壁造型封严效率气动性能数值模拟

    回流燃烧室壁温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翟维阔靳雅婷蔡志斌颜应文...
    142-15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流燃烧室燃烧流场复杂,为了获得其流动、燃烧特性及壁面温度分布,本文基于开源流体力学计算平台OpenFOAM,考虑燃烧室内场与火焰筒壁面的换热,开发了两相喷雾燃烧-流热固耦合求解器,对某型回流燃烧室壁温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基于OpenFOAM开发的流-热-固耦合壁温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燃烧室的流场、温度场及火焰筒壁温分布情况;回流燃烧室火焰筒壁面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火焰筒内环的主燃孔周边和掺混孔中部、外环的主燃孔和掺混孔周边、大弯管出口段及挡溅盘边缘,最高温度可达到1 000 K;随着油气比增大,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特征不变,但壁温显著增加.

    流热固耦合壁面温度大涡模拟OpenFOAM

    燃料分级比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影响

    曾旭邵彦博赵宁波颜应文...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单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其排放性能开展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试验利用TDLAS系统和烟气分析仪获取燃烧室空间温度及出口污染物浓度,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利用验证过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相同当量比条件下不同燃料分级比对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料分级比对燃烧室总压损失影响很小;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随值燃级燃料占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着主燃级燃料占比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燃料分级比下燃烧室出口NOx体积分数相差较大,最低为47 ×10-6,但出口 CO体积分数差异较小,最低为8 ×10-6;随着燃烧区域温度的升高,燃烧室内NOx体积分数迅速增加.

    中心分级燃烧室燃料分级比数值仿真试验性能参数

    旋流叶片安装角对低排放燃烧室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冯忠民孙继昊宋颖赵宁波...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旋流器预混级结构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环管型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第二级预混级叶片安装角对燃烧室冷态流场流动和掺混特性以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级叶片安装角对回流区尺寸、燃料/空气掺混特性和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随着第二级叶片安装角度增加,旋流强度增加,回流区径向宽度增加,总压损失增加,旋流器出口和火焰筒内燃料分布更均匀,燃烧场温度降低,NOx生成量降低,CO生成量极低且对第二级叶片安装角变化不敏感.在研究范围内,第二级叶片安装角为50°时燃烧室性能最好,燃烧场总压损失为3.17%,燃烧效率为99.99%,NOx生成量为4.26 × 10-6.

    同轴分级模型燃烧室贫燃预混燃烧天然气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