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文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孙天义

双月刊

1003-2398

rwdl@xisu.edu.cn

029-85319374

710061

西安市长安路437号西安外国语大学

人文地理/Journal Human Geogra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专门介绍和研究人文地理学中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述论和研究成果,力求及时反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理学视角下的政策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杰杜志威张虹鸥汪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剧背景下,政策流动性已成为国际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且前沿的话题,引起了政治经济学、后殖民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对政治学"规范—理性"研究视角的批判基础上,地理学者先后采用"关系—建构"和"拓扑—拼装"视角对政策流动与变异、政策流动下的不均衡地理、政策流通的(权力)拓扑网络等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梳理了政策流动性的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向,总结不同视角下的核心议题、研究方法与视角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流动性研究对重新思考全球化与地方发展、城市关系网络与不均衡地理发展等问题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未来国内学者开展相关议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政策流动性变异社会建构拼装理论地理非均衡发展

    自媒体语境下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建构——以YouTube李子柒短视频受众为例

    杨位擎罗秋菊
    8-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想象是对地方和地方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或改造以塑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本研究将地理想象运用到社交媒体研究,以李子柒YouTube频道的海外受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网络评论和开展半结构访谈,阐释由自媒体生产的地方性知识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是如何被受众的地理想象解构、表征和再建构的社会动态实践过程.研究发现:①短视频社区地理想象的建构由个体想象和集体想象组成,在互动讨论中形成相似度较高的观点,为短视频赋予意义和共创价值,从而影响受众的行为意向表达;②李子柒短视频唤醒了受众的积极情感,其地理想象被高质量的视听感官体验激活,内容包括了微观尺度的短视频物质元素想象以及宏观尺度的中国想象.本研究拓宽了地理想象的研究视野,也为国家文旅形象和文旅项目的打造提供参考.

    地理想象媒介旅游自媒体海外受众

    影子教育绅士化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

    王家明雒占福秦丽双王晋...
    17-2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快速增长的影子教育是否具有绅士化特征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兰州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就其2015-2020年绅士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兰州市主城区影子教育呈河谷带状的多核集聚形态,选址具有典型的空间—社会接触性特征与空间—经济适应性特征.②影子教育绅士化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扩张态势,以高空间可达性—高经济适应性—高社会接触性的城关区核心地段最为典型.③影子教育绅士化现象是城市功能扩张更新、影子教育文化消费、地租资金准入、资本介入运作的综合作用结果.

    绅士化影子教育绅士化形成机制兰州市主城区

    建成环境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孔宇甄峰常恩予张姗琪...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参与是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社区参与的探索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而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社区建成环境的营建促进居民社区参与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但是当前关于建成环境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复杂影响机制的研究有限.本文结合南京市33个社区的问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建成环境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内生变量之间,客观建成环境对居民社区参与无直接影响,但是客观建成环境分别通过感知建成环境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居民社区参与.另外,感知建成环境对居民的社区参与有直接影响,并同时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对居民社区参与产生间接影响.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影响方面,社区类型、性别、家庭年收入、学历和年龄对居民社区参与存在总体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为社区规划中如何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提供了参考.

    客观建成环境感知建成环境社区参与社会资本

    县域养老设施发展水平的空间不匹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顾宗倪罗小龙
    40-4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养老设施的数量、容量、多样性、医疗服务要素,构建养老设施发展水平指标,研究江苏省95个区县养老资源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运用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养老设施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匹配性,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行政级别和经济发达区县的养老设施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优势.②区县的养老设施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失配地区呈现组团集聚的特点.③卫生机构床位数、绿地公园面积、水域面积等健康因素对养老设施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医疗资源比自然环境资源对于养老设施发展水平更具有提升作用,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更加强调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相结合.本研究对养老设施布局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空间效应养老设施发展水平健康因素

    收入结构视角下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特征——以石漠化脱贫地区为例

    周滔黄冬月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的分析框架,基于石漠化脱贫地区80个县级行政单位的数据,运用Weaver-Thomas模型测度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及其组合关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结构及其稳定性与农民收入水平及增长率的关联性,进而探究研究区域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农民收入增长受非农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5类因素所驱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范围内驱动因素会呈现出不同强度的组合关系,并表征为不同状态的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结构,进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②农民收入增长主导驱动因素的占比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③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结构的稳定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④农民收入增长动力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时空异质性.

    农民收入增长动力时空演化Weaver-Thomas模型灰色关联度石漠化地区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工业区空间的再生产机制探究——以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为例

    韩会然许岭怡杨成凤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是中国城市空间转型和重构的重要推动力,而城市老工业区的改造作为其关键环节具有巨大的再价值化潜力,成为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利益主体追捧的对象.为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机制,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构建不同层次视角下多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对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的改造过程进行多维度的梳理和演绎,提出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过程中空间的再生产机制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城市老工业区空间表象体现为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空间构想,表征性空间表现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下的空间重塑,空间实践则是政府权力支配下的空间塑造.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推动了空间三元的互动,形成了主体互动推动三元互动的空间再生产机制.

    空间的生产城市更新老工业区合肥市瑶海区

    人口的空间流动与代际社会流动:出生地和流入地的影响

    蔡裕莹王洁晶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0年、2013年、201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数据,揭示了人口的空间流动和代际社会流动的关系,并探讨了空间流动的起点和终点——出生地和流入地对迁移人口的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流动对迁移者的代际社会流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集聚程度高的中心城市在扮演着"自动扶梯区域"的角色,迁移者进入这些城市更容易实现代际社会流动.另一方面,出生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也显著有利于迁移者的代际社会流动.进一步来看,出生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集聚程度、是否为中心城市对流入地的相应特征与迁移者的代际社会流动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表明出生地会影响流入地的自动扶梯区域作用的发挥.

    空间流动代际社会流动自动扶梯区域流入地出生地

    人口收缩与老龄化双重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为例

    张旖琳吴相利程李佳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Dagum基尼系数、GTWR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依据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人口收缩幅度大、老龄化水平高的黑龙江省为研究样本,从县域尺度刻画人口收缩程度、人口老龄化水平时空格局并揭示二者时空耦合关系,剖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预测人口规模及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表明:①20年间人口规模呈由低速增长向轻度收缩到重度、严重收缩的演变过程.收缩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南部的农业和林业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市辖区.②人口老龄化水平总体呈成年型1期——老年型Ⅰ期—老年型Ⅲ期梯度上升态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林业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边境口岸城市.③市辖区和县域类型单元均表现为人口收缩与人口老龄化增长的高度正相关关系.不同收缩类型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较大,人口收缩程度与人口老龄化水平呈现空间一致性.④迁出率、老年人口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死亡率、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水平呈正向影响,出生率、迁入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对人口老龄化水平呈负向影响.⑤未来十年区域人口规模将延续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水平呈加速增长态势.

    人口收缩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黑龙江省

    城市空间利用对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李若铭塔娜
    93-10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年上海郊区居民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城市空间利用与归属感的总体特征和群体差异,并对不同居留时长外来人口的城市空间利用对城市归属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上海郊区外来人口的城市归属感一般,但城市归属感随居留时间延长而提升.②城市空间利用中,中心城区与社区活动时长对其城市归属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③城市空间利用对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中心城区活动有利于新来者和适应者的城市归属感提升,郊区新城活动对新来者和适应者的影响相反,长期居留者归属感与城市空间利用的关系不显著.④社区主客观建成环境对提升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也具有显著影响.

    居留时长外来人口城市归属感不同城市空间活动时长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