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曹玉英

双月刊

1001-1803

gybjb@163.com

0351-4062697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Journal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皮肤清洁剂、头发清洗及肥香皂等)及其专用助剂;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收录文摘内容的期刊来源之一,2002年进入“CA”千刊表。同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04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CSA:CE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CSA:Poll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CSA:MTEA)收录。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曾多次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编委会由业内权威专家68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

    何海峰孙立梅杨风斌刘凌枫...
    499-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采出液处理工艺中化学破乳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节约成本,其中聚醚类破乳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对于新型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几种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然后根据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现有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类型,选取了相应的模型分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6-31G基组得到其最优分子几何构型和静电势分布图,并利用泛函M062X/6-31G基组计算了聚醚类破乳剂模型分子分别与沥青质模型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结合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性能评价结果,进而分析了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由理论化学计算结果所推测的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差异与其实际破乳效果相一致:具有支状结构、聚合度较高的聚醚类破乳剂的效果优于线型结构、聚合度较低的聚醚类破乳剂;酚醛树脂聚醚的破乳效果优于酚胺树脂聚醚,而反相破乳剂中则是多元醇聚醚类反相破乳剂的效果较优.该工作的开展表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进行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是可行的,能够为未来新型破乳剂的制备及选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

    原油破乳剂聚醚密度泛函理论构效关系

    一种含偶氮苯的二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赵淋淋焦宇恬赵莉王策...
    507-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尾端含有偶氮苯基团的双甘肽衍生表面活性剂(Azo-C6-GG).在各种弱相互作用的驱动下,Azo-C6-GG自组装形成囊泡结构.紫外光照诱导反式偶氮苯转变为顺式结构,但自组装结构依然为囊泡.Azo-C6-GG和α-环糊精(α-CD)可以形成超两亲分子(Azo-C6-GG@α-CD).偶氮苯基团进入环糊精的空腔,但同时发现环糊精在烷基链和偶氮苯之间发生滑动.该超两亲分子自组装形成囊泡结构;紫外光照后,超两亲分子没有解体,但环糊精移动到烷基链部分.环糊精的结合部位对聚集结构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均为囊泡结构.

    偶氮苯环糊精光照囊泡自组装

    哌嗪型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李祥尹慧旷宇阳刘宁...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4-二甲基哌嗪为原料,通过与1,3-丙磺酸内酯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体,再进一步分别与对甲苯磺酸、浓硫酸(H2SO4)、甲烷磺酸等质子酸发生离子交换等反应,最终合成一系列磺酸功能化哌嗪类离子液体,其中1,4-双[N-甲基-N-(3-磺丙基)]哌嗪对甲苯磺酸盐([BMSP][PSA])在苯甲酸-甲醇酯化反应中显示出相对较优的催化活性,并通过FT-IR,1H-NMR和TGA-DTG对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确定了所合成的离子液体结构,且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16∶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BMSP][PSA]用量为3 mmol的条件下,苯甲酸转化率达到最大值97.6%,且在重复使用催化剂5次后,苯甲酸转化率仍然可达93.9%,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苯甲酸甲酯的绿色催化剂.

    离子液体酯化反应苯甲酸甲酯1,4-二甲基哌嗪

    4-丁基间苯二酚微乳凝胶制备及美白抗氧化研究

    魏楚原张晓萍潘敬彭佩...
    520-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配方筛选优化制备含有4-丁基间苯二酚的肉桂油微乳凝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并对其进行美白及抗氧化性能的评价.含有4-丁基间苯二酚的肉桂油微乳外观澄清透明,粒径15.68 nm、多分散系数(PDI)0.185.以卡波姆和白芨多糖作为凝胶基质制备微乳凝胶,该微乳凝胶的pH值为6.0,黏度为74.8 Pa·s,符合外用凝胶剂质量要求.通过酪氨酸酶抑制率实验测定4-丁基间苯二酚肉桂油微乳凝胶的美白功效,该微乳凝胶的酪氨酸酶抑制率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且微乳凝胶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均高于同等质量浓度下的游离4-丁基间苯二酚和熊果苷,表明4-丁基间苯二酚肉桂油微乳凝胶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通过4-丁基间苯二酚肉桂油微乳凝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B16-F10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测定,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4-丁基间苯二酚肉桂油微乳凝胶在0.1 μg/mL质量浓度下无细胞毒性,通过抑制ROS产生抑制H2O2引起的B16-F10细胞损伤.

    4-丁基间苯二酚肉桂油微乳凝胶美白抗氧化

    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刘庆刚严羽欢潘鹤潮陈雪...
    527-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了一种丙烯酸-聚醚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HS-C的结构特征、聚合物性能(螯合性、抗沉积性)以及表面活性(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去污力).并分别对比了HS-C与常用螯合剂、抗再沉积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HS-C的螯合值为554.70 mg/g,其螯合性能优于EDTA·4Na及GLDA·4Na,但略低于未改性的丙烯酸盐聚合物PM;其抗炭黑沉积性能与市售抗再沉积剂SRP接近,而PM无抗炭黑沉积作用.在表面活性方面,HS-C的临界胶束浓度和平衡表面张力分别为0.005%和41.85 mN/m;其润湿性能和泡沫性能比LAS、AEO-9、AES相对差,但乳化能力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更好;HS-C具有比LAS更加优越的去污性能,与LAS、AEO-9、AES复配时存在协同增效去污的作用.

    表面活性聚合物螯合性抗沉积性表面性能改性丙烯酸共聚物

    DPK法对离子导入技术促进护肤用活性成分在皮肤的吸收过程研究

    崔俭杰蔡安瑞赵祎玮
    535-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妆品需要足量的有效成分到达并保持在皮肤和浅表组织中发挥相应的功效.因此研究化妆品中有效成分在皮肤的吸收过程,对化妆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物理促渗透技术促渗透效果例如离子导入技术的评价,采用Franz扩散池法、平行人工膜透性试验(PAMPA)法等均很难实现.皮肤药代动力学(DPK)评价试验药物与参比药物的皮肤渗透动力学等效性,也可以用于评价化妆品的渗透动力学的差异.选择30名志愿者在随机标记的区域分别使用4个面膜产品,包括完整电回路并含有促渗剂的面膜、完整电回路的面膜、破坏电回路并含有促渗剂的面膜、破坏电回路的面膜.30 min后,取掉面膜,用纸巾擦拭.使用D100胶带和压力棒撕脱21次.第1次粘贴的胶带丢弃,第2~21次放入离心管中冷冻保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进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带完整电回路并含有促渗剂的面膜活性物在角质层中的浓度最高,破坏电回路的面膜最差,带完整电回路和破坏电回路并含有促渗剂的面膜居中.DPK试验可以用于评价化妆品物理促渗透技术例如离子导入技术的渗透动力学效果.

    皮肤药代动力学(DPK)透皮皮肤护理离子导入

    喹诺酮和四环素两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理生化响应

    杜隆达覃礼堂莫凌云梁延鹏...
    54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X)、恩诺沙星(ENR)、环丙沙星(CIP))和2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在96h暴露时间下的藻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对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蛋白(TP)和微量丙二醛(MDA)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5种抗生素的生长抑制与叶绿素a(Chl a)均呈正相关关系;除环丙沙星外,其余抗生素暴露下的MDA含量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种四环素的暴露会增强SOD的活性,而喹诺酮类抗生素暴露后会降低SOD的活性.环丙沙星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出现了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现象,其中环丙沙星的最大促进效应为17.39%,归因于环丙沙星的暴露加速了光合速率并且增强了藻细胞CAT酶的活性.5种抗生素的暴露对TP的生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这5种抗生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喹诺酮四环素蛋白核小球藻毒性机制

    红鳘鱼胶胶原蛋白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钟碧銮廖静如黄泽敏姚若然...
    550-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鳘鱼胶为原料,酸酶法提取胶原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分析等方法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以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探究其对小鼠皮肤含水量、羟脯氨酸含量、皮肤病理形态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由2条α链与1条β链组成,为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以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为特征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13.890%,8.601%,7.650%和7.124%,且不含色氨酸;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经D-半乳糖造模后,MN组小鼠皮肤粗糙、松弛,皱纹数量增多,相较于CN组皮肤水分含量降低了13.52%,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了26.20%,抗氧化能力降低,小鼠皮肤真皮层变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含量降低,部分明显断开;红鳘鱼胶胶原蛋白干预后,能够显著改善由于D-半乳糖造成的小鼠背部皮肤水分流失,增强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抵抗力,胶原蛋白组皮肤结构基本恢复,皮肤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升高,Ⅰ/Ⅲ型胶原蛋白比例升高了9.79%.综上分析,通过红鳘鱼胶制备的胶原蛋白可延缓D-半乳糖引起的皮肤衰老,可为胶原蛋白在化妆品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

    胶原蛋白电泳氨基酸组成D-半乳糖抗衰老

    基于热糖化法体外生化抗糖化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宋雨芯许琳琳佟瑶董坤...
    558-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抗糖化原料筛选需求,现有的体外生化抗糖化评价体系、抗糖化细胞模型和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因周期长或成本高等问题,不适用于原料的大规模初筛.实验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用于抗糖化原料初步筛选的评价方法亟待确立.基于热糖化法对体外生化抗糖化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通过检测阿魏酸、原花青素、芦丁、L-抗坏血酸等8种原料进行了抑制荧光性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降解荧光性AGEs原料筛选适用性探究.并将筛选结果与已发表研究、检测AGEs降解能力的AGEs-胶原蛋白交联破坏能力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对体系筛选能力、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分析.确立了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20 mg/mL牛血清白蛋白、1 mol/L葡萄糖、0.1 mol/L PBS缓冲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下,50℃、孵育48h后,在λex/λem=370/452 nm波长下进行荧光强度的检测.在抑制/降解荧光性AGEs的测试中,测试2%的阿魏酸、原花青素、芦丁溶液抑制率分别达到56%,86%,95%,具有较好的抗糖化效果,阿魏酸、芦丁表现出潜在降解AGEs的趋势.优化后的体系,虽然在降解荧光性AGEs的应用上,相较于AGEs-胶原蛋白交联破坏能力测试的方法,在对照体系设置及实验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筛选抑制荧光性AGEs的原料方面,结果稳定性、真实性佳,极大缩短了试验周期,为抗糖化功效添加剂的筛选和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快速、稳定、节约经济成本的技术平台.

    抗糖化原料筛选化妆品功效评价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

    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控油及收缩毛孔机理及功效研究

    宋阳吕永博任晗堃彭娇龙...
    56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药用层孔菌和乳酸菌进行双向发酵得到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检测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和药用层孔菌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含量,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研究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在控油和收缩毛孔等方面的功效作用,结果表明,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具有更高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减少ABTS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调控5α还原酶活性、减少皮肤油脂分泌、促进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具有收缩毛孔的趋势,具备成为具有控油和收缩毛孔功效的化妆品原料的潜力.

    药用层孔菌化妆品原料发酵技术控油功效收缩毛孔